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观点探索 > 正文
陶短房:中日外交公关博弈
发表时间:2014-07-22 08:30 来源:国际网
确保二战结论不受质疑,二战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不被动摇,是美国最根本的战略利益,也是不容任何人染指和动摇的底线,近期,中方对日公关对策与之以往有明显调整,从强调本方主权立场,转变为提醒世人牢记二战历史,警惕军国主义复活和为二战罪责翻案,更易为大多数国家所理解、认同。此外,中日两国在其他地区想要获得支持,就要勤跑,跑得勤,合作机会就多,彼此理解就越深。

中方调整公关对策,从强调本方主权立场,转变为提醒世人牢记二战历史,警惕军国主义复活和为二战罪责翻案,这些内容更容易为大多数国家所理解、认同

文本刊特约记者陶短房

自2012年9月,日本野田佳彦内阁正式推动“钓鱼岛国有化”,导致中日关系急剧恶化起,中日两国就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愈演愈烈的外交公关博弈。2013年12月26日,自民党安倍晋三上台一年后,不顾中韩等亚洲国家的强烈反对,公然参拜供奉有14名二战甲级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让中日之间的外交博弈变得更加激烈。

日本错估美国的反应

安倍特意选择在12月26日参拜靖国神社,是经过精心计算的。首先,这一天是中国前领导人毛泽东诞辰日,或许在安倍及其智囊看来,这样一个日子对靖国神社举行自2006年来首次参拜,可以挑起中国从官方到民间的愤怒情绪。他们或许期望,这种情绪还会导致中国民间针对日本目标的一些过激、甚至暴力行为。

其次,参拜的前一天25日是美国一年中最重要的节假日——圣诞节,或许在安倍及其智囊看来,美国这个注重休息权的国家,在这一天的外交灵敏度会相对迟钝一些。

简单地说,安倍此次参拜靖国神社的决断,一是希望中国“跳起来”,二是希望美国“不站出来”。希望中国“跳起来”,可以借此向日本国内反对派和日本国民展示“中国威胁的客观存在”,从而为自己一直鼓吹的“修改和平宪法”、“正常国家化”、“改自卫队为自卫军”寻找口实,为不受国民欢迎、并导致支持率大幅下挫的《特定秘密保护法》,及连续两年增加防卫费等提供“合理性”依据;希望美国“不站出来”,则是因为安倍第二次组阁以来的强硬姿态,说到底靠的是美国及其美日联盟的庇佑,如果美国站出来“说不”,强硬姿态就会变成色厉内荏,“修改和平宪法”、“成为正常国家化”等也就少了许多底气。

正因为打着如此如意算盘,曾在第一次当选首相时顾忌中韩等国情绪,“忍痛”放弃参拜的安倍,才会极尽挑衅地在此次参拜后,公然说出“无意伤害中韩人民感情”的话语,甚至反过来要求中韩等国“保持克制”、“保护其境内日本利益”。

但这恰是日方最重大的公关失算:他们错估了美国的反应。

安倍参拜后仅仅几小时,美国驻日大使馆就在假期内迅速发表了“失望”、“此举可能激化与邻国间紧张关系”的声明,正如法新社所评述的,安倍第二次上台以来除了贸易纠纷,美国几乎没对日本说过批评性话语,此次如此迅速、明确和公开的表态,表明其对安倍此举的不满已到了相当程度。

作为二战中最大赢家、战后国际秩序的最大获益者的美国,确保二战结论不受质疑,二战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不被动摇,是其最根本的战略利益,也是不容任何人染指和动摇的底线,对于日本极右翼否定二战历史罪责的行为,美国朝野的态度是一致的。安倍的这一举措,会令本希望在远东建立以美日联盟为核心安全体系的美国感到尴尬和左右为难。众所周知,靖国神社中供奉的一些甲级战犯,正是当年决定对美国发动不宣而战的珍珠港事件、令美国付出惨痛代价的始作俑者,在选举政治高度发达的美国,又有哪个政客敢对这样一种“参拜珍珠港事件责任者”的行为保持缄默。

不仅如此,美国十分关注朝鲜半岛局势,希望日韩两个盟国间保持密切合作关系,而安倍的举措令日韩关系陷入死局,这对美国而言情何以堪?

