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热点聚焦 > 正文
曹岳:参与“一带一路”,事关英国脱欧后“大国地位”
发表时间:2018-02-02 18:00 来源:国际网
二战后英国出台的“三环外交”,其实质就是要借力英联邦、英美特殊关系和强化与欧洲关系来维系英国世界大国的地位。虽然“三环外交”形式上没有成功,但其包含的英国与世界主导力量合作维持大国地位的思路却一直保留下来。特雷莎提出“全球化英国”的政策,而目前推动全球化最主要的力量之一就是中国。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中国合作,建设高质量的“一带一路”,英国才能更好的“全球化”。

1月31日至2月2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并举行新一轮中英总理年度会晤。外界普遍认为此次访问能够延续习近平主席2015年访英之后,中英关系紧密的良好势头,为中英“黄金时代”提质升级注入新的动力。

据报道,此次随同特雷莎访华的商业团阵容十分“豪华”,由来自金融、贸易、医药、教育、通讯、交通等众多行业的40多家公司、大学和行业协会代表组成,其中包括汇丰银行、英国石油公司、渣打银行、阿斯顿·马丁、阿斯利康制药公司、海事卫星inmarsat和曼彻斯特大学等知名企业和高校。天空新闻称,这将是特雷莎担任首相以来规模最大的出访代表团。从访问团的规模和组成来看,特雷莎十分重视本次访华,期待取得丰富成果,其中,英国如何与中国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此次访问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事关“脱欧”之后英国维持其世界大国地位最根本的途径。

“三环外交”思路下英国该如何“拥抱世界”

2016年经过公投决定脱离欧盟,这一举动对于英国来说宣告了欧盟时代的终结:自1973年开始,英国先后作为欧共体和欧盟的成员,以欧洲经济联盟作为制定国家政策的基石,这段时间可以称为英国的欧盟时代。在去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刚刚出任英国首相不久的特雷莎在演讲时表示,“六个月前,英国公民投票决定退出欧盟,我们决心离开欧盟,拥抱世界”,“英国要成为一个‘全球化英国’”。“全球化英国”是后“脱欧”时代英国对外政策的代名词,也是开启英国全新时代的象征。

对于英国来说上一次时代的转换还是在二战之后。从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国力衰退,再也无法以一己之力支撑大国地位,于是二战后英国出台了著名的“三环外交”,其实质就是要借力英联邦、英美特殊关系和强化与欧洲关系来维系英国世界大国的地位。后来,在殖民地解放运动的背景下,英联邦作用弱化,才推动了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虽然“三环外交”形式上没有成功,但是其包含的英国与世界主导力量合作维持大国地位的思路却一直保留下来。

特雷莎提出“全球化英国”的政策,而目前推动全球化最主要的力量之一就是中国。中国不但以自身的市场和经济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更提出了全新的推进全球化发展的思路和途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中国合作,建设高质量的“一带一路”,英国才能更好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提出与中英合作升级

中英围绕“一带一路”进行合作是互利共赢的。正如英国财政大臣哈蒙德在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所说,“英国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天然合作伙伴”。具体体现在三层面。

首先,市场和产业优势互补。中英分别是世界第二和第五大经济体,分别处于“一带一路”的起点和终点。两国的经贸合作将在“一带一路”两端提供市场活力。中国如今已经是世界制造业首屈一指的大国,而英国在金融、能源、医药等产业有优势,双方优势互补性强。两国合作不仅有利于各自经济发展,而且通过第三方市场合作,能够让“一带一路”更加顺利推进。

其次,国际化经验交流。中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者和主导推进者,但是对于如此规模巨大内容复杂的全球化工程,中国还是没有经验的,对于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情况还缺乏了解。而英国不仅是现代世界的主要缔造者,也是全球化的主导者之一,不仅在前英联邦地区有着深远影响力,而且通过深入参与的国际组织对全球各方面情况有长久的积累。这些都是建设“一带一路”需要的宝贵资源。而这些资源只有借助“一带一路”这样当下最具活力的力量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第三,全球文化塑造。“一带一路”提倡的开放合作、包容共赢的精神,有别于以往少数大国和片面标准主导世界命运的全球化方式。但是在过往全球化中也有广为世界各国认可的价值和标准。中英分别作为新老两种价值的代表者,可以在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共同促进全新的全球化文化的生成,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

