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美国 > 正文
赵可金:为何美国人总觉得政府对外软弱
发表时间:2016-03-01 18:17 来源:国际网
美国领导人的一举一动都是在国内观众的关注下发生的,都会产生观众成本,导致国内公众会对领导人的政策给予嘉奖和惩罚。在对外政策问题中,如果领导人对某种外部挑战或者压力选择退缩,那么国内观众会对此进行强烈的抨击,如果领导人选择威慑对方,但又没能兑现这种威慑,那么领导人面临的国内观众成本将是巨大的,他将遭受来自国内民众的惩罚。相反,在面对外部挑战时,越是能够坚持立场不妥协,则越是外交上的胜利,越能得到国内政治观众的褒奖。因此,导致美国对外政策观感不同的根源是美国霸权心态自身,只要美国不放弃霸权主义政策,每当遇到来自国际社会的挑战时,都会面临来自国内潮水般的批评,而此种“美国对外政策软弱”的批评根本就是一种自说自话,最多只能作为美国国内政治斗争的工具而已。

批评“软弱”说到底是霸权主义的心态失衡

受到伊拉克、叙利亚、乌克兰、伊朗、朝鲜半岛等国家和地区动荡影响,一种不安的情绪迅速在国际舆论中蔓延。尤其是在美国国内,由于当下正处于大选年,各方政要纷纷发动舆论攻势,将批评的矛头指向奥巴马的对外政策。共和党的多位总统候选人纷纷要求奥巴马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认为美国在乌克兰、叙利亚、伊朗和朝核问题上应该采取更加强硬的举措,批评朝鲜核试验显示了奥巴马政府持续软弱的外交政策的危险,甚至认为不应该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

不仅作为政敌的共和党人这么认为,连民主党内的大佬、前国务卿希拉里也批评奥巴马没有及早干预叙利亚内战是失败之举,批评奥巴马对以IS为代表的宗教极端主义过于姑息。另据《纽约时报》和CBS新闻频道联合民调结果显示,有超过58%的民众不赞同奥巴马在对外政策领域的做法,认为美国不应该如此“软弱”。

然而,美国真的在外交政策上软弱吗?非也。从国际社会的普遍观感来看,奥巴马的对外政策一点也不比他的前任们软弱,甚至在一些问题上显得更加霸道和强硬。在南海问题上,美国几乎采取了不容分说的“显示肌肉”态度,不仅在东盟峰会、香格里拉对话会等国际场合对中国横加指责,而且还频频派遣舰机打着“航行和飞跃自由”的旗号制造紧张。在朝鲜半岛,美国更是借朝鲜核试验和射星大做文章,强迫韩国接受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不断调兵遣将摆出一副兵临城下的高压姿态。甚至在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问题上,它也屡屡对其他国家施压,甚至对英国、韩国等盟国都毫不客气。

可见,美国政要们批评的所谓“软弱”,说到底不过是霸权主义的心态失衡,其实质并非是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客观评价,而是冲着总统奥巴马来的,是美国国内政治斗争的“外部效应”而已,归根到底是要否定奥巴马的执政成绩,为美国式的“政权更迭”服务。

奥巴马对美国霸权外交的反思有限

作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的确对美国的对外政策是有反思的,这种反思体现在他刚上台时表达的“改变”和“倾听”思想。在国内事务上,奥巴马希望推进美国国内政治的改变,在医疗改革等问题上可以说是“捅了马蜂窝”,是美国近年来“政治极化”的一个直接诱因。在国际事务上,奥巴马从内心深处痛恨“殖民主义”(colonialism),愿意“倾听”穆斯林世界的意见,在亚太事务上自认为是一个“亚洲太平洋总统”,希望展示一下美国霸权的柔软身段。

然而,奥巴马的反思是有限度的,不仅他本人的政策反思无法改变美国政治和外交制度的“惰性”制约,而且奥巴马本人也不可能扭转美国霸权在世界上的基本做派,美国人已经习惯了当“世界老大”,奥巴马无论怎么反思也不可能牺牲美国作为世界老大的地位和行事风格。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奥巴马不仅在公开场合不断重申“美国永远要第一”,而且他每一次出访都摆足了“世界领袖”的派头。无论奥巴马怎么展示其“柔软身段”,都不可能摆脱睥睨于世的“美国牛仔Style”。

批评外交软弱成美国历史的普遍现象

事实上,批评美国对外政策软弱并非针对奥巴马的特殊现象,而是美国外交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在美国成为世界霸权之前,美国国内从来没有批评对外政策软弱的声音,美国举国上下一直奉“孤立主义”为圭臬,将欧洲看作是“旧大陆”,将世界其他地方看作是一个个“黑暗的传说”,唯有美国是上帝青睐的“山巅之城”。就连罗斯福当年在芝加哥外湾桥发表“隔离演说”,呼吁美国在邻居起火的时候采取隔离行动,都招来了汹涌如潮的批评。

美国真正在国内有批评对外政策软弱的声音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那时起美国改变了“孤立主义”政策,卷入了与苏联对抗的冷战。每逢美国霸权受到来自作为对手的苏联或来自作为盟友的法国、日本等挑战时,国内就会崛起一场批评对外政策软弱的声音,美国人在选择甚至后来习惯于做世界霸主之后,就逐渐滋生了一种思维定势,那就是谁不听美国人的话,美国就要强硬。一旦美国的强硬和施压没有效果,就会有人批评总统对外政策软弱。约翰逊总统如此,尼克松总统也是如此,克林顿总统更是如此。所以,当下美国人对奥巴马对外政策软弱的批评声音,本质上是美国霸权“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产生的一种“霸权心态综合征”,只要美国继续寻求全球霸权,这种病症就会不时爆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奥巴马总统只是充当了一个“靶子”而已。

不过,从外交学理论上来说,美国霸权心态失衡是可以得到解释的。在外交学理论中有一个“国内观众成本”理论,这一理论认为,领导人的一举一动都是在国内观众的关注下发生的,都会产生观众成本,导致国内公众会对领导人的政策给予嘉奖和惩罚。在对外政策问题中,如果领导人对某种外部挑战或者压力选择退缩,那么国内观众会对此进行强烈的抨击,如果领导人选择威慑对方,但又没能兑现这种威慑,那么领导人面临的国内观众成本将是巨大的,他将遭受来自国内民众的惩罚,包括批评乃至弹劾下台。相反,在面对外部挑战时,越是能够坚持立场不妥协,则越是外交上的胜利,越能得到国内政治观众的褒奖。

因此,导致美国对外政策观感不同的根源是美国霸权心态自身,只要美国不放弃霸权主义政策,每当遇到来自国际社会的挑战时,都会面临来自国内潮水般的批评,而此种“美国对外政策软弱”的批评根本就是一种自说自话,最多只能作为美国国内政治斗争的工具而已。

(作者为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主任,文章转自环球网)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