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外交与战略 > 正文
程国平:亚洲安全观:引领亚洲安全合作新方向
发表时间:2014-07-17 15:38 来源:国际网
亚洲安全观是时代呼唤的必然产物,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理论的一次重要创新,是中国对人类安全和国际主流政治理念的一次重要贡献。亚洲安全观具有以下一些鲜明特点:主张安全主体的普遍性、平等性、包容性;强调安全要素的综合性;突出安全手段的和平性;引入“发展观”新元素。亚洲安全观是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实践:把握了外交主动权,开辟了合作新舞台;代表了亚洲心声,占据了道义制高点;促进了亚洲团结,凝聚了亚洲共识;奉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2014年5月20日至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第四次峰会在上海成功举行。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全面系统阐述了亚洲安全观,提出建立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等重大倡议,得到与会各方的积极响应,成为国际社会聚焦中国的又一亮点。这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次重要实践,引领着亚洲安全合作的新方向,对展现中国大国地位和作用,促进亚洲国家相互信任与协作,共建和平、安全、稳定的国际和地区环境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一、亚洲安全观是时代呼唤的必然产物

从亚洲角度看,当前亚洲的发展前景正受到两大趋势的影响。一方面,二战结束以来,亚洲国家凭借总体和平稳定的有利环境,创造了“亚洲奇迹”,为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亚洲GDP从1952年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5%上升到目前的超过30%,成为与美、欧并驾齐驱的三大经济板块之一,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也是21世纪世界经济增长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亚洲的发展前景正受到日趋复杂的安全环境困扰,本地区热点问题、局部冲突此消彼长,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利益磨擦相互碰撞,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亚洲地区政治生态多元,安全合作机制总体水平不高,各国应对安全问题难以形成合力。

从中国自身角度看,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中国对世界发展的贡献率在上升,但面临的外部压力和摩擦也在增多。现实表明,营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不仅需要增进国际认同,而且需要推动周边和亚洲国家秉持共同的政策理念,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一道构筑彼此放心、互利共赢的安全与发展环境。只有亚洲各国目标一致,才有可能在本地区建立起符合各国共同利益的架构和制度安排,才有可能在地区共同安全、共同发展的大环境中,实现本国更好的发展。

在上述国际国内大背景下,中方倡导亚洲国家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践行共同的安全理念,共维稳定、共筑安全、共促发展。这不仅对当下的中国外交具有深远意义,而且对巩固和维护亚洲良好发展势头至关重要。实践证明,亚洲安全观的提出,符合当前亚洲安全现状和亚洲国家普遍诉求,是我国外交政策理念与亚洲现实高度契合的产物,顺应亚洲形势发展的时代要求,必然得到亚洲国家的广泛响应和支持。

二、亚洲安全观是关于维护国际安全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

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此基础上,习近平主席在亚信峰会上又提出亚洲安全观,这一理念既继承了我国多年来主张的安全观精髓,又吸纳了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安全概念,同时赋予了时代内涵,是对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和补充,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理论的一次重要创新,是中国对人类安全和国际主流政治理念的一次重要贡献。亚洲安全观具有以下一些鲜明特点。

(一)主张安全主体的普遍性、平等性、包容性。习近平主席指出,安全应该是普遍的,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安全应该是平等的,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地区安全的责任;安全应该是包容的,应恪守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并照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这表明,中方认为,在一个各国联系日益紧密、互动日益增强的世界里,安全的主体已扩大到整个国际社会,片面追求自身的绝对安全,把控制和影响他国作为实现自身安全的手段,将损害国际社会的整体安全,最终也将危及自身安全。中国主张的安全,不是单方面的绝对安全,而是亚洲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安全。

(二)强调安全要素的综合性。习近平主席指出,亚洲安全问题极为复杂,既有热点敏感问题又有民族宗教矛盾,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安全、网络安全、能源资源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带来的挑战明显上升,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外延都在进一步拓展。这凸显了中国倡导的安全观是全球化语境下的安全观,关注到安全威胁的多元性、跨国性、联动性,强调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重要性,主张通盘考虑亚洲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在社会、文化、宗教、经济、政治等方面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

