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正文
俞 邃:世界多极化是这样形成和发展的
发表时间:2016-02-26 12:50 来源:国际网
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率先提出的世界多极化的观点,经受住了历史的验证,是完全正确的。而各种各样怀疑、否定世界多极化的论调,都是站不住脚的。目前美国仍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但不能因此得出单极世界的结论。美国得意时鼓吹单极世界,美国失意时渲染无极世界,都是唯美国马头是瞻。当下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导致其表现形态发生变化。中国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要评估适当。尤其要警惕所谓美中共同主宰世界的“G2”论,既不切实际,又非常有害。

世界格局问题备受人们关注。所谓世界格局,指的是具有不同程度世界影响的力量和力量中心相互作用的结构性状态。二战结束、联合国成立70年以来,世界格局不断演变,其过程大致是:两极格局形成并强化,苏联解体转向“一超多强”为标志的多极化,多极化被所谓单极世界冲击,随着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多极化呈现新形态。世界格局变化与中国密切相关,中国的和平发展改变了世界格局。

本文侧重通过摆事实来说明问题。二战结束70年来世界格局的变化大致可划分为六个阶段。

(一)1945-1955年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初期

1945年2月雅尔塔协定为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随后十年美苏竭力强化自身的一极地位。

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之际,美国、英国和苏联三个大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黑海北部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举行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秘密会议。协定大致内容:德国应该被分裂为同盟国家的占领区。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2—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是维持外蒙古的现状,千岛群岛交予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美苏英三国首脑杜鲁门、斯大林、艾德礼举行波茨坦会议,商讨对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冷战指的是从此至1991年苏联解体期间,以美国为首、由北约支撑的西方集团与以苏联为首、由华约支撑的东方集团两者之间存在的长期政治(包括意识形态)和军事对峙局面。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不止,但双方都竭力避免导致世界大战,其对抗往往表现为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故称之为冷战。

1947年9月27日欧洲共产党工人党九国情报局成立(1956年4月结束),这是支撑苏联一极的手段之一。情报局在反击美国“冷战”政策、争取和平、反对战争等方面曾起一定的积极作用。

1949年1月25日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缔造两个平行市场。这是支撑苏联一极的又一手段。经互会宗旨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经济互助,技术合作,交流经验。初期活动主要在流通领域,50年代中期扩大到生产领域(1989年东欧剧变,经互会解体)。

1949年4月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这是支撑美国一极的手段之一。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同年8月24日各国完成批准手续,该组织正式成立。希腊、土耳其于1952年2月18日、联邦德国于1955年5月6日、西班牙于1982年正式加入该组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苏联大力支持。中国奉行“一边倒”方针,客观上支持苏联一极,与美国对抗。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尽管形成过程中有周折,但符合苏联一极的需要。

1950年6月25日发生朝鲜战争,10月中国出兵抗美援朝(1953年7月27日结束)。背后是美苏两极对抗。

1955年5月14日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形成两大阵营军事对峙局面。

1955年11月美国发动越南战争(1975年3月结束),再次显示其一极的作用。

(二)1956-1968年是美苏两极格局凸显的时期

赫鲁晓夫地位巩固之后与中国摩擦增多,同时实行与美国亲近的政策,一度被国际社会指责为联合美国主宰世界。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奉行僵硬的对外政策,直至出兵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以增强与美国争霸的地位。

1956年2月召开苏共二十大,同年6月和10月发生波匈事件。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显示先进科技成果。

1957年11月毛泽东访问苏联并出席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莫斯科会议,提出“东风压倒西风”著名论断。

1957年12月第一届亚非人民团结大会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

1959年1月古巴革命胜利,2月菲德尔·卡斯特罗就任古巴总理。

1959年9月赫鲁晓夫与艾森豪威尔举行戴维营会谈。

1960年1月14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反对日美军事同盟条约。

1960年11月81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举行莫斯科会议。

1962年10月发生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10月发生中印边界战争,苏联偏袒印度。

1963年7月25日美苏英三国在莫斯科签署了一项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但是并不禁止地下核试验的条约,矛头指向中国。

1963年6月14日中共发表《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随后发表九篇评论苏共中央公开信的文章(“九评”发表时间为1964年7月14日)。历时两年多的大论战,包含苏联强化其一极的意图。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苏联开始了勃列日涅夫18年当政时期。