更重要的是,美国虽戒备中国,但美中两个大国间共同利益很多,联系也十分密切,对中国只能持“既不得不防、又不得不合作”的矛盾立场,利用日本牵制中国是其如意算盘,倘若变成被日本用来为自己在中日争端中火中取栗,就是另一码事了。而且,战后国际秩序对中美两国而言,都是最大的战略利益所在,在这个问题上两国立场高度一致,安倍借参拜靖国神社而表现出的“为二战翻案”姿态,无疑会引起美方的警惕。

中国外交官主动出击,日本疲于应对

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之后,中日两国的外交公关战,形式变得十分丰富而有趣:双方使节、要员纷纷在国际重要媒体上露面,或发表文章,甚至直接面对面互相指责。今年年初,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和日本驻英国大使林景一在bbC的间接辩论中,互相以“伏地魔”比拟对方国家,一时引发轰动。据日方统计,仅1月和2月上旬,中国大使和其他官员就在世界各地媒体“攻击日本”69次,形式包括采访、书面评论和新闻发布会,而日本方面同样形式的反驳,次数也旗鼓相当。

但总的来说,这一阶段日方的外交公关显得被动,甚至狼狈,正如比利时Rtl电台评论所言,尽管用中国近20年军费开支逐年增长指责对手是“亚太和平的威胁”并为日本增加军费辩护,将靖国神社称为“魂器”,这些显然都经过精心设计,但对靖国神社的参拜唤醒了国际社会普遍对二战和日本殖民历史的回忆,而在这些层面,日本的“解释”很难产生什么共鸣,无论如何解读为“和平主义的真实意图”,参拜供奉了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对大多数受害国和二战战胜国而言,都只能被视作一种侮辱。

日本在非洲挖中国墙角不会奏效至于在非洲等地,日方借安倍访问非洲三国之际,攻击中国“只是对非洲的自然资源感兴趣”,称只有日本才会“更加平衡地”援助非洲,则同样弄巧成拙:对于非洲这个在人类发展史上最为古老、当代国际政治史上最为年轻的大陆而言,中日两国都早已不陌生。中国和非洲打交道、做朋友,始于上世纪50年代非洲各国谋求反殖独立的岁月,而日本产品如汽车、电器等,早在冷战时期就行销非洲,被称为“日本的中非论坛”的“国际非洲发展会议”始于1993年,迄今已开了5届,日本对非洲的援助20年来手笔巨大,上世纪90年代中援助额曾高居世界第一。

至于“口水战”,历史也同样悠久,日本外务省、经济产业省的非洲事务部,早在冷战刚结束时就曾在非洲媒体上指摘中国的非洲援助模式,而中国外交官在非洲当地媒体上撰文批判日本对战争和历史罪责态度也由来已久。

至于“盯住资源、市场”,本身是理直气壮的事,2030—2050年,非洲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如此潜力,非洲自己奇货可居,待价而沽,世界各经济体也绝不会宝山空过,裹足不前;至于资源,本是非洲各国经济发展最大的优势和启动资本,2007年底,世行曾做过一个《非洲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调查,结果发现,自1997—2007年,撒哈拉以南非洲18个贫油国的平均增长率为4%,而加上7个富油国后,平均增长率就被拉大到5.4%,资源在非洲持续、高速增长中的作用可见一斑,资源、市场在国与国间平等交往中,原本就是重要的关系纽带,非洲各国愿不愿和你发展、密切这种关系纽带,也仍然是各国间基于互惠互利的自主选择。

从“利”的角度,非洲各国会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合作伙伴;从“义”的角度,非洲各国饱经殖民主义、军国主义和外族侵略之苦,对何为霸权、何为掠夺和侵略自有定见,无需他人“教导”,而对于遥远东方的历史和地缘政治矛盾,它们暂时还很难有兴趣去多作关注,或横加置评。正因如此,中日两国在非洲要想“论个高低”,靠嘴怕是不如靠腿。

所谓“靠腿”,一是勤跑。非洲撒哈拉以南国家讲究礼多人不怪,跑得勤,合作机会就多,彼此间理解就深,误会就少,中国历任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初次出国访问常常首选非洲,半个世纪以来曾有多位总理一次出访过非洲10个以上国家,正是领悟到“勤跑”的奥义。而安倍访非前,日本首相已有8年绝足撒哈拉以南非洲大地,这恐怕不是此次4天3国游可以补偿的。

这一阶段中方的公关对策有了明显调整,形式虽然依旧,但内容却从强调本方主权立场,转变为提醒世人牢记二战历史,警惕军国主义复活和为二战罪责翻案,这些内容更容易为大多数国家所理解、认同,也更容易“说懂、说通”。

(作者为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文章转自《国际公关》2014年第2期)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