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热点聚焦 > 正文
宋黎磊:中东欧对华政策的内在需求,合作迈向成熟期
发表时间:2018-02-08 16:50 来源:国际网
中东欧国家在政治上普遍奉行对华友好政策,2017年,中东欧国家能够一如既往尊重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对中国采取务实合作态度。与此同时,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成为中欧合作亮点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中欧关系的紧张。部分欧洲大国坚持认为中东欧国家离心倾向加强,中东欧国家和中国的“16+1”合作是在分裂欧洲。不过从中东欧国家来看,他们反对“多速欧洲”,坚持欧洲一体化框架和申根区的扩展等福利。以波兰和匈牙利为首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确实有借中国平衡欧盟和德国的期待。

中东欧国家按照中国外交部2012年确立的“16+1”合作框架的定义,包括维谢格拉德四国(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东南欧国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马其顿、波黑、黑山、阿尔巴尼亚)和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在很大程度上,“16+1”合作对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16组双边关系的互动与改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首先,中国同维谢格拉德四国发展了较高的合作规模和水平,中国同中东欧16国的经贸和投资合作中,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均占据7成左右,波兰是同中国双边贸易额总量最高的中东欧国家,位居第二和第三的是捷克和匈牙利。

其次,中国同巴尔干国家合作升温,罗马尼亚成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投资最多的国家,塞尔维亚则成为“16+1”合作框架下落地的合作成果较多的国家。继而,中国同波罗的海合作稳步推进,爱沙尼亚在电子商务、拉脱维亚在物流和基础设施建设、立陶宛在港口与产能方面与中国有着较强合作诉求,三国期待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凸显自身在欧亚互联互通的枢纽地位。

一、2017年中东欧对华政策的特点

去年5月份,部分中东欧国家领导人来京参加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东欧16国全部被纳入“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7月14日,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第二次中国-中东欧政党对话会,来自中东欧16国35个政党的代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代表以及中国代表团共计600余人参加了对话会。这标志着“16+1合作”框架下的政党交流平台实现了机制化。

11月,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出席了第六次“16+1”峰会,中国-中东欧合作已经从最初的“窗口期”走向了“成熟期”。整体上看,2017年中东欧对华政策基本上秉持友好交往的发展方向,在这一总的方向之下,中东欧对华政策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第一,中东欧将中国视为战略伙伴的国家增多,合作升级。继2016年中国与捷克确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波兰、塞尔维亚确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之后,2017年5月13日,在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来京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两国政府正式将中匈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已经与中东欧中的四国确立了不同程度的战略伙伴关系。

第二,中东欧国家普遍认可中国的发展模式。中东欧国家如今对德国等欧洲大国强制推行价值观外交日益感到不满,与之相比,中国在不施加政治压力、不围绕安置叙利亚或利比亚难民的问题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开展合作,中国开展的务实合作日益受到中东欧国家欢迎,影响力正在增加。如捷克科学院全球研究中心主任马雷克·赫鲁贝茨表示,“‘16+1合作’机制在发展过程中成功吸引了政治家、媒体、社会科学家和普通市民的关注”。

第三,中东欧国家纷纷出台对华政策纲要等政府文件。如斯洛伐克议会2017年4月通过了“2017-2020年斯洛伐克与中国经济关系发展纲要”,该发展纲要认为斯洛伐克必须为了经济目的而利用其较好(并且仍在加强)的对华政治关系。该发展纲要还提到实现这一目标的多种措施,其中包括扩大驻华外交人员数量、为吸引中国投资者和游客在中国各地开办“斯洛伐克之家”、尝试制定利用中资在斯洛伐克境内修建基础设施的计划等。

二、在对华友好政策基调上,双边经贸和人文交流发展迅速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机制自2012年启动至今,中国与中东欧16国进出口贸易额已从2012年的521亿美元增至2016年的587亿美元,增长13%,占同期中国同欧洲进出口贸易的比重由7.1%升至9.8%。同时,中国企业赴中东欧国家投资兴业的热情也不断高涨。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地区投资超过80亿美元。而中东欧16国在华投资超过12亿美元,涵盖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化工、金融、环保等多个领域。

