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欧洲 > 正文
巴特勒 :英中新能源合作,实现双赢
发表时间:2014-06-19 16:05 来源:国际网
未来中国将成为新能源科学的全球领先者,中英合作关键课题将是新能源,中英两国需要的是一所优秀的新能源研究型大学专注于四、五个关键目标。李克强和卡梅伦应当开展一些大思维,围绕一项契合两国需要的共同议程商定一个工作计划。这是建立信任的方式。

中国总理李克强本周一(6月16日)抵达英国访问。尽管面临种种挑战和潜在分歧,但英中在重大问题上仍有更密切合作的空间。能源应当处于双边讨论的中心地位。

在英国政府内部,中方的访问让人提心吊胆,因为整个行程安排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可能遭遇困难和误解。李克强期望与女王会晤喝茶,在这件事上已经因为不得不请求英方发出邀请而失去面子。

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的协议(中方可能帮助提供项目建设资金,条件是他们被允许成为英国下一个核电站的运营商),目前深陷有关成本和建设风险的疑虑之中。这个协议相当有可能不了了之。

英国政府希望让伦敦成为人民币交易中心,但中国真的准备好让人民币经受市场力量的洗礼吗?这也可能永远不会发生。

且不提英方还需要有人(或许让爱丁堡公爵出面?)提一提西藏、网络安全或天安门事件周年纪念日的问题。

但两国关系比这一切都更加重要,本周的对话应当更具实质性。需要一项植根于互惠原则的务实议程。在对两国都真正重要、能够经受住其它所有事情上难免的风云变幻的核心问题上,开展更高水平的合作。这就是为什么关键课题应当是能源。

中国在发展方面的主要挑战是保障能源供应,使中国经济能够继续每年增长7%。相关数字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中国在能效方面作出了认真而实质性的承诺;如果有任何国家能够兑现这些承诺,那就是中国。但中国的能源需求在2011年至2030年期间仍将增长近60%。

目前中国对国内能源资源的开发力度很大,包括页岩气,中国的页岩气勘探工作遥遥领先于英国的最低限度作业,但即使在这方面完全成功,中国的能源进口需求也将持续增长。据国际能源机构(IEA)估计,到2030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将增长大约700万桶/日,而那时的天然气进口量可能达到2000亿立方米。15年内,中国将主导整个国际能源经济并影响定价。

这些进口将来自何处?中国试图在非洲开发石油和天然气的努力迄今不是很成功。在中东地区,中国现在就像任何西方大国一样,是当地不稳定和政治不确定性的受害者。如果你是中国人,你会乐意依靠来自伊拉克这个失败国家、沙特阿拉伯这个脆弱国家,或者伊朗这个激进国家的供应吗?依赖逊尼派-什叶派冲突心脏地带的国家供应能源,这个想法肯定让北京的政策制定者闹心。

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协议终于签署,从公开发表的有限数字看,这笔交易在经济上对中国相当有利。但是,依赖俄罗斯也不会那么舒服。就像其它许多情况一样,中国正把本国的未来发展放到自己基本(或者完全)不能控制的供应方手上。这对一个直到不久以前还极为注重自力更生的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新的局面。

在能源进口增长的同时,中国还希望成为一个国际级的工业大国,尤其是为了向日益城镇化、期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人口提供就业。中国有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口从未经历过经济增速低于7%的一年。发展工业市场是一个非常正当的抱负,但它充满了挑战。从目前情况看,国际化涉及消化吸收西方技术——核能领域就是这种情况。

那么,中国可以做些什么?我认为答案是成为新能源科学的全球领先者,比如自主开发小型核反应堆设计、储能技术、使用最少水资源的页岩开发技术,以及高能效的材料和车辆。中国已经在进行其中一些研发,但仍需付出更大努力,而很大一部分成果能够应用于可在全球推广的新型商用车辆。

英国能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中国无疑拥有相关技能,但它只是刚刚开始打造开发、应用新科技所需的研究基础。拥有一流研究型大学的英国,是美国以外唯一具有宽广而深层次的经验、能够开发各种可能性的国家。但英国的大学需要资源,还需要强化它们的全球影响力。

我们需要的是一所优秀的新能源研究型大学——在英国和中国落户——专注于四、五个关键目标。除了前沿科学外,议程还应包括将取得的突破投入应用。我认为,完全可以由两国政府提供初期资金成立一个机构,在一段时间后让其借助研发成果的成功商业化实现自筹资金。迄今两国在合作方面迈出了一些小步——在剑桥(Cambridge)、帝国理工(Imperial)、清华等等,但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与其纠结于可能不了了之的协议的细节,李克强和卡梅伦应当开展一些大思维,围绕一项契合两国需要的共同议程商定一个工作计划。那才是建立信任的方式。

(本文作者尼克˙巴特为伦敦国王学院国王政策研究所访问教授、主席,文章转自金融时报中文网)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