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英合作就逐步升级。2013年,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表态“英国将做中国在西方世界最强支持者”,并欢迎中国参与英国基础设施升级。2014年和2015年李克强总理和习近平主席先后访问英国。期间,中英关系升级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了中英关系“黄金时代”,双方在能源、金融、交通、高科技、基础设施等方面签署巨额合同。

虽然此后英国经过了“脱欧”、首相更替、恐怖袭击等变故,导致特雷莎首相访华推迟至现在,但中英围绕“一带一路”的合作并没有停滞。2015年,英国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助推新成立的亚投行成为世界主流的金融机构;2016年,中国成为英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2017年,中英合作的“旗舰项目”——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开工建设,中欧班列直通伦敦。去年12月,第九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在京举行,中英双方成立首期10亿美元中英双边投资基金,投资于中、英及第三方市场的创新、可持续和消费驱动型增长机会,以创造就业、促进贸易,支持“一带一路”倡议。

2018年1月,英国国际贸易部宣布将对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英国企业提供250亿英镑的财政支持。此前种种合作成果已经为特雷莎首相访华积累了良好的氛围,再加上此次随首相访华的英国经贸团阵容强大,中英或将达成更加丰富的合作成果。

中英合作的分歧和挑战怎么破

不过,中英合作建设“一带一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存在一些分歧和挑战。

第一,地缘政治层面。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是为了构建平等开放、包容合作的新型国际关系,但英国作为美国的核心盟国,很多时候还会表现出冷战思维,十分看重同美国及其盟国的军事安全合作并以此为依托制定政策。例如英方在对俄罗斯和叙利亚的问题上都追随美国立场强硬,也曾表态要配合美国“自由航行”行动,派军舰来南海巡航,并且加强同日本的军事安全合作,保持在亚洲的存在感。这不利于为建设“一带一路”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意识形态层面。作为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中国和英国在思维方式、价值观、政治体制、行为方式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异。在发展对华关系的过程中,英国内常有将意识形态与合作捆绑的声音,例如每次英首相访华都要面临国内要求就人权问题向中方施压的压力,双方高层交流也曾因为时任首相卡梅伦会见达赖而受阻,在看待缅甸罗兴亚人问题时中英立场也存在很大差别。这些都有可能对双方务实合作造成障碍。

第三,具体利益层面。近年来,外部经济形势不好,催生英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抬头,对于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特别是中国对英国的大举投资表现出排斥的情绪。这些情绪从此前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受阻、英方选择日本建设地铁项目等事件中都可见一斑,此外英国媒体也曾渲染中方在非洲搞建设排挤了英国在当地传统的利益。此外,在具体合作过程中,双方也有可能因为权责分配和行事风格差异等问题存在矛盾。这些问题很可能对“一带一路”建设造成最直接的影响。

目前是英国从欧盟时代向后“脱欧”时代转型期,也是未来政策成型期,为了巩固中英合作的成果,创造双方更好的合作空间,防止负面因素阻碍“一带一路”建设,中方应该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促进中英长久稳定的合作:

第一,大力发展中英机制化合作内容。固化双方共同利益,促进双方合作多层次深入发展对于稳定中英合作关系十分重要。近期中英可以考虑的重点合作领域有中英自由贸易协定、跨境电子商务合作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方面。

第二,探索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模式。中英第三方市场合作不仅事关双方合作的效果,而且事关“一带一路”建设能否更加顺利高效。“一带一路”沿线有很多是英联邦国家,英国对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十分了解,中英合作可以有效减少中企对外投资的风险,找到更加符合当地需求的投资模式。中巴经济走廊正进入具体建设期,中英第三方市场合作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在全球层面展开合作。“一带一路”是新的全球化途径,也涉及全球治理等方面内容。中英可以通过合作构建适应新的“全球化时代”的全球治理架构,这也是“全球化英国”最为根本的领域。亚投行已经是双方重要的合作项目,未来在气候变化、国际标准化等方面双方的合作有望深入。

第四,深化人文科学领域合作。“一带一路”最重要的目标就是通过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需要国际社会在人文科学领域广泛交流、达成共识。英国是世界级教育、学术、传媒强国,英语又是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中英合作从人文、学术、传媒层面用更为世界接受的方式,共同论述“一带一路”的价值、讲好“一带一路”的故事,不仅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也能促进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造福全世界。

(作者为北京大学全球互联互通研究中心一带一路课题组成员,文章转自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