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欧洲 > 正文
王鹏:默克尔的传奇将被终结吗?
发表时间:2017-11-23 17:20 来源:国际网
“德国社会分化”可谓一语道破。选民诉求难以统一、民众群体间矛盾难以调和,这些才是政党政治不断整合却又不断自行消解、分离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政治碎片化的现状并非今天才出现。要想弄清它今日肆虐包括德国等一众“成熟的西方民主国家”的现象,政治学家们恐怕还要进一步分析它背后的形成机制和文化背景。

日前,由于自民党的退出,曾被德国现任总理默克尔所给予厚望的“牙买加联盟”宣告破裂,她的连任四届的“传奇”也因此面临终结的可能。

所谓“牙买加联盟”是指,由默克尔所领导的联盟党(由基民盟和基社盟组成,德语:CDU/CSU,通称Unionsparteien)、自由民主党(德语:Freie Demokratische Partei,缩写FDP)、绿党三方之间的组阁谈判。由于这三个党的代表色分别为黑、黄、绿,与牙买加国旗同色,其执政联盟也被媒体称为“牙买加联盟”。

“牙买加溃盟”后,可能的国内后果

首先从国内层面讲,评论界普遍认为这次挫败很可能导致德国重新举行大选。如果这样,那么曾经踌躇满志要在第四个任期内创造传奇的联盟党现任领导人、德国总理默克尔,将面临重大考验。

在这次崩盘的谈判中,各方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即欧洲政策(尤其是欧元政策)、能源与环境政策(这是绿党一贯的诉求),以及移民/难民政策。三方在这三个主题上意见难以统一,于是自民党开始单飞。

对此,默克尔将注定一筹莫展么?也不一定。譬如《华尔街日报》称,默克尔如果能够尽快说服社会民主党转圜,则有可能避免重新大选——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一定意味着默克尔方面要么在政策层面,要么在席位/职位的“分肥”层面做出重大让步。

而更让舆论担心的是,如果因组阁失败而重新选举,可能最终将会有利于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德国选择党”(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简称AfD)。尽管该党始终矢口否认自身理念与组织上与臭名昭著的纳粹的联系,但仍然不能打消人们的担忧。

国际社会和欧洲对“牙买加溃盟”的担忧

在西方媒体看来,相较于法国马克龙、美国特朗普等西方主要大国的领袖而言,安格拉·默克尔的执政经验是最丰富的——毕竟,当默克尔于2005年登上德国总理的宝座时,青涩的马克龙才刚刚大学毕业一年,而特朗普也不过只是一个房地产大亨外加电视真人秀明星。在过去的十多年中,默克尔不仅证明了她在德国治国理政的能力,也证明了她对欧洲、欧盟乃至整个西方世界所长期推崇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旗帜性作用”——尤其在英国退欧、特朗普当选,波兰和匈牙利的半威权政府相继崛起的当下。

当然,也有来自欧盟的批评者对默克尔欧元区问题上的谨慎、渐进做法甚为不满,期待她下台后,新人能有所作为。不过,更多的分析人士还是倾向于认为,在当前全球(主要是西方国家)盛行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的大潮下,新人和默克尔比,只会更加保守、孤立,而绝不会更热情地拥抱国际主义、欧盟区域主义。

所以,在地区和国际层面,观察者们对默克尔的“失街亭”普遍感到忧心忡忡。正如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所评论的那样,“在默克尔执政时期,德国的经济繁荣度和政治影响力却一直在稳定提升。在一系列关键问题上——俄罗斯、难民、欧元——德国已经成为欧洲‘不可或缺的国家’,柏林总理府做出的决策对事态如何发展发挥关键作用。”譬如当下法国马克龙正在力推一系列倡议,旨在欧盟框架内建立财政、税收及用于海外干预的联合武装力量。明眼人都知道,德国才是欧盟的“第一引擎”——马克龙的提议,如果得不到柏林的积极回应与实力背书,那就只能成为镜中月、水中花。

“兵败牙买加”的背后:德国政党政治的碎片化

必须指出的是,默克尔自身所依赖的联盟党,本身也并非原生政党,其实也是一个策略联盟的产物——它是由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Deutschlands Christlich-Demokratische Union,德语缩写为CDU,中文简称基民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德语Christlich-Soziale Union in Bayern e.V.,CSU,中文简称基社盟)所组成。

德国政坛的分化与再分化,让人不禁想起曹操《蒿里行》中的诗句:“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本来,将基民盟和基社盟联合起来问鼎宝座是默克尔的既定策略,然而在无法获得足额选票与支持度的情况下,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向另外两党伸出橄榄枝,谋求合力。然而,党派间固有的政见传统差异,以及在权力分配上难以调和的结构性矛盾(总议席一定,多一个人分肥就意味着己方少一个席位,某种程度上呈零和博弈的态势),又使得他们“军合力不齐”。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本来就是政治斗争的常态,有手段的政治家也总是要尽己所能去克服,“捏拢”、“糅合”不同的政治派别,为己所用。那么默克尔是一个有手腕的政治家么?从她在选民众口难调、选战波云诡谲的欧陆政坛连选连任、业绩突出来看,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就算不是,那至少是目前“矮子里拔长子”的最优。然而,即便手段如此,她仍倍感力不从心。这背后又是什么原因?

德国《世界报》11月21日刊发评论文章称,“牙买加联盟”的失败,是默克尔长期以来稳健的执政风格的一次重挫。此次大选过后,进入议会各党之间选票差距明显缩小,没有出现一个具有绝对优势的政党,这种政党分化折射出德国社会分化,是社会中不同诉求和矛盾难以调和的表现。

“德国社会分化”可谓一语道破。选民诉求难以统一、民众群体间矛盾难以调和,这些才是政党政治不断整合却又不断自行消解、分离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政治碎片化的现状并非今天才出现。要想弄清它今日肆虐包括德国等一众“成熟的西方民主国家”的现象,政治学家们恐怕还要进一步分析它背后的形成机制和文化背景。

(作者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文章转自《亚太日报》)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