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中东欧国家金融机构共同发起的中国-中东欧银联体于2017年11月27日正式成立,共有14家成员,均为中国和中东欧各国政府控股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政府宣布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将提供20亿等值欧元开发性经融合作贷款,同时,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第二期已经完成,募集资金10亿美元。

目前中国对中东欧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产能、机械、节能环保产业、旅游和房地产等领域,并购投资和绿地投资均出现较大增长。中国出资的100亿美元专项贷款截止2017年,其中优惠项目贷款已经用完,主要是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水力、高速公路等建设。一方面提升了当地的就业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提升了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此外,在第六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中国、匈牙利、塞尔维亚共同签署三国政府间关于匈塞铁路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这将有助于加快推进中欧陆海快线建设进程。

2016年中东欧国家的欧盟成员国对华贸易情况好于欧盟老成员国,但是也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一是中东欧国家之间对华贸易差别较大。五个地区国家——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与中国的贸易额占总贸易额的80%。该地区的匈牙利、波兰、保加利亚、捷克和斯洛伐克则来吸引了大多数中国直接投资。二是中东欧国家存在较大的对华贸易逆差,如波兰2016年对华贸易逆差达到136.7亿美元,占中波贸易额的78%。这种状况与双边贸易结构以及中欧贸易结构的性质有关。从欧洲大国诸多产业链布局来看,中国、中东欧、欧盟大国一致维持着一种共赢格局。随着中国与中东欧贸易的良好发展,中东欧国家作为中欧贸易的“中转站”的作用愈加重要。

在人文交往领域,2017年中东欧16个国家与中国文化交流活动丰富。如2017年中国-中东欧媒体交流年活动、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政策对话等重要的人文交流活动从多个角度和层次提升了“16+1合作”的热度和水平。不过在整体推进人文交流的过程中,各国与中国的交往也存在活动数量与投入不平衡的情况。

三、影响未来中东欧对华政策的欧盟因素

中东欧国家在政治上普遍奉行对华友好政策,2017年,中东欧国家能够一如既往尊重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对中国采取务实合作态度。与此同时,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成为中欧合作亮点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中欧关系的紧张。

部分欧洲大国坚持认为中东欧国家离心倾向加强,中东欧国家和中国的“16+1”合作是在分裂欧洲。欧盟有官员在2017年指出,相比起中国人在中东欧经贸和投资方面的盲目性,中方在对中东欧合作方面有清楚的战略布局;欧洲人如果置身事外,就不能很好应对,如果对中国在中东欧的行动不能做出及时果断的应对,就会更加危险;并认为欧盟不能再采取鸵鸟政策,中东欧如果在经济方面更加依赖中国,将来会在欧洲利用自己的声音来保护中国的利益;同时也有德国官员在2017年表达了担心,认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软实力的增长会最终取代德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在中东欧国家中,一些民族主义政府如匈牙利的Fidesz政党和波兰的PiS政党(Fidesz为匈牙利现在的执政党青年民主主义者联盟;PiS为波兰现在的执政党法律与公正党——编者注),对欧盟层面的压力极为反感,也渴望在英国退欧后自己国家在欧盟决策中发挥更大作用。基于“制造业核心”的短期经济目标,波兰和匈牙利积极追求加强对德国的经贸联系;但中东欧国家也不愿意看到欧盟内德国一家独大的局面,对德国在欧盟内重拾霸权充满疑虑和批评。中东欧国家反对“多速欧洲”,坚持欧洲一体化框架和申根区的扩展等福利。以波兰和匈牙利为首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确实有借中国平衡欧盟和德国的期待。

(作者为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本文原标题为《2017年中东欧对华政策: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现标题为编者所拟。内容有删节。文章转自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