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一家之言 > 正文
方亮:俄罗斯“画风突变”,俄美外交上这不是第一次
发表时间:2017-04-18 18:03 来源:国际网
俄罗斯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对外部世界极度依赖的国家。在国家层面对外部世界依赖的同时,以沙皇政治为体现的专制政治却与别国持续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下,这种对外的紧张与俄无法解决经济问题后形成的内部紧张构成决定俄国基本政策走势的两大因素。如果说在西方国家尚处于争霸时代时这两大因素并不能使俄国政策呈现规律性的变化,那么在二战后,西方世界以美国为核心得到统一,这内外两种紧张交替起作用的态势便愈发显出规律。

4月12日,俄罗斯对联合国安理会叙利亚化武问题决议案行使了否决权。俄代表弗拉基米尔·萨夫隆科夫反击英国代表的指责时说:“你们害怕了,失眠了,因为你们得知,我们将同美国合作。你们的目的就是破坏这次合作!”

俄国代表将“俄美合作”用作武器,“怼”欧洲人。这场景很是陌生。这逻辑是在几个小时前建立起来的。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在莫斯科接连见了俄外长拉夫罗夫和总统普京,随后记者会的主题成了俄美合作。拉夫罗夫称:“任何对俄美合作的阻碍都是短视的。”

这一刻,俄罗斯人好像把俄美过去三年里的纠葛都抛到了脑后,包括五天前美国对俄罗斯中东棋子叙利亚的轰炸。

特朗普上台后,俄美关系重新磨合。4月12日上演的这出外交戏码凸显出,哪一方更迫切地希望实现双边关系缓和。

(一)

按照普京的做派,美国在叙利亚投下59枚战斧导弹一事是必须反击的。这位强人敢于让经济孱弱的俄罗斯同时涉入两场地区冲突,似乎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他对西方侵犯俄利益的行为进行回击。但这一次,普京似乎连反击的姿态都没打算做,直接开始打“俄美合作”牌。

4月7日美国轰炸叙利亚前三小时,普京御用发言人佩斯科夫突然表态称,俄对巴沙尔·阿萨德的支持并不是无条件的,俄并不能完全控制巴沙尔。

这态度大大异于近两年对叙利亚总统的全力支持。

三小时后,美国实施了轰炸。随后,其军方称,已提前两小时告知了俄方,后者在被炸机场也部署了武器及人员。

结果,俄方毫发无损,叙利亚方面则有人员和武器的重大损失。

叙利亚驻俄大使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想问问俄政府,他们是不是真的提前获得了消息。”

普京透过佩斯科夫对美国进行了谴责,措辞不可谓不严厉,但同俄方让人生疑的行为相比,单纯表态已经说明不了问题。

更何况,俄方在轰炸后第一时间做了最能说明立场的一件事:宣布原定于4月11-12日的美国国务卿蒂勒森访俄计划不受影响。

一目了然。

在见蒂勒森之前,普京也露了两手。佩斯科夫10日称,没有普京见蒂勒森的日程。4月11日,普京公开表示,特朗普上台后,俄美互信甚至不如奥巴马时期。

但这与其说是摆出一副反击美国的姿态,不如说是对蒂勒森祭出“恫吓”。这是俄罗斯外交一贯的手法。

口口声声不见美国国务卿,4月12日在拉夫罗夫与其长谈5小时后,普京还是与其会面了,且谈了将近2小时。

然后便是那场拉夫罗夫大谈俄美合作的记者会。

在这个过程中,美方反倒始终保持着冷待俄罗斯的姿态。蒂勒森在记者会上丝毫不管拉夫罗夫是否在讲俄美合作,只是把普京之前用来“恫吓”的那句话大致重复了一遍:俄美关系处于最低点。

晚些时候,特朗普会见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时又把这句话重复了一遍。

记者会上,就叙利亚问题自然少不了各持立场,但呈现出的逻辑却仍欠平衡。拉夫罗夫称,已经看到美方支持就叙利亚化武问题进行国际调查的意愿。而蒂勒森却只自顾自地坚持原有立场:化武袭击系叙政府军所为,巴沙尔应该下台。言下之意,用不着再做调查。

(二)

俄罗斯对美态度的这种变化确实比较突然,但从历史规律讲,却并不让人意外。

俄罗斯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对外部世界极度依赖的国家。公元9世纪俄史上第一个国家基辅罗斯得以建立的条件便是阿拉伯人7-8世纪在地中海的扩张阻断了商路,促成了穿越东欧平原的“希瓦商路”。而其衰落的直接原因则为地中海商路的重新打通导致“希瓦商路”衰败。

莫斯科公国发展为俄罗斯帝国的过程中,国家现代化所需智力资源皆来自于外部,直接体现为俄国王室与德意志民族的特殊关系。俄国对粮食出口的依赖与日俱增,到19世纪时已经到了牺牲国内需求而优先确保出口的地步,为20世纪初的大革命埋下伏笔。

在国家层面对外部世界依赖的同时,以沙皇政治为体现的专制政治却与别国持续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下,这种对外的紧张与俄无法解决经济问题后形成的内部紧张构成决定俄国基本政策走势的两大因素。如果说在西方国家尚处于争霸时代时这两大因素并不能使俄国政策呈现规律性的变化,那么在二战后,西方世界以美国为核心得到统一,这内外两种紧张交替起作用的态势便愈发显出规律。

