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一家之言 > 正文
张立伟:美中关系的危险十字路口
发表时间:2014-07-11 16:47 来源:国际网
近年来中美两国对彼此战略意图的误判,不断加深双方的分歧。此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给了双方一个修复关系的机会,两国应抓住这个时机,建立互信。改善两国关系的关键是两国领导人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尽快建立私人关系及沟通渠道,来处理双方的分歧以增进互信。历史上中美关系的成功经验是,两国建立密切的私下沟通平台和管道,双方以此信赖与合作。中美曾面临诸多重大考验,都通过沟通解决并在这种磨合中日益提升了两国关系,两国领导人应该重视这些经验,有责任并准备好重启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正处于一个危险的十字路口,引发这种风险的原因错综复杂,两国相互指责对方做了错误的事情,以至于成为“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口水仗。真正的威胁在于,这种相互刺激的游戏并没有停止,而且随时可能被第三方恶意利用而发生意外的冲突。

这种趋势引发了美国的不安,在中美经济与战略对话召开前夕,美国国会、白宫、智库以及诸多学者开始反思重返亚洲政策引起的中美关系巨变,并试图为“新型大国关系”建立一个框架,以避免中美关系继续恶化。

中美关系恶化源自2009年的中国举动

目前的中美关系已经从“G2”呼声的顶峰突然急转直下,而在互信缺失的状态之下想要重启中美关系,可能需要找到恶化的根源。

2009年,美国有G2的声音,同一年,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提出了“东亚共同体”的建议,日美两国都在争取与中国建立更密切的关系。但是,几年过后,两国都站在了与中国冲突的前线,这种巨大的逆转,中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美关系恶化的源头责任在中国,当时,中国将“G2”视为美国的阴谋,目的是让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与此同时,在美国陷入金融危机,中国出现了一种强硬和蛮横的气氛,这些变化并非因为政策改变,而是领导层个人得意忘形的产物,也表明中国政府在外交方面陷入混乱,当这种强硬而自大的言行频繁发作后,在美国有了“中国外交傲慢论”的共识,他们看到了一个野心膨胀的中国,不再像以前温和。

而真正影响中美关系走向的,是奥巴马总统在气候大会上遭受中国近乎羞辱的对待,以及2009年访华时受到了很大的牵制与不尊重,这奠定了奥巴马在情感上对中国的厌恶,并在此后让个人情感左右了其对华关系。美国立即从“G2”转向了“重返亚太”政策,希拉里对中国进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战,破坏中国与邻居和非洲的关系,高调介入南海,并将更多的军事力量向亚太转移。

不过,奥巴马总统也应理解的是,2009年中国正处于政府换届的前夜,在内部存在巨大的分歧、竞争甚至部分失控,这可以解释包括军人在内的一些官员的强硬言论并非政府战略转变的一部分,纯粹是某些个人或部门的单独行动,而且为了回应国内这些噪音以及美国的疑虑,2010年12月,国务委员戴秉国发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文章,代表中央政府阐明了立场。

事实上,当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就任后,两国迎来重新启动关系的机会,中美元首在安纳伯格庄园的非正式会晤本可以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但对中国已经怀有偏见的奥巴马列出了太多指责清单,缺乏对中国立场的尊重和对分歧的包容,这让中国人感受到了压制甚至是恶意。

中美之间的抵牾仍在刺激双边关系

根据美国官员、学者与智库近期密集发表的演讲、文章以及研究报告,在反思重返亚洲政策时形成了一些共识,既有担忧,也有解释。

首先,他们意识到中国广泛存在“美国遏制中国”的观点,美国“重返亚太”就是通过怂恿和支持盟友向中国发起挑战,破坏中国发展。但他们都不认同这种观点,表示是中国的错误理解或者“阴谋论”,美国不会遏制中国,他们认为中国自身富有侵略性的行动引起了动荡。

因此,他们得出结论,中国岛屿纠纷是中国与邻居之间的事情,而不是美国的问题,他们提醒中国,强硬政策会引起周边国家的恐惧,并可能促使它们组成反华联盟,因此,中国应该有所收敛。他们几乎一致建议中国重回“韬光养晦”的政策,认为中国试图“有所作为”才是麻烦的根源。

他们注意到中美在诸多领域的合作都在走下坡路,而且媒体越来越多的报道两国关系的负面新闻和评论,尤其是在美国国内,要求强硬回应中国崛起和威胁的声音越来越高。两国各自的民意都在迅速推动中美关系疏远和对立,这是令人担忧的趋势,也要求两国外交部门努力阻止这一现象继续下去。

他们也感觉到中国不再像以前那样专注于以中美关系为核心的“大国外交”,而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更紧密的关系,比如中俄政治安全合作、中非中欧深化贸易投资等,并利用新的平台,比如亚信会议、金砖国家集团等在全球范围内发出自己的声音,中国正在主导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实体组织,也形成与美国直接竞争的局面。

他们一方面担忧中美滑向冲突,另一方面,则忧虑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所作为”,因为在中国外交更加主动和多元的同时,美国的声誉和影响力正在衰落,尤其是在乌克兰、叙利亚、伊拉克以及网络窃听等问题上,美国不负责任的做法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怀疑其能力和动机。这种“此起彼伏”的格局让美国感到了压力。可以看出,美国陷入了一种战略困境,他想遏制中国但不发生冲突,但中国则借势进行战略性扩张,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美国还担心如果进一步对立可能会影响到两国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比如反恐、核不扩散以及气候变化等领域,这会削弱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并威胁现有世界秩序。我们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中国并非挑战美国,而是在维护现有国际秩序的前提下,在美国的包围中扩展更大的战略空间,但不以破坏两国存量的合作为前提。中国并不像俄罗斯那样给美国制造各种麻烦,而是采取绕开美国的办法,这表明中国继续视“稳定对美关系”为中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只不过在寻求一种均衡。

