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热点聚焦 > 正文
刘新生:为打造澜湄国家命运体注入新活力
发表时间:2017-03-13 17:39 来源:国际网
可以预期,在六国共同努力下,澜湄合作一定会取得蓬蓬勃勃地成长,不仅把六国间友好关系再提升到新水平,也能助力东盟一体化进程,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使澜湄合作成为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一块“金字招牌”,从而为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进地区一体化进程发挥更大作用。

3月10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中国秘书处”(下称“中国秘书处”)成立仪式在北京举行。王毅外长出席并致辞,中方有关部委、省区市外事主管部门负责人及湄公河五国驻华使节、国际组织代表等中外嘉宾应邀与会。“中国秘书处”主要担负规划、协调、落实、宣传四项职能,它的成立不仅再次表明中国政府愿同湄公河五国一同推进合作的决心和意志,也将有助于调动各方力量进一步深入参与澜湄合作。

澜代表澜沧江,湄代表湄公河。澜湄合作即“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的简称。澜湄地区资源丰富,79.5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3.26亿的流域民众、5900亿美元的GDP总量、近7%的年均经济增速,使澜湄地区成为亚洲乃至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湄公河次区域发展起步较晚,经济水平落后于周边其他国家和地区,人均GDP只有2800多美元,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任重道远。为尽快缩小发展差距,湄公河各国都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大力开发基础设施,以合作促发展意愿强烈。

澜湄合作是区域合作的新定制。澜湄合作机制是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个友好邻邦根据共同需求量身定制、自主建立的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澜湄六国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兼具“天时、地理、人和”优势,有望将共同需求转化成共同前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动力。与此同时,中国同湄公河五国都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利益紧密交融,合作基础扎实。创建澜湄合作机制可谓水到渠成,无疑将进一步激发各国内在发展潜力,同时为亚洲发展注入新活力。这是首个由湄公河上下游六国共同主导、共同协调的机制,其决策和行动更能反映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利益和诉求。

澜湄合作去年3月由李克强总理同湄公河五国领导人在海南三亚共同启动。不到一年时间里,打造了多层次会晤机制,建立了领导人会议、外长会、高官会、工作组会一整套立体式的推进格局,确定了“3+5”合作架构。如今,首次领导人会议通过的45个早期收获项目过半已落实或正在落实。澜湄水资源、环境、执法安全3个合作中心筹建进展顺利,还有不少项目和倡议正有序推进。澜湄合作专项基金已投入使用,六国踊跃提出首批项目申报。老挝和中国先后成立了澜湄合作国家秘书处。上述进展充分表明,澜湄合作不仅在行动,而且保持快速前行,充分体现了“澜湄速度”、“澜湄效率”,扎扎实实地不间断推进合作进程。

当前,澜湄合作已经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机制建设、务实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展现出勃勃生机和巨大发展潜力。并着力制定了推进下一步合作的路线图:计划今年内所有国家都成立国家秘书处或协调机构,完成好45个早期收获项目。今年上半年把五个优先领域联合工作组都成立起来并实现运作。今年下半年召开澜湄合作第三次外长会,为明年预定举办的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做好准备,向领导人会议提交“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和第二批合作项目。在如此短时间内之所以能取得一系列进展,根本原因在于澜湄合作适应了六国加强互利合作的迫切愿望与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时代潮流。

推进澜湄合作是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具体实践,也是为促进次区域发展与繁荣提出的中国方案。澜湄合作重在加强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目前,中国已同多个湄公河国家签署或正在商谈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加强同各国的发展战略对接。昆曼公路贯通,中老铁路奠基,中泰铁路启动,中国同湄公河国家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中国投资建设的越南龙江工业园、老挝赛色塔工业开发区、泰国罗勇工业园、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等已成为澜湄跨境经济合作的示范项目。不仅如此,澜湄合作还将包括更紧密的人文交流和文化往来,不断努力培育“澜湄文化”,概括起来就是“平等相待、真诚互助、亲如一家”,使这种“澜湄文化”滋养和培育澜湄合作的健康发展。

澜湄合作也是中国同东盟整体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澜湄合作提出的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三大重点合作领域,全面对接东盟共同体建设三大支柱,与东盟共同体建设的努力方向完全一致,为中国与东盟合作增添新内涵。澜湄合作同东盟共同体建设的对接,也体现了中国助力东盟一体化进程、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的坚定立场。

可以预期,在六国共同努力下,澜湄合作一定会取得蓬蓬勃勃地成长,不仅把六国间友好关系再提升到新水平,也能助力东盟一体化进程,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使澜湄合作成为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一块“金字招牌”,从而为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进地区一体化进程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