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正文
孙海潮:中国与西欧“一带一路”合作前景广阔
发表时间:2016-09-09 17:46 来源:国际网
中国真诚希望通过“一带一路”计划发展与西欧互利共赢的经贸投资和金融合作关系。中国真诚希望西欧正确认识中国发展带来的是重大机遇而非挑战,摈弃偏见,排除干扰,使双方关系步入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中欧“一带一路”合作前景广阔。

丝绸之路把中国和欧洲连接在一起

丝绸之路是通商交易之路,是文明互通和人员交流融合之路,也是东风西渐和西风东渐之路。欧洲是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欧洲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金融人文发达之地。来自遥远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香料等商品曾一度改变了欧洲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并且成为炫耀身份和财富的重要象征。凯撒大帝(西汉时期)曾穿着中国丝绸长袍观看演出,华美的长袍引起全场轰动。中国文化经由丝绸之路传到欧洲,产生过巨大影响。汉学在欧洲始终是显学和贵学,汉学家是极受尊崇的高级人文学者。谈起中国和丝绸之路,欧洲人无不谈兴大发,对古代中国的敬佩和向往之情溢于言表。欧洲人认为,中国既是神秘的远方故土,更是物种丰饶黄金铺地的国度。《马可·波罗游记》的出版,使欧洲人对中央帝国的迷恋进一步加深,更有人认为那纯粹是一派胡言,因为那个国家太令人惊艳太令人难以置信了。有史学家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完全是出于偶然,因为他怀揣《圣经》和《马可·波罗游记》,本是要率领船队到中国寻财掠宝的,却鬼使神差地辨错了方向,最后把美洲当成了中国。

欧洲人始终对中国充满了兴趣,对与中国发展关系抱有极大兴趣,故而能够发生包括对华战争远道而来抢掠财富文物等等那么多的故事。英法德意西等国的国家级博物馆里都专设有中国馆,每天都在向游人诉说着古代中国的故事。巴黎著名的吉美博物馆称为东方艺术馆,但展示的主要是来自中国的珍品,展示和解说丝绸之路风物。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对中国青铜艺术的了解和研究已达专家级水平。我曾在《人民日报》发表《希拉克情迷中国文化》一文,介绍希拉克总统喜爱和研究中国文化的有关情况。雨果巴黎故居几间屋子的增壁上都挂满了中国古瓷和工艺品,因为雨果和他一生的情人朱丽叶都酷爱中国文化,朱丽叶尤爱中国瓷器。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消息传到欧洲后,雨果怒不可遏,谴责一个叫法兰西和一个叫英吉利的两个强盗,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远征中国,对圆明园放火洗劫,必将受到历史制裁。

2003-2005年,在江泽民国家主席和希拉克总统联合倡议下,中国与法国相互举办文化年,开我国与友好国家举办文化年先河。文化年期间,法国和“中国热”和中国的“法国热”持续升温,对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起到巨大作用。2004年1月24日,有着“世界第一大道”美誉的巴黎香榭丽舍大街有史以来首次披上了中国春节的盛装。作为中国在法文化年的重头戏之一,近万名中华儿女组成的彩妆游行方队依次沿街而上,通过凯旋门,尽情展示中国的悠久文化和风俗。武术方队、京剧方队、旗袍方队、舞蹈方队、彩车方队、儿童方队、56个民族服饰方队相继亮相,中国丝绸流光溢彩,巴黎成为精美绝伦的中国丝绸的海洋。来自世界各地的75万人出席了这场中国丝绸盛宴,大饱眼福。当晚,法国电力公司通过280束红色光柱把埃菲尔铁塔照耀得遍体通红,使这座“钢铁少女”披上了“中国红”,宛若穿上了红色的中式大红丝绸旗袍。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分别为昨日法国和今日法国的象征,现在又分别为庆祝中法关系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装扮,唱主角的都是中国的丝绸。

中法文化年期间,枫丹白露皇宫的中国瓷器馆每天都要接待大量游人,法国瓷都利摩日瓷器博物馆汇集了全法各大博物馆的中国古代名瓷,与法国名瓷一起举办联展,在全欧引起轰动。我以使馆代表身份出席联展开幕式并讲话。巴黎郊区的塞夫尔瓷器博物馆收藏了大量中国古瓷,在两国文化年之际专门从景德镇定制了两个高达数米的大花瓶,分置在大门两旁,十分壮观。在凡尔赛皇宫举办的中国清代皇袍展,向法国和欧洲观众展现了中国登峰造极的丝绸制衣技术,访客无不叹为观止。

丝绸和瓷器为增进中法两国人民的友谊,继续做着特有的贡献。

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中欧关系注入新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西欧一直是我国资金和技术的重要来源地。中欧政治关系虽有起伏,但经贸投资和服务业交往和发展从未止步。中欧贸易额2003年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是1978年的40余倍;2014年突破6000亿美元,达6151亿美元,是中欧建交时的250倍。中欧贸易近年的递增率达两位数,现互为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截至2015年底,在欧盟的中国留学人员超过28万人,在华留学的欧盟学生学者超过4.5万人,中国在欧盟设立了122所孔子学院,欧盟24种官方语言已经全部走进中国高校,现在平均每天约有1.6万人和70多个航班穿梭于中欧两地。