1965年“莫斯科三月会议”,标志中苏两党决裂。

1966年以反修防修为背景中国发生文化大革命(1976年结束)。

1967年2月14日拉美21国签署《拉丁美洲禁止核武器条约》。

1967年3月30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正式关闭它在法国的总部。

1967年5月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6月28日以色列占领全部耶路撒冷。

1968年8月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三)1969-1979年是苏联一极削弱的时期

随着中苏关系恶化以及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大国关系改善,加之苏联与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矛盾加深,苏联的一极地位逐渐削弱。

1969年3月珍宝岛中国边防部队进行自卫反击。

1970年12月16日《海牙公约》签署。

1971年2月11日63国签订《禁止在海底试验核武器条约》。

1971年3月28日美苏在莫斯科举行缓和限制进攻性武器会议。

1971年4月中美开始“乒乓外交”。7月9日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2月27日中美就上海公报达成协议,28日《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发表。

1972年9月29日中国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10月11日中国与德国建立外交关系。

1973年1月23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已达成越南战争停战协议。

1973年7月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开始欧安会。1975年7月21日欧安会拟定《欧洲安全和合作最后文件》。

1974年1月19日中国大陆派出海军参加西沙群岛保卫战。

1975年2月24日印度宣布克什米尔加入印度,4月14日吞并锡金。

1977年1月6日欧洲委员会成立。

1978年12月18-22日中共举行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

1978年2月16日中国和日本签署中日长期贸易协议。

1978年7月3日巴西、秘鲁等8国代表正式签署《亚马逊合作条约》。

1979年1月7日越南军队占领柬埔寨,苏联支持。

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访美开启中美关系发展新时期。

1979年12月27日苏联出兵阿富汗,导致长达10年的战争。这次入侵是苏联对外政策的重大失败。

(四)1980-1991年是苏联一极走向崩溃、多极化呈“一超多强”态势的时期

勃列日涅夫后期国内经济停滞、民族关系紧张、外交日趋孤立,尤其是与中国的对抗加剧。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政权简短过渡后,戈尔巴乔夫上台,导致苏联一极最终崩溃。

1980年1月4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对苏联入侵阿富汗作出经济制裁反应。

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

1981年9月4日苏联举行西方-81演习,以北约为假想敌,这是军事史上一次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1982年5月31日英国、阿根廷为争夺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爆发海战,史称英阿“马岛战争”。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阐述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宣告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中英联合声明》。

1982年12月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署。

1983年9月5日中、日、英、美的石油公司在中国南海合作勘探开发石油的合同在北京签署。

1984年4月中国对越南发起自卫反击战。

1985年3月11日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上台执政。

1985年9月16日美国首次成为1914年以来的债务国。

1986年5月22-23日77国集团关于全球贸易优惠制谈判委员会部长级会议在巴西利亚举行,发表《巴西利亚声明》。

1987年3月26日中葡两国政府草签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4月13日两国政府总理在北京正式签署这一联合声明。1988年1月15日两国政府互换批准书,中葡联合声明生效。

1988年5月15日苏联开始从阿富汗撤军,1989年2月15日全部撤出,长达10年的阿富汗战争结束。

1988年8月20日两伊战争结束。

1989年9月11日匈牙利开放其与奥地利接壤的边界,大批东德人民逃往西方。

1989年9月27日越南从柬埔寨撤出最后一批军队2万6千人。

1989年12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与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马耳他举行高峰会,被称为象征冷战结束。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独立,6月23日摩尔多瓦宣布独立,开始了苏联的解体。10月3日东德与西德合并。

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对伊拉克进行海湾战争。

1991年7月1日华沙条约组织在布拉格正式解散。8月19日苏联发生“八一九”事件。

1991年12月21日苏联11个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成立独联体,宣布苏联停止存在。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总统职务。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宣布结束苏联。

(五)1992-2000年是美国一极凸显但多极化势头不减的时期

苏联解体后美国气焰嚣张,单极世界论风行一时,但实际上多极化趋势仍在继续发展。

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彻底解体。6月25日黑海地区11国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希腊、摩尔多瓦、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俄罗斯、乌克兰、阿尔巴尼亚首脑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会议,签署关于建立黑海经济合作计划的协议。

1992年7月23日捷克和斯洛伐克分裂。

1993年1月13日13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该条约于1991年12月由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

1994年1月1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正式生效。

1994年11月15日第二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茂物宣言》。

1994年12月9-11日美洲国家组织首脑会议在迈阿密举行,就2005年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达成协议。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995年1月1日起欧安会该组织更名为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简称欧安组织。其前身是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简称欧安会。

