亚洲经济数据表现依然相当疲软,通胀有所下滑,所以区域内政策制定者逐渐转向鸽派并开始放宽政策。投资者面临着中美贸易磋商以及印度、印尼和泰国大选等诸多重要事件。亚洲月度经济数据急剧下滑后,应在第二季度达到拐点,并在今年下半年和2020年回稳并改善。 |
数据依然疲软 纵观整个亚洲,工业生产、贸易、价格和利润增长均呈现放缓态势。市场对于前景的情绪依然不容乐观。 亚洲出口呈现深度负增长。出口同比增速从去年10月份的峰值14%降至今年1月份的3.2%,2月份可能降至-15%。主要原因是美国和欧盟的工业生产和进口放缓,2018年提前出口和季节性影响也加重了对今年出口的拖累。库存进一步上升,企业定价能力也相应转弱(PPI通胀停滞)。 在中国以外,1月份工业生产同比增速放缓至1.4%,这与多数亚太国家的机械和设备投资放缓相一致(第四季度增速为1.8%,远低于一年前的7-8%)。亚洲(中国除外)基础设施投资也走弱。原材料进口和IT相关进口的月度指标也从去年8月份的峰值11-13%大幅放缓至1月份的1%。我们判断今年的整体投资情况可能依然低迷。 中国政策带来利好 中国政府政策应令亚太区获益,主要利好因素包括进口需求升温和中国风险偏好回稳。尽管年初迄今中国的工业生产和贸易数据一直疲软,但该国的政策宽松处于相对领先的阶段。3月份的全国人大会议强调政府将进一步宽松(我们认为还将降准100至200个基点),为小微企业和私人部门提供更多贷款。全国人大会议也批准了增加支出的计划,包括削减增值税(占GDP的比重为2%),扩大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为2.8%),并提高地方政府债券额度至3.1万亿元人民币(增幅为1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1-2月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从2018年的3.8%加快至4.3%,未来几个月可望进一步上涨10%。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开始加速增长,但定期贷款和“影子”信贷渠道尚未释放全部潜力。 亚洲货币政策放宽 鉴于通胀下降且全球主要央行转为鸽派,目前亚洲在一定程度上有宽松政策的空间。今年印度已降息一次,我们认为未来还有两至三次降息。我们预计菲律宾将降息50个基点,并降准200个基点。印尼的政策制定者表示采取宏观审慎宽松政策且有可能降低政策利率。近期马来西亚央行释出鸽派论调后,该国也有降息的可能。 政治事件 在该地区多国大选在即以及中美贸易谈判进入下一阶段前,不确定性可能依然高企。印尼、泰国和印度的大选主要是围绕民粹主义议程,而非强硬的改革议程,因此这不太可能导致支出削减,尤其是经济下滑之际。我们的基准情景是目前的政府会继续执政(即便在可能性较低的以微弱多数胜选的情况下),这能够确保政策的连续性。 中美贸易谈判的结果可能也是正面事件,但具体时间尚待观察。贸易休战似乎有望延长,直至协议达成,可能在第二季度的某个时点。我们预计此协议将包括取消部分关税措施,以促使中国购买更多美国的大宗商品,为美国公司扩大中国市场准入以及对强制性技术转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网络安全等结构性问题做出承诺,这些议题均需要定期审视。立即撤回所有关税的上行情景不太可能发生,但即便只是分阶段撤回,在目前中国大力推出宽松政策之际,明年贸易增长也有一定的上行空间。 数据接近拐点 总体而言,今年经济增长应进一步放缓,但我们认为年内将见拐点。下行动能很可能从第二季度开始逐渐变得不再那么负面,并在2019年下半年和2020年回稳并改善。改善程度主要取决于美国进一步放缓的幅度,以及中国工业产出需要多久复苏。我们会从四个方面密切追踪出现拐点的信号: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出货量/库存比率,外汇储备和狭义货币增长,以及出口动能。上述因素正逐渐出现逆转或变得没有那么负面。 (作者为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亚太区投资总监及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文章转自财新网2019年3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