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旨在遏制中国和平发展,是昭然若揭的,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严加防范,包括准备从军事上应对。不过,美国把中国作为主要靶子,倒也并非唯一靶子。我们看清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本质,并没有因此就放弃与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努力。此外中国与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并不存在直接的利害冲突,美国唆使、利用第三者牵制中国,而第三者则狐假虎威,比喻说这是借助“代理人”与中国对抗,亦未尝不可。 |
最近一个时期,凤凰卫视数次安排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罗援与中国前驻法国大使吴建民对话,唇枪舌战,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称作“鹰派”“鸽派”之争。究竟是怎么回事?以2015年7月20日《寰宇大战略》栏目为例,他们二位关于美国亚太战略的看法,根据文字实录观点大致如下。 罗援认为:1、现在西方国家在我们周边对我们进行战略遏制,最大的问题就是现在中国崛起,它们要遏制中国的崛起。2、美国要把六艘航空母舰派到亚太地区,把水面舰艇60%派到亚太地区,把它海外作战飞机的60%派到亚太地区,那么我们希望美国给我们一个解释,是针对谁?你说美国不是在遏制中国,我们愿意相信这句话,但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3、美国是通过它的代理人在跟我们对抗。4、现在西方媒体说是中国打破了现状,我们首先要问,谁先打破了现状?比如现在我们讲的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你美国、日本在上世纪50年代就设了防空识别区,那不叫打破现状吗? 吴建民予以反驳,认为:1、我觉得你这个说法有些从框框出发不行,还要实事求是的看,讲遏制,西方当然有人想遏制中国,但是你说这是整个西方的一致政策,我不赞成。把西方看成铁板一块,一棍子打死那是一种愚蠢的说法。把当年的美苏关系等同于今天中美关系,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判。误判连下来的话,那就是中美一定要打战,那非斗的你死我活不可。如果是这样了,我们还为什么跟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2、你讲美国重返亚太,这个不对,美国从来就没有离开亚太,什么重返?美国重返亚太并非单一针对中国。如果觉得美国的举动就是针对中国,没有办法只有对抗,这是对形势的一种误判。3、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当然要重视亚太这个地方。说它就是对我的,不一定,就看你如何应对。4、美国军方的言论并不能代表整个美国。你要认为是整个美国,那好,中国人只要横下一条心跟美国打吧,那我们和平崛起还有吗?5、美国通过他的代理人跟我们对抗,那么谁是我们的代理人? 网上有读者评论,吴建民的主要观点,和平是主流,决不能因为领土争端发生战争而打断和平发展进程。罗援的主要观点,以战止战,才能保证发展进程,而不是一味追求和平而放弃战争手段。 这会让人觉得,他们两位也许出于职业本能,偏执一词,仿佛在演京剧《三岔口》。不过,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霸道行径,却不能理直气壮地予以回击,则是令人费解的。 其实,道理并不复杂。其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结论基于美国人自己说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实际上的军事部署也是这么干的,怎么能随意否认呢?其二,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旨在遏制中国和平发展,是昭然若揭的,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严加防范,包括准备从军事上应对。不过,美国把中国作为主要靶子,倒也并非唯一靶子。笔者曾将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特点归纳为四个方面:被迫性(全球主宰逐渐力不从心)、相对性(重心转移还会时有调整变化)、制华性(首先针对中国)和多元性(怀有其他目的)。其三,我们看清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本质,并没有因此就放弃与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努力。其四,中国与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并不存在直接的利害冲突,美国唆使、利用第三者牵制中国,而第三者则狐假虎威,比喻说这是借助“代理人”与中国对抗,亦未尝不可。其五,我们为捍卫国家核心利益,抗衡美国霸权主义,要能立于不败之地,就不仅要占据国际法和舆论的制高点,还必须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做后盾,不怕战争威胁,准备打仗一手。 从上述二位的争论,渲染什么“鹰派”“鸽派”,耸人听闻,是没有意义的。尽管他们在媒体亮相十分频繁,谈不上他们就被公认是中国对外关系的正式代言人,倒是提醒我们要看到研究国际问题的方法论的重要性。 由此联想到当今学界和媒体在国际形势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着截然相反的说法。这里举几个例子。 1、我国领导人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推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另一方面有人总是强调中美势不两立,居然发表《中国有多少本钱可以跟美国叫板?》这类文章。 2、我国政府为改善中日关系,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可谓仁至义尽,另一方面有人反复强调中日必有一战。 3、我国支持俄罗斯人民在普京总统带领下力图振兴国家,中俄关系堪称大国关系典范,却有人渲染俄罗斯将要崩溃,唱衰中俄关系,唱衰普京,竟然发表《有没有普京,俄罗斯都会强硬》的文章。 4、当前俄美关系紧张,但并非没有回旋余地,例如美国不得不与俄罗斯某种程度上在中东合作反恐;但有些舆论往往过于强调俄美之间剑拔弩张,甚至暗示可能爆发世界大战。 5、对朝鲜,存在美国势在必打和根本打不起来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6、欧盟一体化进程影响深远但目前遭遇挫折,如今主流舆论则是对欧盟前景十分悲观。 7、蔡英文上台给两岸关系带来麻烦,但也有这样的文章《蔡英文当选对两岸未来未必非福》。 8、中国为解决南海问题,提出双轨方针,得到东盟多数国家的支持。有的文章却强调南海问题“陷入死结”,甚至妄言“亚洲国家几乎无一例外都对中国怀有深深的或者说是战略的不信任和忌惮情绪。” 等等,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冷静地做出客观的回答。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