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军政府转型后,中缅关系发生了很多波折。不过,尊重友好邻邦的自主选择发展道路,不干涉邻国内政,是中国一贯坚持的外交原则。中国定位的中缅关系,战略主调没有变化。中国尊重缅甸的均衡多边外交,同时中国也在调整同缅甸各派政治势力的关系。这意味着伴随着缅甸政治转型,中缅关系也正朝着现实主义的常态化转型。现实看,中缅关系的新变化不是越来越糟,而是在中缅友好关系主调不变的情况下,双边关系更加务实。不管未来如何,中缅关系也许会有不和谐的小插曲,但主旋律不会变。 |
155名中国伐木工被缅甸总统吴登盛大赦,对中国对当事者都是好消息。当然,这个好消息并非缅甸政府给予中国的“专利”,而是缅甸政府大赦近7000人的一部分。也可以说,中国伐木工沾了这场大赦的光。至于缅甸政府何以大赦,是为了民族和解还是为了大选,抑或两者兼而有之,这是缅甸政府的事。 但是,在缅甸政府的大赦决策中,应该考虑到了中缅友好的成分。缅甸军政府转型以来,吴登盛总统实施均衡外交政策,加大了同美欧日等西方国家的外交联系。相比之下,缅甸依傍中国的二元外交被缅甸政府追求的多元外交稀释了。中缅外交似乎变得不再重要,加之一些机构和舆论场的过度解读,中缅关系变得复杂、敏感。 更要者,就在吴登盛上台后的2011年,缅甸政府以民意为由停掉了中国在缅甸投资的密松水电站。随后,一系列中国在缅投资项目被搁浅,一些缅甸民众对于中资机构和中方人员,也变得相当不友好。中国苦心经营的中缅传统友好关系,因为缅甸政治转型而遭遇挑战,这给中国敲响了警钟。当然,中资在缅遭遇并非孤例,在亚非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产能输出和投资项目,近年来屡屡遇到当地政府更迭而发生变化的情况。不过,由于中缅关系的特殊性,政治异动影响双边经贸合作的情况,还是让中国不得不对中缅关系的现在和未来进行新的评估。 又赶上缅北民地武和缅甸政府军冲突,其中缅军和果敢军队的战斗多发生在中国边境附近。加之果敢属于华人,和中国边境地区存在着密切的经济社会联系,缅甸政府军对果敢军队的清剿行为,很容易在两国民间发酵复杂的情绪。譬如缅甸政坛和媒体人士不时发出不负责任的言论,认为中国暗地里支持果敢武装。中国民间则认为缅甸政府军对果敢地方武装的清剿,侵犯了中国商人在果敢当地的利益。 缅甸军队不靠谱的向中方多次误投炸弹,并造成中国边民伤亡。这不仅引发中国民意反弹,中国政府和军队也向缅方发出警告,甚至不得不在中缅边境进行实弹演习,以阻止缅甸军队的越界行为。 缅甸军政府转型后,中缅关系发生了很多波折,也造成了两国关系的现实困惑。尽管如此,中国对缅甸政府均衡外交的选择,依然保持理解和欢迎。毕竟,尊重友好邻邦的自主选择发展道路,不干涉邻国内政,是中国一贯坚持的外交原则。 显然,中国定位的中缅关系,战略主调并没有变化。中国尊重缅甸的均衡多边外交,中国也在调整同缅甸各派政治势力的关系。今年6月份,中国高规格邀请缅甸最大在野党、全国民主联盟主席昂山素季访华。这位有着世界声誉的缅甸民主人士在北京,也秉承了现实主义的精神。这也意味着,伴随着缅甸政治转型,中缅关系也正朝着现实主义的常态化转型。客观而言,缅甸吴登盛政府的一揽子内政外交决策,是基于缅甸核心利益。中国对缅关系的新变化,也是基于中国的核心利益。 现实看,中缅关系的新变化不是越来越糟,而是在中缅友好关系主调不变的情况下,双边关系更加务实。即如昂山素季所言,中缅是邻居,邻居不能选择,因而只能友好相处。吴登盛总统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时强调,中国对缅甸很重要,因为“中国对缅甸来说是最大投资国”。此外,他还强调希望在选举前和地方武装达成和平协议,并探索建立适合缅甸国情的联邦制。可见,在缅甸朝野看来,中国的分量依然很重--只是由“唯一”变成了“之一”。 由于缅甸面临大选,从吴登盛总统到在野力量,都在进行一系列的政治活动,以争取民心民意。大赦也好,和地方武装签订和平协议也罢,都和即将来临的大选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缅甸朝野的政治角力,自然也会牵涉到中国--不仅仅是那被赦的155名中国伐木工,以及和地方武装的谈判;缅甸政府的未来的和经贸政策也都和中国脱不了干系。 不管未来如何,中缅关系也许会有不和谐的小插曲,但主旋律不会变。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文章转自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