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尖峰对决态势呈现,但大可不必担心两强直接开战。俄罗斯核心诉求直截了当,即确保巴沙尔政权并迫使反对派谈判,实现危机的政治解决。美国战略重点已偏离中东,也不愿被其拽回泥潭,因此,尽管双方对峙烈度之高闻所未闻,但不至于直接大打出手。俄美划出彼此势力范围和活动半径,保持大致平衡而相安无事。这种妥协前景,也许能为地面力量对比营造出某种均势,进而推动叙利亚危机由战场走向谈判桌。 |
进入十月中旬,俄罗斯在叙利亚持续两周的空袭触发巨大军事涟漪,英国数家报纸11、12日相继披露,英国及其他北约成员国空军飞行员已获授权,“一旦面临生命威胁,可以在伊拉克空域与俄罗斯战机相遇时向其开火”。这一事态意味着叙利亚和伊拉克乃至整个中东,正酝酿着未曾经历的大国军事尖峰对决。 针对北约“开火令”,俄罗斯国防部紧急召见英国武官讨说法,俄罗斯驻英大使还愤怒地指责伦敦挑拨是非,称俄英战机分别在叙利亚和伊拉克上空行动,彼此缺乏交集,针对俄战机的“防守反击”令毫无道理。据报道,目前在叙利亚作战的俄罗斯战机多达34架,包括苏34、苏-24M和苏25SM等机型,出动频率从每天20至25架次翻番为64至67架次。此外,俄军还动用可以干扰300公里高空间谍卫星的“卡拉苏哈”-4地面电子战系统。叙伊战区早已是美国各种战机以及法国“幻影”和英国“旋风”等空中利器穿梭的热战场。 世界军事顶尖对手从未在中东如此短兵相接。自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起,苏联和美国至少两次进入全球警戒,剑拔弩张,彼此威胁;中东也一直是苏美先进武器的大卖场和试验场。然而,从地面坦克、装甲车、大炮和导弹对攻到空中各式战机厮杀,两强间的大比武从来都经由代理人阿拉伯和以色列军队进行。今天则明显不同,双方军人直接上阵操纵,进而为中东呈现没有先例的高水平和高风险军事对峙。 俄罗斯两周来的猛烈空袭不仅引发北约的紧张和预警,而且刺激美国加快武装叙利亚反对派力量。美国11日向叙利亚北部反政府武装投放50吨轻武器,以遏制政府军反攻并弥补俄军空袭造成的损失。俄罗斯加大对中东军事介入并不止于空袭和为巴沙尔政府输血补钙,而是与对抗美欧和阿拉伯产油国的什叶派力量加强联手。据报道,俄罗斯已与伊拉克、叙利亚在巴格达组建联合反恐中心,被视为俄外长表态愿意参与伊拉克反恐战争后的第一个实际行动。这标志着中东合纵连横格局更加泾渭分明,也显示美国已逐步失去对伊拉克的控制和影响力,换言之,颠覆萨达姆政权,客观上给伊朗和俄罗斯势力扩大做了嫁衣。 俄罗斯出兵叙利亚可谓高招妙棋,其得益于叙利亚精准情报配合的高密度高效率空袭令人耳目一新,反衬出美国及其伙伴的散漫、低效和无能,使其持续一年并由40多国参与的反恐行动相形见绌。不仅如此,俄罗斯还取得舆论战上风,以主动求合作的姿态公开让美国难堪。普京甚至抨击奥巴马等西方领导人“一脑子浆糊”,既拒绝向俄提供可以袭击的黑色清单,又无法开列不希望俄军空袭的白色清单,缺乏反恐合作诚意。这种消极和被动,只能放任俄罗斯对叙利亚政府的敌对势力,不管是反政府军还是恐怖组织,一律放量痛宰。美国拒绝俄罗斯派团讨论合作反恐的最新表态,进一步使自己陷入舆论与道义被动。 尽管尖峰对决态势呈现,但大可不必担心两强直接开战。俄罗斯核心诉求直截了当,即确保巴沙尔政权并迫使反对派谈判,实现危机的政治解决。美国战略重点已偏离中东,也不愿被其拽回泥潭,因此,尽管双方对峙烈度之高闻所未闻,但不至于直接大打出手,更别说再现冷战时期的全球警戒。当然,无论“伊斯兰国”武装跨境割地建国立都,还是两大军事力量空中袭击,叙利亚和伊拉克早已合并为一个战场,狭小空域同时出现来自对立面的高速战机和导弹,毕竟迂回和避让空间有限,增加了擦枪走火的概率。 俄罗斯近期不排除将战场扩大到伊拉克境内,以扩大军事和政治优势,帮助盟友收复失地扩充实力,但是,维持当前投入水平和轰炸密度,每月将多开销一亿美元,这对经济困难、收入锐减且因乌克兰危机出现军费赤字的俄罗斯而言,同样不可持续。也许峰值期仅能维持数月,但俄罗斯不允许巴沙尔政权垮台的底线已一清二楚。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中东反恐美丽的幌子下,俄罗斯和美国都不会主动撤离战场,把主动权让给对方;也不甘心代理人一败涂地;而彼此施展腿脚又难免碰撞,出路还在于携手合作,划出彼此势力范围和活动半径,保持大致平衡而相安无事。这种妥协前景,也许能为地面力量对比营造出某种均势,进而推动叙利亚危机由战场走向谈判桌。诚如是,那将是叙利亚和平的一线曙光。 (作者为博联社总裁,文章转自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