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热点聚焦 > 正文
俞 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大特性
发表时间:2017-11-29 16:39 来源:国际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部分采用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专题,系统地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宗旨、理念和做法,立论新颖,气势磅礴,感召力极强。笔者学习的初步体会是,其中贯穿着时代性、务实性、包容性、示范性和普适性五大特征。

一是时代性。报告驾驭时代高度,立足中国,洞察世界,展望未来。

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关系到国家如何从战略高度做出内外决策。报告的总论断是,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报告中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表征做了精辟的阐述,那就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与依存变得越发紧密,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地球村”的最佳载体和不二选择。

回顾历史,从二战到战后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人类处于革命与战争为主题的时代,那时不可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命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此后直到二十世纪最初十年,我们党提出了促进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愿景。随着世态的进一步发展变化,在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覆盖下,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做出了世界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判断,进而独创性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

就中国本身而论,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时代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因而中国有理由、有条件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变革的奋斗目标。这个豪迈主张的提出,是与中国和平发展的强劲势头和国际地位的急剧提高相适应的。

二是务实性。面对当今世界现状,报告中切实地指出,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

国家要富强,社会要进步,经济要发展,人民要幸福,这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共同期盼。而当今世界却充满挑战,突出表现为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等等。人类只有抱团才能应对这些共同挑战。这个“团”就是命运共同体。

现实是复杂的,但不能因复杂而放弃梦想;理想是奋斗目标,但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报告斩钉截铁、令人信服地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这说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从实际需要出发的,是要脚踏实地去创造的。当今世界以联合国为中心,在全球治理过程中虽历经艰辛,毕竟取多方面的业绩。这意味着众志成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成功经验可资借鉴。

三是包容性。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因社会制度、文明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方面面的差异,而将任何国家、任何民族排斥在外。

可以这样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员中既有和而相同者,又有和而不同者,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和而不同”精神在世界层面的集中体现。任何国家领导人,只要把本国的命运与人类的命运当成一体,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抱有诚意,对人类命运持负责任的态度,不怀损人利己的霸权野心,就不会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产生格格不入之感。

就中国本身而论,“包容性”体现为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是息息相通的,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报告就中国与世界如何处于相互包容之中,做出了周密的回答。一方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另一方面,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总之,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四是示范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身体力行,勇于担当,已经并将继续做出示范。

报告庄严地宣称,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最近5年中国的示范性实践,举世瞩目,有口皆碑。举其大者,例如,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等。

以上事实和中国外交史充分地证明,中国一贯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大力促进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缩小南北发展差距。中国从来没有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这些是世人有目共睹的。

还应该指出,新中国建立以来在世界上的示范作用是一以贯之的。从建国初期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历来强调中国要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脉相承的。

五是普适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普遍适用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明智主张。许多国家深受鼓舞,热烈响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普适性显示了很强的动员作用。

之所以把人类命运共同体说成具有普适性,还因为任何国家及其领导人都没有理由公开反对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报告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是公正合理、颠扑不破的:一是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二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三是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四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五是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是中国坚决奉行的方针。当然,维护和平不是搞绥靖主义,国家主权绝对没有妥协的余地。促进发展并非一味地施舍,专做赔本交易。倡导合作不是乞求谁,而是彼此相向而行。谋求共赢出于诚意,决不是忽悠谁。“一带一路”中的共商,基于平等互信;共建,基于包容互鉴;共享,基于合作共赢。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相对于自然和社会两个层面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由利益共同体与责任共同体组成,要求利益与责任保持平衡,不能只图利益,忽视责任。利益共同体与责任共同体是否协调,决定着命运共同体的前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辉煌而又艰巨的过程,绝不等于马上实现世界大同。它具有前瞻性,但不是超越现实;具有务实性,但不可能一蹴而就。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崇高的理想和人道主义情怀,凝聚了人类共同的殷切期待。要扫除障碍,创造成效,收获信心,值得我们一往无前地坚持下去。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