斯大林去世后,内部长期高度紧张的苏联政治出现改弦更张的强烈冲动,体现为争夺大位者争相抛出内部改革及缓解外部紧张的政策主张,用这种方式巩固自己的地位。

排在斯大林之后的二号人物贝利亚最先提出去斯大林化政策,并推动缓和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为国内改革腾出空间,提高苏联民众生活水平。据贝利亚儿子回忆,他父亲当时甚至已准备接受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的德国。联合赫鲁晓夫将贝利亚推翻并枪决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直接接过了贝利亚的全部主张,但他还没站稳,就又被赫鲁晓夫所替代。赫鲁晓夫照方抓药一般地发表了“秘密报告”,并打破了斯大林“两个平行市场”理论,与西欧国家和日本缔结贸易协议。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实现了苏联领导人对美国的首访。

改革带来国内紧张的缓解,苏联粮食产量从1953年的8250万吨升高至1956年的12500万吨。既如此,外部紧张便将回潮。波匈事件、第三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接连爆发。

而紧张也就意味着又一次缓和正在酝酿。1964年勃列日涅夫发动政变将赫鲁晓夫赶下台后,同样开始重申提高苏联民众生活水平,并支持其支持者柯西金推动经济改革。1974年,美国迎来新总统福特,勃列日涅夫与其积极互动,希望推动苏美缓和。为此,他在战胜法西斯三十周年纪念仪式上没有搞阅兵,“没有必要在一个竭力争取和平的时刻让坦克和火箭在红场上轰隆隆地驶过。”

阿富汗战争爆发的背景是苏联在国内陷入“停滞”,这意味着内部紧张又将酝酿外部缓和。戈尔巴乔夫为了实施国内改革,首先向西方提出“新思维”和“无核世界”,为冷战的终结打下基础。

(三)

按照这一规律,普京时代俄罗斯的西方政策,包括这次突然的转向,就变得可以解释。

俄联邦时代,基本政治逻辑不同于沙俄,更不同于苏联。市场经济条件让他们绝不可能切断与西方的联系。这决定了俄联邦时代的政治是俄所有世代以来最为缺少地缘政治雄心的一代。他们不像沙皇一样参加欧洲争霸,也不像布尔什维克一样谋求建立共产主义世界秩序,而只是明确提出保存独联体势力范围。但另一方面,他们维持国内地位的手段又是民粹,以维持支持率、获得选票为第一目标。当经济形势不好,民粹走向民族主义轨道是一种必然,以此维持对选票的收割,与外部世界就难以避免地将陷入紧张。

当紧张达到临界点,已经上演多次的缓和戏码就将再次被酝酿出炉。

普京的上台是俄罗斯民粹政治走向民族主义轨道的先声,只不过,国际油价的持续高涨让其民族主义政策基本停留于话语层面。

在多年间用话语反对小布什推动的北约东扩和反导计划之后,普京抓住格鲁吉亚冒动及小布什政府“跛脚”的机会发动了“五日战争”。这一仗意义重大,因为同月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即将导致国际能源价格跳水,以及俄罗斯经济持续至今日的萧条,而这一仗则将普京的支持率推高到接近90%。

所以,当俄罗斯经济2009年开始断崖式下滑,普京支持率也随之阴跌,找机会再打上一仗就成为大概率事件。

普京想必会遗憾一件事情,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他刚刚将总统职位传予梅德韦杰夫。如果爆发地更早,他想必不会做此传递。

2014年,回归大位后的普京抓住乌克兰爆发“二月革命”的机会收复克里米亚、掀起乌克兰危机,并于2015年出兵叙利亚,将体制安全与国际反恐捆绑在一起。

这些让普京支持率再次冲高至90%以上,于2015年议会大选和2016年总统大选再次收割选票,扭转了2011年支持率低于50%并于两次大选中惨胜的颓势。

非常值得强调的是,奥巴马上台后与梅德韦杰夫已经实现了俄美高层的互信,美国也已暂时冻结了反导计划和北约东扩,“亚太再平衡”战略让东西方矛盾转移至中国南海。俄罗斯迎来了战略上的极大缓冲,恰可用来解决国内经济颓势。

但普京仍决定强力伸张,其目的就是为了短期内提高支持率,以免体制出问题。要知道,通过经济改革提高支持率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发动地区冲突,甚至收复土地,可以瞬间达到这一目的。

所以,当普京已经实现目的,而且国内民意由于经济困难已经再难用同样的手段进行刺激,缓和也就不远了。特朗普当选恰好提供了这样的时机,缓和就这样出现了,也就是从4月7日到4月12日这五天里发生于叙利亚、莫斯科、联合国、华盛顿的戏码。

从另一个角度讲,对于俄罗斯及苏联对缓和的追求,美国也需要有足够聪明的应对。斯大林去世后,莫斯科多位潜在接班人争相抛出缓和主张时,艾森豪威尔意识到,越是此时就越要保持对苏联的压力。他与杜勒斯实施了“回滚”战略,向东德发动攻势。里根与老布什继承了艾森豪威尔的衣钵,星球大战战略对苏联保持了压力,帮助促成了莫斯科的政策转向及冷战的终结。

当普京也开始追求缓和,特朗普在叙利亚进行了轰炸,展现出一种绝不手软的姿态,恰如上述几位前辈。从目前来看,对俄罗斯产生的效果是较理想的。并不是一种巧合,艾森豪威尔、里根、老布什、特朗普都是共和党人,而民主党人奥巴马在2013年另一次叙利亚化武事件中将动武决策抛给共和党占多数的国会,回避了对问题的解决,这给普京传递了何种信号,可想而知。

当俄罗斯想要缓和时,也就是其攻势暂缓的时刻,缓和大门便也真的可以开启。既然普京在高谈俄美合作,那么特朗普自然可以利用这一时机施展自己的国际战略。这便可怜了投靠俄罗斯的叙利亚。类似的戏码恐怕日后将多次上演。而这次缓和将结出何种果实,拭目以待。

(作者为俄罗斯问题研究者,文章转自澎湃)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