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政策的最高目标就是维护其帝国地位不受到任何挑战。美国不会允许日本成为真正意义的大国。现在,美国之所以对日本的表现表示满意,是因为日本没有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此外,美国要“重返亚洲”,要控制东亚,遏制中国,惟有运用日本这个“铁杆”;美国要避免东亚走欧洲那样的地区联合道路,惟有抓住日本这个“附庸”。日本对美国的从属关系是日本未能成为全球大国的真正原因。 |
日本是“大国”吗?在中国人眼里,日本不是大国,不仅如此,未来日本将成为一个二流国家。这是国内一家网络媒体不久前进行的一项网民调查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与著名学者阎学通《历史的惯性》一书对10年后的日本作出的预测不谋而合。他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日本将是一个心怀不满却又力不从心的二流“大国”。 这引起日本人的不满。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7月11日在位于美国华盛顿的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讲话中声称日本是“大国”,他使用了日本政治领导者极少使用的一个词。 这不仅仅关乎语义的问题。中文里的“大国”和日语中“大国”的假名写法相同,而在中国人的眼里,它几乎专指中国和美国,而非指日本。 一山不容二虎,在亚洲,日本与中国便处于这样的关系。一个是傲视亚洲一世纪的日本虎,一个是飞腾而起的中国龙。就成长数据来说,日本被中国超越成为不争的事实。即使如此,对中国,日本还没有真正服气。 日本习惯了当亚洲第一,中国崛起对日本的自尊心是很大伤害,他们不喜欢旁边有个平等的国家。在日本眼中,中国是昔日手下败将。如今眼看着中国一直壮大,而自己被超越却无能为力,这的确相当挫折。 这种挫折感,在日本经济衰退及人口老化导致自信动摇的情况下,更加刺痛。中日之争像一个试炼,现在日本真正的问题,在于国家自信与自我价值的迷失。 三十多年,日本与中国在亚洲以及全球的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末,一些学者认为日本的实力很快就要超过美国。日本也自认为有条件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为此,日本曾制定了一个东亚雁阵战略,即日本作为东亚经济的领头雁,其后是亚洲四小龙,尾巴上是中国和东盟国家。 然而,历史却没有依据日本人预测的那样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长期停滞不前,2010年被中国超过,日本失去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到2017年,日本的GDP只有中国的二分之一,到2023年,日本GDP将低于美国或中国的三分之一。这一趋势,将导致日本最终沦为二流国家。 虽然日本跟随美国鞍前马后,为其作出了贡献,但遗憾的是在国际事务中,日本却确实常常被凉在一边,很少能够听到它作为“大国”应有的声音。甚至当日本积极申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时候,也没有几个铁杆国家真心支持它,连美国都并非真愿让它“入常”。被大国们忽悠来忽悠去,最后无果而终。 众所周知,美国是继英国之后世界最强大的帝国,与过去英国称雄世界一样,其最高目的就是维护其帝国统治。美国历届政府对外政策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惟一超级大国”,即“美国帝国”的地位不受到任何势力的挑战。 不管这些势力是盟国、敌国还是非国家力量。美国是不会容忍日本成为真正意义的大国的。因为一个真正意义的大国日本,势必挑战“美国帝国”的地位。 现在,美国之所以对日本现政府表示满意,是因为日本根本没有表现出挑战“美国帝国”地位的任何大国野心。“美国因素”导致中日关系紧张,因为美国需要这种紧张。 美国现在要“重返亚洲”,首先就需要控制东亚,包括遏制中国,惟有运用日本这个“铁杆”;美国要避免东亚走欧洲那样的地区联合道路,惟有抓住日本这个“附庸”。 在近期的一篇文章中,国立澳大利亚大学教授埃米?金研究了中国学者两年间撰写的有关“新型大国关系”的326篇文章,其中只有8篇提到了日本。 此外,在美国《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主流媒体中,有关这个话题的数千篇文章中,只有7篇较详细地论及日本。当一些学者在“大国”讨论中提到日本时,也通常是把它作为一个负面例证,认为日本对美国的从属关系是一个糟糕的模式。 这也许是日本未能成为全球性大国的真正原因。如果说十年前日本有机会有能力联手其他国家制衡和围堵中国,遏止中国崛起,使之成为“大国”,而现在是有机会但没有这个能力了。 冷战时期美国和前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都对中国采取过遏制政策,但都没有成功,更何况中国今非昔比。 (作者为BWCHINESE中文网专栏作家,文章转自BWCHINESE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