(三)突出安全手段的和平性。习近平主席指出,“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团结上”。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武力不能缔造和平,强权不能确保安全。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的思想,认为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要以团结互助、友好相处为最高境界。中国主张合作安全,就是要以平等合作而不是武力对抗来解决问题。要通过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减少相互猜疑,求同化异、和睦相处。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为一己私利挑起事端、激化矛盾,反对以邻为壑、损人利己。

(四)引入“发展观”新元素。习近平主席在亚洲安全观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安全”这一全新概念,指出发展是最大的安全,也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应该聚焦发展主题,积极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不断夯实安全的根基。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对我国安全观的重大发展和创新,明确了安全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指出实现持久安全的根本,是要发展与安全并重,要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这一思想体现了我坚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安全的治理维护不可分割的新理念,将安全的外延扩展到更广的领域,表明我倡导的安全观是全方位的安全观,是安全与发展有机结合、辩证统一的安全观。这将成为我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保障。

三、亚洲安全观是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实践

亚洲安全观及一系列亚洲安全合作倡议的提出,凝聚起了亚洲国家加强对话、信任与协作的新共识,勾画出了亚洲实现共同安全和共同发展的新蓝图。这对正在进入更加开拓进取时代的新时期中国外交,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把握了外交主动权,开辟了合作新舞台。我周边外交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要着力推进区域安全合作。亚信是亚洲地区涵盖范围最广的多边安全论坛,是阐释和推进亚洲安全观的合适场所。中国在亚信平台上提出系统、完整的安全理论和可操作的安全措施建议,以更加进取的姿态参与未来国际规则制订和地区安全治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价值。

(二)代表了亚洲心声,占据了道义制高点。亚洲安全观凸显了伙伴精神和协作意识,与以强权政治、零和游戏为特征的冷战安全观形成鲜明对比。中方提出的“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任何国家都不应该谋求垄断地区安全事务,侵害其他国家正当权益”,“强化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同盟不利于维护地区共同安全”,呼唤的是地区公平正义,维护的是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反映了亚洲地区国家的普遍诉求。

(三)促进了亚洲团结,凝聚了亚洲共识。通过系统阐述亚洲安全观和对亚洲安全形势的看法,亚洲各国对当前地区安全问题紧迫性的认识更加充分,亚洲安全观核心内容写入了《上海宣言》,上升为各成员国的共同认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亚洲的事情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办,亚洲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处理,亚洲的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维护”,引起与会各方的强烈共鸣,增强了亚洲国家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与会各方及国际社会普遍高度评价、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讲话,认为亚洲安全观充满东方智慧,体现亚洲特色,富有远见卓识,有利于地区国家增进互信和协作,共同应对安全难题,能够对亚洲安全合作起到引领作用。

(四)奉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亚洲安全观蕴含了中华文化和而不同、开放包容、多元共生等哲学思想,为解决亚洲困境、促进亚洲繁荣奉献了中国智慧。亚洲安全观不是单纯的概念和口号,本次峰会上,中方倡议推动亚信成为覆盖全亚洲的安全对话合作平台,在此基础上探讨建立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并提出了同各方共同探讨制订地区安全行为准则和亚洲安全伙伴计划、建立亚洲执法安全合作论坛、亚洲安全应急中心、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一系列具体建议。这使亚洲各国看到了解决亚洲安全问题的中国思路和中国方案,体现了中方对亚洲地区事务的责任和担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亚信上海峰会刚刚落下帷幕,亚洲合作之路已开启新的征程。亚洲安全合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锲而不舍的恒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亚洲安全观为亚洲国家共迎挑战、共护稳定、共筑安全指明了方向。中方将本着对亚洲乃至世界和平稳定大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进取的意识,同亚洲各国一道,秉持和践行亚洲安全观,巩固理解与互信,加强对话与协作,扎实筑牢各领域合作根基,携手开辟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合作新路。

(作者为外交部副部长,文章转自第一智库)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