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世界经济 > 正文
李圣刚:TPP谈成了,贸易规则新时代到来了吗?
发表时间:2015-10-13 00:01 来源:国际网
作为近年来区域一体化的代表,TPP的任何动向都受到了极大关注。虽然相对于美国近年来签订的双边贸易协议来说并没有走得太远,难以称其为4.0版本,但能在如此大的区域范围内达成协议已然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这也远远超越了现有的多边贸易规则的水平。不过,历史告诉我们,如果这次TPP无法带动多边贸易体制一同发展,而一味地在区域主义的路上走得过快,甚至存在无法落地的风险,不但自身难以获得成功,更难成为国际公认的贸易新规则。

2015年10月5日,TPP12个参与方在美国亚特兰大达成基本协议,同意在区域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并建立统一的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规则,这迅速引发了各界的热议。

事实上,TPP自美国2008年开始宣布加入的那一刻起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过去七年内的一系列谈判中,美国都宣称其坚持了建立“全面的、高水平的自贸区”的标准,即奥巴马总统所称的“21世纪贸易协议应有的高标准”,这显示了其希望为世界贸易体系打造一种全新模式,以主导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方向的目的。

尽管目标明确,但长期以来因各方利益难以协调导致的进展缓慢,还是让舆论对此次协议的达成颇感意外。当然,这其中不排除奥巴马政府在任期结束前追求政绩的动机,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2010年制定的五年内出口倍增计划破产带来的尴尬。

从协议本身的内容来看,TPP按照参与方的结构将主要分为两层规则,一层是统一的、各方成员都要遵守的条款,主要涉及投资准入、环境与劳工政策、竞争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另一层则是各方成员根据自身情况单独或者向特定成员承诺的条款,主要包括减税安排、敏感产业的处理方式等。

由于TPP一直采取闭门谈判的方式,其间虽有知识产权部分章节曾在维基解密上被公布,但在最终协议文本公布之前,我们无法得知各方在TPP中的具体承诺。同时,由于各方还要在国内通过TPP,其程序和效率也各不相同,因此,纸面上的协议能否最终顺利落实目前还无法判断。

那么,TPP是否将成为新的全球贸易规则,进而改变世界贸易格局呢?通过回顾战后贸易规则发展历程,可以在某种意义上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1947年GATT的成立为后来WTO所最终确立的多边贸易规则体系奠定了基础,其涵盖的基本原则,如互惠、非歧视和国民待遇等内容,实际上来源于之前近代欧洲一些双边贸易协议,同时它也并没有将双边或区域贸易协议排除出国际贸易体系。

事实上,自GATT成立至今,区域主义已经经历了三次大的“浪潮”,每次浪潮都催生出了新的贸易规则,进而与多边主义一起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进程。

第一次浪潮

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代表性事件为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它由法德两国主导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以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三个条约合并而成,以关税同盟为基础逐渐实现了初始六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区域范围内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通。

这刺激了英国倡导成立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包括英国、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与之抗衡。此后,世界上其他地区纷纷效仿欧洲开始了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如非洲的东非共同体、拉美的中美洲共同市场、加勒比共同市场、安第斯共同体以及亚洲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由于担心欧洲一体化可能会带来的市场保护主义,在美国主导下的,多边贸易体制经过狄龙回合与肯尼迪回合的谈判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个时代的协议规则我们可以称之为1.0版本,其内容仅限于货物贸易自由化,降税商品数目及降税幅度也十分有限,并引入了初步的原产地规则的概念,当前许多发展中国家之间签订的协议仍停留在这一水平上。

第二次浪潮

乌拉圭回合谈判的僵局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区域一体化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掀起了第二次浪潮,这次欧洲仍然处在中心的位置:

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生效宣告了当今世界上一体化发展程度最高、经济规模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欧盟的成立。

受此影响,美国也加速了其区域贸易协议的谈判步伐,先后于1985年和1988年分别与以色列、加拿大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后来又在美加自由贸易协议的基础上将墨西哥纳入进来,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尤其是NAFTA的成立标志着全球贸易规则进入了2.0时代:

一方面,货物贸易的减税商品数目和力度都有了很大提高,原产地规则也更加严格;另一方面,其中涉及的许多议题,如投资协定、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和政府采购等标志着区域贸易协议开始向深度方向发展,同时也引导了其后乌拉圭回合的谈判方向,并最终促使了多边体制的改革并推动了WTO的成立。

第三次浪潮

1995年1月1日,WTO正式成立,从而取代GATT成为了国际多边贸易体系的主导者,但在20世纪末产生的第三次区域主义浪潮仍然在不断冲击着脆弱的多边体制。尤其是1999年西雅图部长会议的失败,使得欧盟和美国加快了各自区域一体化的步伐。前者在1999年正式启动的欧元不但将其一体化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对世界货币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欧盟中来;美国则在“9·11”事件之后开始极力推动双边自由贸易谈判。而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在生产网络一体化的推动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贸易协议,这也反映了该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

由于这一次浪潮包含了更多不同发展水平的参与者,因而也有更多形式的合作内容。而有美国参与的协议则当之无愧的成为了国际贸易规则3.0时代的典型,其在开放程度和覆盖领域上有了更大的进步,包括基本取消货物贸易领域所有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在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通常采取负面清单的管理方式,同时引入了许多在多边体制中不涉及的议题,如环境与劳工条款、竞争政策等边境内措施。

可以说,过去的三次区域主义浪潮都在与多边贸易体制的互动过程中,极大的推动了贸易自由化进程,同时不断将全球贸易规则提升到新的高度。

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在多边领域,虽然2013年12月7日第九届部长会议上达成了WTO成立以来的首个多边协议:“巴厘一揽子协定”,并突破重重困难最终在2014年11月27日得到了实施,实现了WTO成立18年来多边谈判的“零突破”,但仅属于2011年开始的多哈回合谈判“早期收获”之一,并没有实质性进展,且基本局限于农业和发展中国家领域的议题,大家也对其关注甚少。

另一方面,作为近年来区域一体化的代表,TPP的任何动向都受到了极大关注。根据目前的消息来看,其在传统议题上的开放深度,新议题上的涵盖广度,虽然相对于美国近年来签订的双边贸易协议来说并没有走得太远,难以称其为4.0版本,但能在如此大的区域范围内达成协议已然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这也远远超越了现有的多边贸易规则的水平。

但TPP是否能就此一鼓作气,推动自身成为新的全球贸易规则呢?历史告诉我们,如果这次TPP无法带动多边贸易体制一同发展,而一味地在区域主义的路上走得过快,甚至存在无法落地的风险,不但自身难以获得成功,更难成为国际公认的贸易新规则。

(作者为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站博士后,文章转自澎湃)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