建设欧亚大陆桥,一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杭州G20峰会会标也以桥为基本理念,寓连接沟通交往会合之意。21世纪的丝路从火车头开始。西安、兰州、郑州、成都、重庆、武汉、合肥、苏州、义乌等地都开通了通往欧洲的列车,满载着中国的商品和中国人民的友谊一路向西,很快将扩大到道路、油气管道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欧洲媒体指出,“铁轨上的丝绸之路潜力巨大”。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欧过程中倡议把中欧关系纳入一带一路建设,提议“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和合作之桥”,引起强烈反响。中国提出成立亚投行倡议后,西欧大国经过认真研究,先后做出了积极表态。2015年3月12日,英国不顾美国的强烈反对甚至恫吓,率先申请成为亚投行创始国,成为第一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西方发达经济体。随后几天内,德法意卢奥西葡丹瑞典等国相继申请加入亚投行,唯恐落后。非欧盟成员的挪威和瑞士也申请加入,现已有14个西欧国家成为该行创始成员国。西欧国家从未如此一致地支持和加入中国发起的一项国际行动,也是向中国政府投出的信任票,其中的意义不言自明。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欧美自贸谈判陷入僵局,法德对美大力推销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持消极态度,认为美国意在控制欧洲,明确予以拒绝。美国始料未及,美财长甚至骂英国背信弃义难以容忍。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说,涉及到法国利益以及法国感兴趣的投资方面,法国不会听从美国的指示。“我们和中国一样珍视我们自己的独立,我们会根据事情本身的情况来做出我们独立自主的决定。”

亚投行的主要任务是互联互通,“一带一路”的指导思想也是推动沿途国家的互联互通。地处欧亚大陆两端的中国和欧洲,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地缘文明。作为世界地缘政治结构两大支柱的中国和欧盟,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却有着强烈合作和交往的需求。“一带一路”倡议是当今世界最大规模的经济合作与互利共赢计划,西欧是发达经济体最为集中的地方,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终点,今天则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伙伴和利益攸关方。欧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最终目标市场。历史上把中欧连接起来的丝绸纽带,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中国经济以10%的年递增率持续30年之久,是人类经济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年贡献率达39%。欧盟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爆发主权债务危机至今,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对中国的市场和投资寄于极大希望。时移势易。中国GDP现占世界总量13%,离史上最高的30%还有相当差距,但在中欧美“经济大三角”中已是三分天下。中国已从主要吸收西欧国家的资本、技术、投资,转为向西欧输入资本和投资。西欧国家都把发展对华实质关系置于对外关系的重要位置,在对华经贸关系中获利颇丰。中国游客的消费能力深受欧方惊叹和欢迎,已成为接到西欧经济和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每年百多万中国人登上埃菲尔铁塔的盛大场景,法国人说起来无不竖起大姆指。

2013年11月,第十六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双方签署《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确定了中欧在和平与安全、繁荣、可持续发展、人文交流等领域加强合作的共同目标,实现中欧发展战略对接,促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双方宣布启动中欧投资协议谈判,积极探讨开展自贸区可行性研究,力争2020年贸易额达一万亿美元,同时密切人文交流,加强在对国际和地区事务的沟通协调。《规划》为深化中欧合作描绘了蓝图,为构建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提供了重要基础和支撑。2016年4月,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首次评估会议在北京举行。双方一致认为,两年多来,《规划》落实有力,成果显著,对促进中欧发展战略对接和全方位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双方决定继续加强政治对话,深挖合作潜力,进一步拓展经贸投资、互联互通、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人文交流、G20及全球治理等重点领域合作,争取中欧发展战略对接尽快取得早期收获,促进中国与欧盟及成员国关系更快更好地协调发展,并为中欧双方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一带一路”是化理论为行动,为全球增长烙上中国印记,变梦想为现实的重大国际合作倡议,是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的中国方案,增进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中国智慧,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担当。

“一带一路”虽然是经济带,但是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中方希望通过在经济、贸易、投资、基础设施以及人文多个层面的合作和沟通,推动国际金融、服务、投融资业务的平衡和公平发展,同时让国际社会更好地分享中国发展的机遇,也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一带一路”秉承和弘扬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与欧盟的理念有相通之处。

2014年,欧盟出台了总额3150亿欧元的《欧洲投资计划》,拟通过在战略和交通基础设施、能源、教育研发、中小企业、环境可持续性项目等领域的投资,推进欧盟经济增长并创造约130万个就业机会。欧盟同时还提出了泛欧交通网络发展规划。欧盟的发展思路与“一带一路”倡议存在诸多契合点,也与《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重合,为中欧实现战略对接和共同发展提供了新的重要机遇。实际上,中欧新的战略对接业已展开,正在取得积极成果。

中欧现已基本形成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共同维护双方关系大局的共识,基本找到了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的有效途径。G20杭州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分别与德法英意西等西欧国家领导人举行双边会晤,都对未来关系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英国首相特蕾莎·梅为了消除人们对中英关系的担心,仍强调中英关系处于“黄金时代”。

继法国向中方提出在非洲进行共同项目投资的倡议后,欧盟也多次希望中欧非三方在非洲进行投资合作。

中国真诚希望通过“一带一路”计划发展与西欧互利共赢的经贸投资和金融合作关系。中国真诚希望西欧正确认识中国发展带来的是重大机遇而非挑战,摈弃偏见,排除干扰,使双方关系步入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

中欧“一带一路”合作前景广阔。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欧洲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