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中国周边 > 东北亚 > 正文
孙兴杰:朝鲜半岛的僵局与破局
发表时间:2014-11-14 18:58 来源:国际网
一个国家的核威慑力取决于其使用核武器的可信度,朝鲜的行为模式已经告诉世人,若拥有核武器,很可能会投入使用,这种可信度随着朝鲜核弹的武器化而变成了切实的威胁。信任是半岛的稀缺产品,也是半岛局势堪忧的根源,没有信任意味着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就会自我救赎,就会军备竞赛。而且不仅朝鲜与各大国之间没有信任,更多的是核威慑,各大国之间也缺少信任,甚至在制裁朝鲜的问题上也没有共识和定力,被朝鲜逐一攻破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最后,这个地缘的破碎带上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依然是强势的规范和观念,这是巨大的秩序反差。凡此种种,半岛局势处于变局之中,急于打破僵局并不一定是好事,朝核问题积弊已久,在一两年内获得重大突破只是个理想,而没有定力的破局只能破坏目前以制裁促使朝核转机的局面。

朝鲜的外交攻势还在继续,作为朝鲜法律上最高权力代表的金永南出访了非洲数国,朝鲜的“全球外交”似乎还没有结束的意思。

此外,日朝关系正在回暖,朝鲜非常重视和理解日本在人质问题上的诉求,不但要调查绑架问题,还要调查在朝鲜的日本遗骸。

连日本媒体也声称,面对朝鲜的攻势,日本恐怕难以招架。如果朝鲜的外交攻势奏效的话,朝鲜半岛的僵局将被打破,但是却又陷入了历史的死循环之中。

自朝鲜第三次核试验之后,半岛局势进入新的僵局,主要是朝鲜与周边及其他大国之间的对抗日渐明显,敌友的界线有所廓清,拥核之后,朝鲜的核威慑不再是空话。

按照常规来说,一个国家的核威慑力取决于其使用核武器的可信度,朝鲜的行为模式已经告诉世人,若拥有核武器,很可能会投入使用,这种可信度随着朝鲜核弹的武器化而变成了切实的威胁。

第三次核试验之后,朝鲜实施核经并举的治国方略,并且写入了宪法,另外金正恩一系列的举动,也玩过了头。

朝核问题已经不再是要不要核武器,而是变成了弃不弃核,请神容易送神难,核武一旦拥有,要放弃太难了。朝鲜拥核意味着大国此前的外交行动的失败,而现在,拥核的朝鲜变成了真正的烫手山芋。

朝鲜核武器变成了大国共同的威胁,制裁朝鲜也变成了一项国际行动,朝鲜陷入了空前的孤立之中,金正恩不得不派出高官全球“巡防”,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而对日本和韩国的外交攻势似乎将会取得进展,朝鲜主动示好让日本和韩国感觉到机会来了。

日本在东北亚也是被孤立的国家,虽然东北亚也没有几个国家。韩国也有破局朝鲜半岛问题的诉求和压力,毕竟朴槿惠的任期即将过半,半岛局势与朴槿惠提出的半岛信任进程相去甚远,而朴槿惠在德国提出的德累斯顿宣言,设立统一准备委员会,在韩国形成了统一的舆论氛围。

吊诡的是,半岛局势陷入了低点,韩国的诉求并没有得到朝鲜的回应,统一更多的是韩国一头热。半岛统一始终是韩国政府的核心议题,朴槿惠当然希望自己能够有所建树,时间不等人,毕竟只有五年任期,而且还不能连任。

朝鲜似乎也看到了韩国和日本的软肋,这一次外交攻势也选择了这两个国家,日本一直将绑架问题作为参与六方会谈的动力,而韩国的“时不我待”的心情也给了朝鲜机会,在没有事前磋商的情况下,朝鲜派出了超豪华的团队访问韩国,并且确定了下次高层会晤的日程。

如果日本与韩国做出让步,那么制裁阵营至少在形式上遭到了破坏,大国制裁朝鲜的集体行动的困局再次出现。

一方面朝鲜有更多的时间来诱导日本与韩国,不断制造出胡萝卜,比如与日本进行绑架人质的谈判,朝鲜说调查还处于的初级阶段、准备阶段。什么意思呢?

