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日走近不会对中国产生不利。一方面,俄日关系短期内很难有大突破;另方面,中俄关系内生性动力充足,不受俄日关系发展的影响,中日存在的问题也与俄罗斯没什么联系。正如中国外交部表态,“中方乐见俄罗斯和日本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发展正常的友好合作关系,这种友好合作关系应该有助于促进地区的和平稳定”。作为世界性大国,我们当以宽广的胸怀和全球视野冷静看待俄日关系变化。 |
12月15日至16日,在日本方面的多番盛情邀请下,普京最终出访日本,时隔11年再次来到这个东亚岛国。日本对此访十分重视,首相安倍晋三在家乡山口县招待普京,并为其安排了一处幽静、典雅的温泉旅馆。16日,普京又飞赴东京,再次与安倍会谈,俄日两国的有关部门、企业等则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 不出意料,普京此访主要讨论经贸合作。俄日政府签署了十余份合作文件,两国企业又签下了68份协议,如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与日本三井、三菱和国际协力银行的战略合作协议等。俄日推动经贸合作意在为两国关系发展创造氛围和条件。普京认为,经济合作有助为两国伙伴关系的建立奠定基础。在行前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普京纵论中俄关系,对中俄政治、经贸、人文合作给予高度评价,使日方好不尴尬。有俄学者认为,普京实际上是在为日本树立榜样。过去中俄也曾有过历史遗留问题,但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发展逐渐推动了这些难题的解决。日本方面也越来越意识到,过去将经贸合作与政治问题、领土纠纷捆绑的做法无济于事,唯有以务实合作促关系发展,才有可能解决历史问题。 同时,正如普京所指,俄日两国经济互补,几乎没有竞争和矛盾。俄罗斯开发远东需要大量投资、技术,这正是日本的强项。而资源匮乏的日本也需要来自俄罗斯的能源、矿产等。此次访问期间,安倍确认,明年将再次赴俄参加东方经济论坛。未来,俄日经贸合作将取得一些进展。 在人们最关心的领土问题上,普京此访与安倍达成一些共识,但没有取得突破。双方就和平条约、领土问题交换意见,同意讨论在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开展经济合作,并就日本民众赴南千岛群岛扫墓启动谈判。普京在会后表示,认为俄日能够立即签署和约问题的想法太天真,希望俄日在千岛群岛的合作能够加速缔约进程。此外,俄日双方还签署了互办国家年的备忘录,商定恢复两国军方接触和国防部长、外交部长“2+2”会谈。 展望未来,俄日短期内难就领土问题达成一致,俄罗斯并没有归还四岛的理由。政治上,俄2018年初总统大选在即,领土问题上的任何让步都可能带来巨大风险。安全上,南千岛群岛是俄在亚太防范美国及其盟友的重要一环。近期,俄又以部署“舞会”和“棱堡”岸基反舰导弹系统重申这一点。经贸上,日企多为私有,与俄开展合作以经济利益驱动,日本人很难“买岛”。更何况,有俄罗斯专家指出,对俄罗斯来说地缘利益、领土完整比日本能提供的经济好处重要得多。 应该说,领土问题的主动权在俄手中,日本要回四岛难度很大。但若俄日“搁置争议,以经促政”,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前景可期。不能排除在俄日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双方以俄罗斯倡议,即“先签和平条约,再谈领土问题”,或其他方式逐步走出历史阴影的可能。 作为中国的两大邻邦,俄日关系的发展也引发国人关注。它们一个是中国珍视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另一个则与我们关系复杂。有人担心,俄日走近是否会对中国产生不利影响?其实大可不必如此。一方面,如前所说,俄日关系短期内很难有大突破;另方面,中俄关系内生性动力充足,不受俄日关系发展的影响,中日存在的问题也与俄罗斯没什么联系。正如中国外交部表态,“中方乐见俄罗斯和日本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发展正常的友好合作关系,这种友好合作关系应该有助于促进地区的和平稳定”。作为世界性大国,我们当以宽广的胸怀和全球视野冷静看待俄日关系变化。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助理研究员,文章转自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