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正文
丁原洪:风风雨雨60年——欧洲一体化不平凡历程
发表时间:2017-03-24 18:18 来源:国际网
欧盟已成为拥有5亿多人口、28个成员国、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主权国家联合体,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成为世界其他地区推行一体化的“样板”。然而近些年来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从盛转衰,其转折点是1992年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导火线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倡导一体化的精英们对美苏冷战结束、欧洲形势巨变做出误判。他们图谋通过全面一体化,扩大在整个欧洲的势力范围。但成员国的扩大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欧盟内部的不平衡问题加剧。国情不同,利益诉求不一样。在“协调一致”原则下谋求就重大问题达成共识更加困难。这增加了内部矛盾,削弱了不少民众对一体化的信心。

今年3月25日是《罗马条约》签订60周年纪念日。60年前,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国,在原有的煤钢联营、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基础上,签署《罗马条约》,成立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开启欧洲一体化进程。

西欧6国开启欧洲一体化的初衷是通过联合,促进经济发展,维护二战后欧洲和平。当时欧洲局势是严峻的。二战后逐步形成的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欧洲严重对立。法、德等西欧国家的经济刚刚有所恢复,既要面对前苏联的安全威胁,又期盼能逐渐摆脱对美国经济援助的依赖,谋求独立发展。这一形势促使其在法德历史性和解基础上走向联合自强的道路。

在《罗马条约》签订后的头30多年里,欧共体不仅经济上战胜了社会主义阵营的“经互会”,而且迫使与其竞争的,由英国、丹麦等国组成的“欧洲自由贸易区”解散,成员国陆续加入欧共体,显示出强大生命力;而且经济上获得的成就,大大提升了欧共体的政治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美国赢得与前苏联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冷战,欧共体做为美国的盟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形势尤其是欧洲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欧共体的实力由于两德统一而极大地提升。在这一背景下,在法、德两国推动下,当时已拥有12个成员国的欧共体于1992年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建立“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拟议全面推进欧洲一体化。它采取的是“深化”与“扩大”两轮驱动方式。主要举措有实施货币一体化,废除成员国货币,统一使用“欧元”;取消成员国之间的边界管控,签订《申根协定》,实施成员国之间商品、资本、劳务、人员的自由流通。与此同时,不断扩大吸纳新成员,既可扩大欧盟内部市场的范围,也可藉以壮大欧盟的声势和势力范围。

迄今,欧盟已成为拥有5亿多人口、28个成员国、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主权国家联合体,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成为世界其他地区推行一体化的“样板”。

然而,2008年源于华尔街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全力推进一体化的欧盟以沉重的打击。它引发了欧盟经济的持续衰退和至今难以解决的主权债务危机。乌克兰危机爆发,非法移民大量涌入,恐袭事件接连不断,反移民、反一体化思潮凸起,加剧了欧洲社会的分裂,直至2016年英国全民公投决定脱离欧盟,使欧盟出现“生存危机”(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语)。支持英国脱欧、唱衰欧盟的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入主白宫,更对欧盟形成巨大压力。欧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难境地。日前召开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办方预言,西方自由世界秩序正走向终结,导致这一前景的两大因素,一是美国总统新政,一是“欧洲凝聚力的削弱”。

举世关注的欧洲一体化进程曾充满朝气,雄心勃勃,似乎欧洲未来前景一片光明。可是仅从发生全球金融危机迄今不到10年,欧盟就呈现内外交困的窘境,原因何在?这是发人深思的,其中不乏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世间一切事物,有起始必有终结,不可能永恒不变。历史事实一再表明,大国兴衰有其一定规律,欧洲联盟这一二战后历史产物同样也不例外。兴衰变化虽有外部因素作用,但内部因素是主要的。

欧洲一体化进程从盛转衰的转折点是1992年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导火线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倡导一体化的精英们对美苏冷战结束、欧洲形势巨变做出误判。他们图谋通过全面一体化,扩大在整个欧洲的势力范围。具体说,有三大失误:

(一)、基于德国放弃马克换取法国支持两德统一的政治交易,在客观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下,或者说在政治、经济一体化尚不具备,就匆忙实行货币一体化。欧元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仍由各成员国掌控)相脱节的“畸形货币”。它成了引发至今困扰欧盟的主权债务危机的一大祸根,而且也是造成欧盟内部分裂的缘由之一。

(二)、为与北约争夺苏联解体后的中东欧地区的“真空”,德国带头肢解前南斯拉夫联邦,同时,德法英联手大力推进欧盟“东扩”。在《马约》签订前,欧共体用了30多年时间从6个创始国扩展到12个,而在签约后的20几年里一下子将成员国从12个扩大到28个。申请入盟者络绎不绝,速度之快,难以想象。关键是降低了入盟的“门槛”。就以21世纪头10年加入欧盟的中东欧地区10国(波罗的海3国、波、匈、捷、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保)为例,它们不仅国情与西欧国家迥异,而且经济发展程度与西欧国家差距很大(10国入盟时其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只与荷兰一国相当,约占欧盟当时的国内生产总值的4%)。成员国的扩大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欧盟内部的不平衡问题加剧。国情不同,利益诉求不一样。在“协调一致”原则下谋求就重大问题达成共识更加困难。这增加了内部矛盾,削弱了民众对一体化的信心,也是所谓“民粹主义”滋长的原因之一。容克2月底回答《时代》周刊记者提问时,坦承“民粹主义”在欧洲不少国家得势,“在很大程度上是欧盟自己的错误造成的”。