1996年4月中俄之间宣布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开启新型大国关系。

1998年1月16日美国与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三国签署伙伴关系宪章。

1999年3月12日波、捷、匈三国签署加入北约正式文件,北约成员国增加到19个。

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科索沃战争。5月8日北约部队空军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

2000年1月1日叶利钦宣布辞去俄罗斯总统职务,将权力移交给总理普京。

2000年10月10日克林顿总统签署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议案,从而使这项由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议案正式成为美国法律。

(六)2001-2015年是美国走下坡路、多极化呈现新形态的时期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虽然仍是唯一超级大国,但经受“9·11”事件、伊拉克战争和金融危机等多方面的冲击,逐渐走下坡路,独霸世界越来越力不从心。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使得世界多极化呈现新态势。

2001年发生“9·11”事件。

2001年6月15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前身是1996年4月26日“上海五国”会晤机制。

2001年7月16日中俄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首次提出“金砖四国”概念。2008-2009年相关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举行系列会谈和建立峰会机制,拓展为国际政治实体。2010年南非加入后改称“金砖国家”。

2001年10月发生阿富汗战争。

2002年1月1日欧元(EURO)在欧盟国家正式开始流通。

2002年6月13日美国正式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

2002年6月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举行对话会议。

2002年7月非洲联盟在南非改组而成,前身是1963年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成立的“非洲统一组织”。

2002年11月21日北约19国首脑在布拉格决定,邀请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等7个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2004年正式成为北约成员。

2003年3月20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2011年12月18日美军全部撤出)。

2003年10月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成为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非东盟国家。

2004年12月8日根据《库斯科宣言》成立南美洲国家联盟。原名南美洲国家共同体于2007年4月16日改南美洲国家联盟。截止2008年共有成员国12个,观察员国2个。

2005年1月12日欧洲议会通过欧盟宪法条约。

2006年1月12日中国政府首次正式发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指出中国政府致力于建立和发展中非间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2006年10月初朝鲜进行核试验。联合国安理会于10月9日举行紧急会议,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谴责这次核试验。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这是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世界最严重的一场金融危机。

2009年3月17日法国国民议会通过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决定,结束该国自1966年以来仅保有政治成员身份而与北约“半脱离”的状态。

2009年8月18日格鲁吉亚宣布退出独联体。

2009年11月3日捷克总统克劳斯正式签署《里斯本条约》。至此《里斯本条约》获得欧盟全部27个成员国批准。

2009年12月7日至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会议达成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1年3月19日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国的战机或舰艇向利比亚有关目标实施了军事打击。

2012年2月5日中俄否决安理会关于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

2013年9月普京建议叙利亚政府交出化学武器,在国际监督下逐步销毁,并加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从而避免了美国发动的一场战争。

2013年9月和2014年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引起国际社会尤其是相关国家强烈反应。

2014年2月发生乌克兰危机,3月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

2015年年初起100多万名西亚北非难民涌入欧洲,数千难民在逃难途中不幸葬身地中海。

2015年5月9日莫斯科隆重举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2015年6月29日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代表签署《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中国是现阶段亚投行第一大股东和投票权占比最高的国家。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批准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

2015年7月14日伊朗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达成全面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历史性协议,为解决延续了12年的伊朗核问题达成了政治共识。10月18日,伊朗核问题协议《共同全面行动计划》生效,美欧开始解除相关对伊制裁。

2015年9月3日北京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2015年9月30日俄罗斯参与叙利亚空袭“伊斯兰国”(IS)恐怖主义,气势压倒美国。11月24日俄罗斯一架战机执行反恐任务途中被土耳其军机击落。11月13日巴黎发生系列恐袭事件。11月20日马里首都巴马科发生恐袭事件。“伊斯兰国”声称对多起事件负责。

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达成历史性协定。

从上述历程可以得出几点简要的结论性看法:

其一,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率先提出的世界多极化的观点,经受住了历史的验证,是完全正确的。而各种各样怀疑、否定世界多极化的论调,都是站不住脚的。

其二,美国仍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但不能因此得出单极世界的结论。美国得意时鼓吹单极世界,美国失意时渲染无极世界,都是唯美国马头是瞻。

其三,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导致其表现形态发生变化。中国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要评估适当。尤其要警惕所谓美中共同主宰世界的“G2”论,既不切实际,又非常有害。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