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世界经济 > 正文
梅新育:善用中国的经贸影响力
发表时间:2017-11-30 17:06 来源:国际网
在争取贸易伙伴国社会珍视“中国机遇”时,我们需充分利用经济周期变动影响。我们要促使贸易伙伴认识到资源民粹主义可能令其利益受损。其次是开辟我们的替代进口来源,包括商品、服务的其他进口来源,以及先进制造业和高端现代服务业的进口替代,从而有效减少贸易伙伴国内非理性势力的干扰风险。

进口能力便是权力——2010年美国爆出丰田汽车质量风波时,目睹52岁丰田公司总裁丰田章男在美国众议院“过堂”接受对丰田汽车安全问题质询的场面,我写下了这样的断言。

在那场听证会上,丰田章男的第一个动作是宣誓表示自己绝对不会说谎,假如说谎将不惜接受法律惩罚。一个日本超大公司的掌门人,却在美国国会宣誓要接受美国法律的约束和惩罚!是美国的什么力量逼迫他作出这样的表态?答案是美国的进口能力。正由于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拥有近乎无限的进口能力,为了保住这个对企业未来至关重要的市场,丰田章男才不得不忍受相当屈辱的听证,日本政府才不得不默默吞下“山姆大叔”践踏其部分主权的苦果。而对于美国来说,由于有太多的外国公司在美国国内拥有可以用来执行判决的子公司或财产,要对这些外国公司及其高管实施域外管辖的权力也并不十分困难。

丰田汽车质量风波已过7年,中国已经成长为全世界数一数二的进口大国和快速崛起的新兴出境旅游与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因此至少在理论上已经相应具备了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在海外国家的经贸影响力。面对中国在可预见未来仍将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最大受害者的局面,面对中国与不少贸易伙伴在经济、国民及海外华人安全、政治、乃至军事安全方面的磕磕绊绊,我们该如何善用我们的经贸影响力而为我们的国民和产业创造更好环境呢?

首要工作应是帮助贸易伙伴国内社会认识到中国的这种经贸影响力,把这种影响力当作值得珍视的发展机遇。毕竟,我们的目标是解决与贸易伙伴的摩擦,而不是把每一个小小争端都推向两败俱伤的斗争;我们期望的结果是发展,而不是发泄一时之气。为此,我们需要开展持之以恒且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输出和人员交流,在贸易伙伴国内广结人缘。但也要力避在人员交流时给予对方超国民待遇,特权通常只能滋长受惠者心中的轻视,而不会是尊重。

在争取贸易伙伴国社会珍视“中国机遇”时,我们需充分利用经济周期变动影响。作为全球最大初级产品进口国,出口国的资源民粹主义曾令我国企业、政府都颇感困扰。对此,我们要促使贸易伙伴认识到资源民粹主义可能令其利益受损。在初级产品牛市时,这样的冷静、理智观点在东道国往往打不开市场;但到了熊市期间,情况就大不一样了。2002—2012年间的初级产品超级牛市已一去不复返。

其次是开辟我们的替代进口来源,包括商品、服务的其他进口来源,以及先进制造业和高端现代服务业的进口替代,从而有效减少贸易伙伴国内非理性势力的干扰风险。在进口替代方面,中国数十年来成效斐然;而在进口来源多元化方面,也需要让相关国家认识到:为了规模效益,进口小国往往不得不牺牲进口来源多元化;但中国这样的进口大国完全可以兼顾规模效益与进口来源多元化。如果对中国市场索价过高,其结果常常会是“五心不定,输个干净”。

毋庸讳言,无论我们多么追求与人为善,也不能完全避免与别人的摩擦发展到激烈争端;相应地,制裁也就成为我们运用经贸影响力的不得已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考虑如何最大程度减少对我们本国经济的干扰并达到目标。为此,我们优先考虑的应是从对方进口的可替代性高的原料、能源等初级产品,以及最终消费品和旅游、影视等消费性服务,对构成跨国产业链的零部件等中间产品、先进设备和生产性服务则应尽量避免干扰,对于在华当事国家投资的出口、制造业企业不要干扰,保证它们安全与正常生产秩序,以保证中国作为制造业最佳投资地的声誉和环境。

在考虑以不得已方式运用我们的经贸影响力时,我们需要力求避免滥用,避免不必要地羞辱对方人格。从中立客观立场看,2010年丰田汽车质量风波期间举行的美国众议院听证会多有不当,从美国议员到出席的美国消费者代表,表现都过度傲慢无礼,对丰田章男等人羞辱过甚,不仅刺痛了千百万日本人的心,也令我这个旁观者悚然为之心惊。从长远看,这种做法对美国、甚至对当事议员和消费者利益都并无好处,事实上,当时在丰田质量风波中摩拳擦掌上蹿下跳卖力作秀的华盛顿政客们很快就发现自己估计失误,本以为深揭狠批丰田是一笔有赚无赔的政治生意,不料很快就牵连到他们自己与日资车厂的关系,以及更糟糕的美资车厂召回纪录,从而不得不急刹车。

(作者为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文章转自环球网)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