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热点聚焦 > 正文
何帆:人们所不了解的地缘政治风险
发表时间:2014-08-04 15:33 来源:国际网
对于乌克兰危机,欧洲之所以犹豫,在于欧洲至今还对战争心有余悸。乌克兰危机局中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局外人却血脉贲张,意气风发。因为人们严重低估了地缘政治冲突的后果。今天尽管核战争爆发的概率微乎其微,但并不意味着其它类型的战争也一样。长期的和平,使有些人对和平感到了厌恶,他们欢呼暴力和冲突。

2014年7月17日晚,一架从阿姆斯特丹飞往吉隆坡的航班号为MH17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飞机在乌克兰上空被导弹击毁。据当地的目击者讲,空中先是一颗火球爆炸,然后是浓浓的黑烟,飞机残骸和人们的尸体从空中纷纷坠落。

同样是7月17日,以色列出动地面部队对加沙地区发动新一轮进攻。以色列军队的坦克猛烈轰击当地居民的房屋,人们胆战心惊地困在屋子里,祈祷炮击结束,好赶紧逃命。屋外不知何处,或许就是邻居家的房子,传来了爆炸声、尖叫声和哭声。天刚蒙蒙亮,就有数千居民仓皇逃离家园,有人开车,有人坐在汽车的盖子上,还有人光着脚穿着睡衣在路上狂奔。

消息传来,全球股市应声下跌。标准普尔500指数创下半年来的最大单日下跌幅度。但第二天,美国股市又出现急剧反弹。都说股市是“晴雨表”,那么,股市的这一表现,是否意味着马航、加沙事件不过是国际政治的一段小小插曲?

历史是长记忆,人类是短记忆。在短期内,人们会高估突发性事件的风险,从长期看,人们会低估地缘政治的潜在风险。马航、加沙事件尘埃未定,伊拉克极端组织ISIS还在继续攻城拔寨,恐怖分子又开始袭击叙利亚的多个机场,这一切都预示着,全球地缘政治的风险已经显著提高。

人们希望得到事实的真相。如果历史上的同类事件能够给我们一点启示,那么,马航事件的最后结局极有可能是:没有真相。人们希望冲突的双方能够坐下来,平心静气地讨论,但他们之所以会有冲突,并非彼此之间不了解,恰恰相反,他们太了解对手了。

俄罗斯不可能让西方国家逼到自己的家门口。从历史上看,俄罗斯曾经多次遭遇来自西方的入侵,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南线就是从乌克兰进攻俄罗斯的。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假如苏军失利,很可能整个苏联就会覆灭,历史将被改写。是的,现在没有哪个国家会有进攻俄罗斯的计划,但是,当年希特勒也许诺过和平,结果如何呢?在俄罗斯的眼中,乌克兰就是一个缓冲地带,西方国家想在乌克兰扶植一个亲西方的政府,就是在直接向俄罗斯挑衅。俄罗斯想要的是安全。在他看来,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乌克兰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在历史上长期受到俄罗斯的压迫,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国家,她迫不及待地想挣脱俄罗斯的牢笼。在乌克兰人看来,俄罗斯想把乌克兰变成一个缓冲国,就意味着乌克兰要永远生活在俄罗斯的阴影之下。乌克兰想要的是自主,在她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

悲剧的是,乌克兰在地理上、历史上、文化上都分成了势均力敌的两个部分。西部的乌克兰人认为自己命运是加入欧盟大家庭,东部的俄罗斯族则坚信乌克兰和俄罗斯血脉相连。在西部的乌克兰人看来,亲俄派是一群反政府的暴徒。在亲俄派看来,西部的乌克兰人是西方的走狗,一副伪善的嘴脸:你自己天天说要自决权,那么为什么我要自决权的时候你不给我?