从时间上说,这个调查要持续一段时间,急不得;从谈判交易来说,日本还需要做出各大的让步,包括逐步解除对朝鲜的制裁。

而日本强调,绑架的人质还是问题的重点,而朝鲜则说遗骸也重要,而日本也无法否认遗憾很重要,凭空又多出一个议题,日本不得不再次让步,否则朝鲜就可能以拖待变。

对韩国来说,半岛破局的压力很大,但半岛的信任似乎无从谈起。

首先是一个无法预知其行为逻辑的金正恩,在大国政治中间,金正恩更像一个未成年的孩子,阴晴无定,高级别外交代表团刚刚访问了韩国,朝韩又在边界生起纠纷。

在联合国就人权问题要与国际社会对话,没隔多久又严厉指责欧美的不良居心。

更令韩国烦恼的是,韩国并没有有效的渠道影响金正恩的行为和思维,唯一比较有效的是韩国媒体关于金正恩的报道,如果负面消息比较多,金正恩会出来辟谣,如果是正面的消息,他就偷着乐。

其次,韩国提出了很多倡议,比如半岛信任进程、东北亚信任进程等等,但是这些倡议并没有有效的依托平台或者制度框架,要把理念变成行动还需要各方的配合。

信任,的确是半岛的稀缺产品,也是半岛局势堪忧的根源,没有信任意味着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就会自我救赎,就会军备竞赛。

不仅朝鲜与各大国之间没有信任,更多的是核威慑,各大国之间也缺少信任,甚至在制裁朝鲜的问题上也没有共识和定力,被朝鲜逐一攻破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最后,这个地缘的破碎带上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依然是强势的规范和观念,这是巨大的秩序反差。

现有的国际关系理论都是假定国家是理性的,以此进行博弈,构建所谓的地区秩序,但事实上很多国家的国内政治受制于国际政治,地缘政治是第一层次的秩序,芝兰之室与鲍鱼之肆完全会塑造两种人,和平安定的环境与强邻环伺也会塑造出不同的国家形态。

半岛局势聚焦与朝鲜,进而凝结到核武器问题上,逐步缩小的视野,忽视了朝鲜半岛的地缘特性。

凡此种种,半岛局势处于变局之中,是重归历史惯性,还是真正破局进入新的阶段呢?喜忧参半,事在人为。

从短期来看,稳定金正恩的情绪比较重要,无论喜欢与否,金正恩都是客观存在,而且各方都承认朝鲜剧变并没有好处,会带来太大的冲击。

张成泽被处死意味着过渡体制终结,金正恩体制确立起来,黄炳誓成为二号人物意味着金正恩在重组试错自己的权力机器,如果二号人物能够长期在位,那么可能意味着金正恩体制将稳定下来。

金正恩的个人健康关系到朝鲜安危,“病夫治国”的体制具有很大的突变性,当然,金正恩也是人,他也没有金刚不坏之躯,生病也属于正常,“失联”而没有出现变故,也能让外界积累点儿关于朝鲜的经验,减少不必要的想象。

中期来说,朝鲜国家体制的变迁至为关键。一人集权与计划配给体制(或者说恩赐体制)相配合,但是,这是一个高度无效的经济体制,看上去“高大上”的控制体制却很难延伸到其神经末梢。

外界对朝鲜最大的期望是金正恩能够推进中国式的改革开放,但又没有考虑到金正恩面临的双重恐惧:在国内,长期的先军政治使朝鲜成为高度军事化的国家,在核武开放上做出让步或者妥协都会让军事集团不安;国际上,朝鲜的孤立状态与利比亚、伊拉克的前车之鉴,让朝鲜将核武当作护身符。

客观来说,从先军政治到先经政治需要一个过渡,核经并举是不是一个中间状态呢?如果是的话,那也很难稳定下来,从逻辑上说,两者很难兼顾。

第一点,朝鲜的资源有限,发展经济需要积累资本,如果依靠国内的资源那就必须将国民财富从军队转向经济,核武库的维系需要勒紧裤腰带,那就没有资源来发展经济。

第二点,发展核武,叫嚣战争带来的是制裁,封闭状态下发展经济也很难。制裁也是一个推动朝鲜进入先经阶段的手段,让朝鲜弃核是个目标,但是朝鲜拥核之后第一步是要让朝鲜做出不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在此基础上才会有可能冻结核计划,但前提是各国在制裁问题,尤其是金融制裁上保持定力和团结。

远期来看,韩国需要重塑半岛的和平图景,就像当年德国一样要得到各方面力量的支持,至少不是反对。

韩国统一的愿望很强烈,但是外交的自主性并不强,对大国有种依赖感,希望大国能够出面把麻烦解决掉。美韩之间就联合指挥部的权力转移问题再次延期,并且没有给出时间表,足见韩国对美韩同盟的依赖,而且韩国认为统一之后美韩同盟依然要存在。

对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要求越来越多,希望中国能够做出更多承诺,对朝鲜施加压力,但是自己却与朝鲜保持联系,一旦朝鲜释放出会谈的信号,便无门槛地举行了高级别会晤。

韩国的战略自主性、战略克制与战略定力是个问题,如果不能够改善,那么很难获得在半岛议题上的主动权。

急于打破僵局并不一定是好事,朝核问题积弊已久,在一两年内获得重大突破只是个理想,而没有定力的破局只能破坏目前以制裁促使朝核转机的局面。

(作者为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讲师,文章转自BWCHINESE中文网)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