事实上,不管美国如何强调“重返亚洲”不是为了遏制中国,但发生的事实已经证明了美国这一说法的虚伪性,制定和执行这一政策的前国务卿希拉里曾公开表示,重返亚洲就是为了遏制中国的战略膨胀。美国希望中国继续“韬光养晦”,中国更不愿意放弃这一政策,因为中国正处于最艰难的国家转型期,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是美国的敌视政策塑造了一个“有所作为的中国”,美国不应该将中美关系的恶化责任单方面推给中国。

中国并不反对美国重返亚洲,问题是美国在转向中迷失,过于重视军事力量的增加以及安全上的联盟,对中国产生了直接威胁,而该地区与中国有领土纠纷的国家也趁机利用美国,不断挑衅中国,追求本国利益。由此,美国被这种纠纷和不断升级的对抗绑架了。

人们开始意识到这种游戏的风险,毕竟奥巴马在叙利亚、乌克兰等地区扶持反对派但不直接干预进程的政策,导致了局势失控。人们有理由怀疑,美国支持日、菲等国向中国挑战的做法同样会令局势失控,到时候美国不得不面临与中国直接发生冲突的可能。

这种随时可能被意外引发冲突的风险越来越高,主要来自东海与南海的纠纷,其中美国偏颇的态度是破坏中美关系的最大因素。

美国的政客和媒体都故意或无意的忽略了一个事实,中国在海洋上所采取的行动完全是自卫反击性质,而不是主动挑起事端的一方。事实上,历史太短的美国太不重视历史,当中国拥有南海的时候,欧洲人还没有发现“新大陆”。美国更看重的是现实:如果中国拥有了南海,会损害美国的利益。因此,美国并不接受中国的观点,并放弃了不选边站的立场,这激怒了整个中国。

一直以来,中国精英阶层视美国为国际道义领袖,但自从支持别国侵占中国岛屿以及拒绝承认中国恐怖主义分子后,他们丧失了对美国的信任和幻想,这也是“美国遏制中国论”在政府和精英阶层广泛产生的基础,这将对中美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和伤害。

而且,美国遏制政策也干扰了中国改革进程,除了制定和执行向西看的政策之外,为了应该美国可能从内部的破坏,中国政府对异见分子进行了快速且出人意料的打击,加强了对有外国背景的NGO的监控,收紧了网络封锁,对香港与台湾的政策也出现重大变化。这些行动让很多人对改革丧失信心,而一个更加开放并且转型成功的中国更有利于美国和世界。

重建互信的时机已经到来

此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给了双方一个修复关系的机会,两国政府应抓住这个时机,建立互信。

美国也不必一再解释不会遏制中国,现在需要的是具体的行动。两国应该推动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进入实质性谈判,中国曾视美国推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为孤立中国的安排,如果双方推动并签署BIT,就可以成为中国加入TPP的跳板。目前,中国已经转变了对TPP的看法,急需通过外部压力推动国内改革。如果两国能够在谈判方面实现突破性进展,可以为重建互信提供可能,但这需要双方让步。

而改善两国关系的关键是两国领导人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尽快建立私人关系以及沟通渠道,来处理双方的分歧以及增进互信,而不是彼此对战略意图错误判断的基础上一错再错。就像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隆所说,“出于某种原因崛起中的大国和老牌大国注定要发生冲突,这种结果并不具有必然性。这不是物理定律,而是领导人的一系列抉择导致大国的对抗”。可见,领导人必须勇于承担历史责任。

事实上,在奥巴马对华政策团队中,并没有咄咄逼人的保守人士,更没有反华派,大部分是务实而温和的人物,但就是这样一个团队,却将中美关系搞到了建交以来最危险的边缘,究其原因,还是领导人缺乏沟通。如果美国总统还对中国曾伤害他而耿耿于怀,并通过咄咄逼人的做法报复新的领导人,那这种糟糕的关系势必影响两国关系的大局。

中美关系过去几十年的成功经验是,两国建立密切的私下沟通平台和管道,而且这种机制及其结果始终证明,中国是美国可以信赖与合作的朋友。

事实上,中美两国领导人去年的会晤过于急促,在很多相互关注而且棘手的问题没有经过幕僚们讨论出大致结果之前,由两国领导人直接针锋相对,这会破坏了两人会谈的气氛和成果,以及私人关系的建立。

奥巴马总统也应该改变其对华策略,放弃试图通过与第三方建立关系影响中国的做法,而应该直接与中国进行双边对话。因为这种做法本身含有孤立中国并迫使中国低头的动机,中国不会接受这种威胁,也会采取与第三方建立更密切关系的做法,这构成了中美之间的直接竞争。因此,为了不使这种竞争异化为“冷战”,奥巴马政府应该加强与中国同行的直接对话。

与此同时,美国的对华政策以及官员言行表达需要更谨慎一些,不能过于随意刺激中国,比如起诉中国军官、公开视中国为威胁、修改中国驻美使馆门前路名等,否则,这些不受约束的言行就像2009年中国粗暴对待美国一样,重复同样的错误,让轻率的言行决定世界两个大国的关系。

过去几十年的交往史中,中美曾面临诸多重大考验,都通过沟通解决并在这种磨合中日益提升了两国关系,两国领导人应该重视这些经验,有责任并准备好重启中美关系。

(作者为FT中文网撰稿人,文章转自金融时报中文网)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