若是要争出个是非,这世间岂有是非?每一方都有自己的要求,这种情感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切肤感受,这些要求都关系到他们的生存、安全、尊严和命运,局外人如何能理解他们的想法?一定要分出正义和邪恶,反而会加剧本来已有的裂痕。冲突源于恐惧,恐惧带来愤怒。待怒火烧尽,留下的将是焦土一片。

偏有人还要火上浇油。局中人已是肝胆俱碎,局外人非要横插一杠。美国要什么,美国要的是在全世界所有的事务中都有最终的发言权。就在马航被击落之前的几个小时,美国总统奥巴马刚刚宣布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的制裁。马航事件之后,美国更是认定了俄罗斯,或至少是俄罗斯支持的乌克兰武装力量,是幕后的真凶。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已经降到了冷战之后的最低点。马航事件之后,美俄关系很可能还会进一步恶化。希拉里·克林顿已经声称,必须要采取行动,让普京知道,“他已经走得太远,而我们不会袖手旁观。”美国还会继续对欧洲施加压力,迫使欧洲决定到底站在哪一边。欧洲如同风箱里的耗子,左右为难。欧洲之所以犹豫不决,不仅仅是需要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也不仅仅是因为欧洲国家,比如奥地利、德国和法国,和俄罗斯有大量的金融往来,如果发动对俄罗斯的制裁,自己的金融体系也会遭受重创,最重要的是,欧洲至今还对战争心有余悸。

明明地缘政治的风险程度显著上升了,但人们不仅没有更加警悚,反而更加放肆。局中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局外人却血脉贲张,意气风发。为什么?因为人们严重低估了地缘政治冲突的后果。

大部分国际政治学者都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是不可能打起来的。之所以在一百年前会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双方的将领们有一个致命的误判。当时,机关枪刚刚问世,将领们误认为机关枪是一种进攻型的武器,加之铁路使得部队的机动性大大提高,绝大部分将领认为,这将是一场速战速决的战争:圣诞节之前就能结束战斗。结果,这场战争整整打了四年。如果他们好好研究一下美国南北战争、日俄战争的经验,就会知道,机关枪其实是一种防守型武器。只要挖一条战壕,加上铁丝网,同时把战壕前面清理出来一片开阔地带,就根本不用担心敌人的进攻,就像一个德国机枪手回忆的那样:“敌人几百人几百人地往前冲,我们根本就不用瞄准,直接照着人群扫射就行。”

人们之所以相信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可能爆发,是因为有了核武器。核武器是一种防守型武器。拥有核武器的意义不在于进攻别人,而在于保护自己。只要能够具备二次进攻的能力,哪怕在死亡之前你能用最后一分力气按下发射按钮,就能让敌人和你同归于尽。

是的,核战争爆发的概率微乎其微。但是,其它类型的战争呢?在“9.11”事件中,恐怖分子大约花了100万美元,就完成了袭击美国的计划。为了防止类似的袭击再次发生,美国在警局、机场安检和其它系统花费的代价大约是每小时100万美元。进攻的成本越来越小,敌人越来越隐蔽,和平年代可能如一场春梦,悄然逝去,我们在将来会遇到更多的暴力和冲突。

偏偏有人会欢呼这种暴力和冲突。历史是何其相似。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谈到,在一战之前,欧洲经历了少有的长期和平,结果大家反而对和平感到厌恶。“就某种意义来说,战争给当时的人带来一种解放和释然的感觉…战争意味着肤浅妄动的资产阶级社会即将终止,令人生厌的19世纪渐进主义即将终止,宁静与和平的秩序即将终止…就像在大礼堂等待了很久之后,一出伟大而令人兴奋的历史剧终于开幕。在这出戏里,观众便是演员。战争意味着决定。”当时,不管是在维也纳、柏林,还是在伦敦,当宣战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兴奋的民众在大街上高歌起舞。有个在维也纳街头流浪的画家说:“我要从一颗怒放的心中感谢上帝。感谢他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让我有幸能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

他叫阿道夫·希特勒。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文章转自共识网)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