(三)、在终极目标没有共识的情况下,盲目推进中央集权式的“欧洲联邦”。对推进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是进行认真的反思,反而坚持走“更紧密欧洲”之路,认定这是摆脱面临的各种危机的唯一出路。这促使不少国家出现反一体化的思潮。要求收回国家主权的民族主义情绪日益抬头。对于英国脱欧这一严重挑战,欧盟委员会在德、法背后支持下发出整饬纪律的信号,警告27国的任何一国不得与英国单独谈判今后双边贸易安排,而且未经内部协商要求英国在开启脱欧谈判前需先付巨额“离异费”(一说高达600亿欧元),加以惩戒,以防效尤。日前法、德、意、西四大国密商,在将召开的纪念《罗马条约》60周年的会上,正式提出并推进“多速欧洲”方案。这种不顾及中小国家的意愿,将几大国的意志强加于其他国家的做法,即使它名义上被采纳,实际上也很难落实。

二、自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定民族国家是构成国际社会的主体后,各国主权平等原则就成为国家之间关系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尽管世界形势从那时以来有了很大改变,但《和约》确定的准则并未改变。联合国这一当今最具权威的国际组织依然是按照主权国家原则建立并运转的。欧盟这样一个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主权国家联合体,也没有资格成为其成员。

在当今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任何形式的一体化,无论是所谓“经济全球化”,还是欧盟大力推进的一体化,都带有资本主义制度给它打上的“利益不均等”的烙印。连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美国的前任总统奥巴马也不得不承认“当今全球化进程存在问题,引发不公正感”,“不同国家面临相同的挑战,那就是必须着手应对社会不平等”。

一体化之所以引发不公正感,除去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之外,它本身也有其固有的弊端。那就是它虽可将一国的资源配置扩大到国外,但与此同时本国的主权必然会受到一定制约,而这在不同国家之间是有不同感受的。欧盟就是最明显的例证。

欧盟的建立和运转是以“主权分享”、“协商一致”原则为基础的。但现实表明,虽然在所谓“协商一致”基础上,可以共享成员国的部分主权,但也不能过度。导致英国公投脱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认定在立法、移民等问题上,英国的主权遭到不能容许的损害。中东欧国家至今在移民、难民问题上坚决拒绝欧盟提出的分摊方案,其出发点也在于它们认定自己做为主权国家有权抵制任何有损其国家利益的要求。从此可以看到欧盟今日的困境是其自己错误造成的,那就是它在“一体化”名义下,违背了各国主权平等这一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三、莫内、舒曼等法国思想家倡议法德联合并共同引领欧洲一体化进程,其目的之一就是以此控制曾在二战中为害欧洲的德国再度崛起。可是,世事难料。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包括启用欧元等各项一体化举措不仅未能束缚住战后德国的手脚,反倒给它重新崛起提供可资利用的战略平台。法德“双引擎”的一体化现已异化为德国一家独大,归根结蒂在于两国力量对比的改变。德国做为欧盟成员国中间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绝不会长期甘于与国势日渐衰落的法国“平起平坐”,这是不以主观意愿为转移的。

德国是欧洲一体化的最大受益者。统一大市场,统一货币使国际竞争力最强的德国获得了扩展其势力范围的绝佳机会。深受债务危机困扰的希腊,其不得不接受的贷款援助主要是用来偿还欠德国等国的债务。今年2月22日欧盟经济事务专员莫斯科维奇批评德国说,德国的巨大贸易顺差(2016年达2970亿美元,创二战以来最高水平),为整个欧元区制造了“明显的经济和政治扭曲”。

当前欧洲重大事务主要是德国一家说了算。德国不顾法国等许多欧盟成员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质疑和反对,坚持要求南欧债务国持续实行紧缩政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再提出,应当对希腊债务实行减记,否则其债务问题无法解决,德国却坚决不同意,使之无法实施。在因乌克兰危机制裁俄罗斯问题上,尽管不少国家因自身利益受损提出异议,但在德国的强压下不得不一再延长制裁。在难民问题上,德国不顾其他国家的感受,先是“开门欢迎”后又在国内压力下“加紧限制”,并以欧盟委员会的名义要求其他国家按配额接收难民,遭到中东欧许多国家的抵制。去年在未与其他国家充分磋商的情况下,默克尔总理与土耳其达成允诺给其60亿欧元补偿和土耳其公民入境免签证等为条件的限制叙利亚难民进入欧洲的协议。日前,默克尔总理又与突尼斯达成提供6亿欧元援助换取突尼斯控制难民从突尼斯经地中海到欧洲的协议。匈牙利总理奥尔班由于反对安置难民,在国内进行一些立法改革而被欧盟委员会视为异端,屡屡欲对其进行惩戒;近日更传出要审查中资支持的匈、塞(尔维亚)铁路建设项目是否违反欧盟法规。波兰政府仿效匈牙利进行立法改革,遭到欧盟追查、谴责。尽管波兰政府反对,由于德国力挺,欧盟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得以连任,成了本国政府反对的欧盟领导人。意大利前总理伦奇去年因对德国操控欧盟峰会不满,表示不做粉饰“团结”的摆设,拒绝与默克尔、奥朗德一道出席记者会。

对于今日德国主导欧盟的状况,不少欧盟成员国早有不满。日前特朗普批评德国固然有偏颇,但实际上说出了不少欧盟中小国家想说而不敢说的话。法德“双引擎”推动下的欧洲一体化遇到如今众多难题,由德国一家主导下的一体化恐将遇到更多挑战。

至今欧洲一体化走完了60年不平凡的历程,当回顾其问题、曲折和困难时,全然无意唱衰,而是期待欧洲直面挑战,继续前行。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前驻欧盟大使)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