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科圣地”和“伊斯兰国”这两个伊斯兰极端主义集团本质上拥有共同的意识形态:恢复哈里发国的泛伊斯兰主义计划。另外,生存压力;对周边国家进行复仇也是“博科圣地”宣布效忠“伊斯兰国”的原因。“博科圣地”宣布向“伊斯兰国”效忠是一项战略性选择。目前“博科圣地”作为一个本土的极端恐怖主义组织一举成为“伊斯兰国”在非洲地区的重要“臂膀”,“伊斯兰国”的势力将进一步扩大。此外,它的基础设施、资源和军事能力将帮助“博科圣地”更快地扩张其任务的执行能力和扩大控制的势力范围。有分析认为,“博科圣地”最早只是尼日利亚的国内问题,后来演变成为一个区域性的极端恐怖主义组织,现在已成为一个国际社会不能再忽视的全球性问题。 |
今年9月20日晚间,西非国家尼日利亚博尔诺州首府迈杜古里遭受3次恐怖爆炸袭击,至少21人在该起系列爆炸案中死亡。尼日利亚一直受到“博科圣地”极端组织的袭扰,该组织与尼日利亚军队一直斡旋,打着游击战,军方强调此次袭击是该组织所为,也是该组织今年早些时候宣布效忠“伊斯兰国”组织(IS)以来,发动的规模较大的一次恐怖行动。 尼日利亚是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总部所在地,目前也是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体现了该国在地区具有的国际价值和外交、军事的重要性。“博科圣地”组织在宣布效忠“伊斯兰国”组织领导人后,又宣布将尼日利亚改名为“伊斯兰国西非省”,这预示着“博科圣地”在西非的恐怖活动会升级,其军事行动可能发生深远变化,该地区的圣战潮流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西非地区的“塔利班”---“博科圣地” “博科圣地”是尼日利亚一个伊斯兰教派极端组织,该组织的名称直接翻译的意思为“西方教育就是亵渎”。由于该组织极力反对西方的教育制度,被当地人称为“博科圣地”。在尼日利亚北方豪萨语中,博科(Boko)的意思是“万物有灵论者、西方的、或指其他一切非伊斯兰教的教育”,圣地(Haram)出自阿拉伯语,字面上的意思是“禁止的、神圣的“意思。“博科圣地”组织从2002年成立至今,沿用此名已经有十多年。“博科圣地”麾下约有6000名武装人员,掌控或部分控制尼日利亚东北部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该组织主张在尼日利亚全国推行伊斯兰教法,有着尼日利亚的“塔利班”之称。 2009年,“博科圣地“开始发起军事行动,目前在尼日利亚、尼日尔、乍得和喀麦隆等西非四国的边境地区扩展地盘,经常使用炸弹袭击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并逐渐被国际社会所了解。自“博科圣地”发动恐怖袭击以来,已造成包括尼日利亚在内的四个国家的2万民众遇害,另有210万人不堪恐怖袭击,流离失所。 “博科圣地”极端势力发展壮大的环境因素 一、圣战浪潮的出现。由于撒哈拉国家和西非国家疏于协调和没有明确的反恐和反极端主义宗教思潮的战略,一些恐怖组织通过网络走私武器、毒品和绑架游客,特别是这些国家的一些分裂分子与“基地”组织勾结的恐怖组织,如利比亚的伊斯兰极端组织向马格里布“基地”组织以及阿尔及利亚南部、“博科圣地”、乍得和尼日尔提供武器和其它援助,是造成这些地区圣战浪潮汹涌澎湃的重要原因,并为“博科圣地”组织孽生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国内政治危机。长期以来,尼日利亚当局对“博科圣地”的出现和它的扩张,拿不出任何值得一提的对策,特别是随着北方地区越来越被边缘化和受孤立的处境、贫困和腐败问题得不到解决,以及石油资源和收入分配不均和不公平的情况下,“博科圣地”利用这些因素网络青年并灌输极端思想。而政府只满足于惩罚和杀一儆百的草率手段去应对,其结果只能使这类人群越来越极端直至加入极端组织。“博科圣地”组织的发展壮大和所作所为正是尼日利亚政策失败的直接反映。 三、宗教和部落争端。尼日利亚主要有两大部落,一是北方的穆斯林豪萨人,二是南方的基督徒。两大部落之间常常发生宗教摩擦和冲突。“博科圣地”组织利用北方地区受到的孤立和被边缘化的现状,以及穆斯林受到的压迫和不公正传播宗教文化的遭遇,在一些贫困和青年失业率高的地区煽风点火,使这些地区成了“博科圣地”组织发展的温床和势力范围。这些恐怖组织打破阿拉伯马格里布国家和撒哈拉国家之间的边界,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扩张其势力范围,特别是“博科圣地”宣布效忠“伊斯兰国”组织和战略扩张后,前者成为后者在非洲的代理人,置整个地区的安全面临恐怖主义的严重威胁。 “博科圣地”宣布效忠“伊斯兰国”的动机 “博科圣地”很早以前就一直在“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组织之间摇摆和举棋不定。在2010年到2012年间,“博科圣地”领导人阿布巴卡尔·谢考接近的是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后者是一个资金充裕的组织。“博科圣地”的目的是成为该地区“基地”组织的分支。但是随着“伊斯兰国”力量的崛起,谢考在去年8月“伊斯兰国”头目巴格达迪为重建哈里发国而自诩哈里发时发出了贺电。不仅如此,谢考依据当年“索克托”哈里发的版本(1804年到1903年期间横跨现今尼日利亚、喀麦隆和乍得的哈里发)也自诩为哈里发。这两个伊斯兰极端主义集团本质上拥有共同的意识形态:恢复哈里发国的泛伊斯兰主义计划。分析人士认为,“博科圣地”宣布向“伊斯兰国”效忠是一项战略性选择。 埃及“中东战略研究中心”今年9月21日发表文章认为,“博科圣地”宣布效忠“伊斯兰国”的原因是: 一、在西非地区建立哈里发国是“博科圣地”从其成立之日起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借助“伊斯兰国”的势力在尼日利亚以外的周边国家发展和扩大势力,在非洲建立一个哈里发国家'是该组织主要目标。“博科圣地”运动图谋在尼日利亚以暴力手段建立“伊斯兰哈里发国家”的野心与“伊斯兰国”组织旨在建立“伊斯兰哈里发国”的计划如出一辙。前者不仅在尼日利亚北方12个州实行伊斯兰法,不许居民接受西方教育,且其目标不再仅限于在西非传播,而且希望利用教派和宗派争端向撒哈拉地区和中非国家扩张,从而使这些国家政权受到威胁。 二、生存压力是该组织宣布效忠伊斯兰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以往他们也曾在山穷水尽之际宣布过效忠“基地”组织。“博科圣地”迫于生存压力,宣布改名为“伊斯兰国西非省”,表明其正被不断削弱中,但也表明“博科圣地”试图借此获得更多外援,更多效仿“伊斯兰国”的恐怖活动方式,打着“伊斯兰国”旗帜,扩大其在尼日利亚以外地区的控制区和势力范围,通过绑架索取赎金、贩卖偷运武器等手段、在周边邻国开发资源,获取更多的资金来源。 三、对周边国家进行复仇。尼日利亚的非洲邻国尼日尔、乍得、喀麦隆等国为打击恐怖主义活动组成“非洲盟军”支持和帮助尼日利亚政府对付“博科圣地”组织,收复了大批被其控制的地区,致使“博科圣地”在西非的军事行动“连吃败仗”,遭受重创。“博科圣地”今年3月丢掉了一直控制的商业中心巴加,日前又丧失了重要的据点、位于尼日利亚境内的桑比萨森林。“博科圣地”通过效忠“伊斯兰国”意图对这些邻国采取报复行动。 “地狱的结合” 在非洲,“伊斯兰国”事实上正在替代“基地”组织,在意识形态领域尤其如此。2014年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干涉放大了对伊斯兰国的关注,这有助前者风头盖过“基地”组织。从人们将“伊斯兰国”描述为西方大敌的那一刻起,全球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聚集在它的旗帜之下,“博科圣地”宣布效忠“伊斯兰国”也就顺理成章了。一个盘踞在尼日利亚东北部,一个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攻城略地,两个相距甚远、却拥有诸多共同之处的极端组织走到一起,被西方媒体形容为“地狱的结合”。有媒体担心,两股势力合流,将在更大范围“掀起恐怖的浪潮”。 如果说,“伊斯兰国”组织希望通过与“博科圣地”结盟把恐怖活动的地盘从叙利亚和伊拉克扩大到北非的利比亚、埃及、阿尔及利亚和撒哈拉等国家的话,“博科圣地”宣布效忠“伊斯兰国”为该恐怖组织实施其计划打开了空间。毫无疑问,“博科圣地”组织也借此进行新的扩张,它希望通过向阿拉伯马格里布地区和埃及扩张,来威胁撒哈拉国家的安全和稳定,特别是这种效忠看来并没有与“耶路撒冷支持者”组织制造的西奈紧张局势和利比亚当地的“伊斯兰国”组织分支控制的利比亚南部地区的局势脱节,这预示着在“伊斯兰哈里发”的旗帜下,这些极端恐怖组织的活动不仅正在扩大,互相之间将进行广泛的协调,甚至会出现激烈的竞争。 “博科圣地”作为一个本土的极端恐怖主义组织一举成为“伊斯兰国”在非洲地区的重要“臂膀”,“伊斯兰国”的势力将进一步扩大。此外,它的基础设施、资源和军事能力将帮助“博科圣地”更快地扩张其任务的执行能力和扩大控制的势力范围。有分析认为,“博科圣地”最早只是尼日利亚的国内问题,后来演变成为一个区域性的极端恐怖主义组织,现在已成为一个国际社会不能再忽视的全球性问题。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所智库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