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外交与战略 > 正文
郑永年:“丝绸之路”与中国的“时代精神”
发表时间:2014-06-10 15:59 来源:国际网
大国崛起需要“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成为一个国家崛起的基础,可以为这个国家带来莫大的利益。中国要从自己悠久的文明中寻找“时代精神”,并使之现代化以符合时代的需要。历史上中国通过朝贡体系和丝绸之路,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区域国际秩序。这体现了中国的和平文化精神,这是中国开放和包容型文化的魅力所在。丝绸之路或许可以成为中国全面走向世界的开端,也是中国通往大国之路必须通过的一个重要“考试”。

任何大国的外部崛起,都需要一种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说的“时代精神”的元素,要不自觉地去顺应这种时代精神,要不主动创造这样一种时代精神。对18、19世纪的大英帝国来说,这个时代精神是自由贸易;对19世纪末和20世纪的美国来说,这个时代精神是自由民主。对21世纪的中国来说,这个时代精神又是什么呢?人们可以说,这是中国文明的自信和复兴。丝绸之路既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也可以成为当代中国文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自信和复兴的有效方法。

当然,今天人们说丝绸之路,并不是要对古老文明的简单重复,更不是要去步早先大英帝国和美国的后尘;相反,中国必须既超越自己的传统,更需要努力超越英美早先帝国主义式的崛起模式。

大英帝国是基于自由贸易这个“时代精神”之上的。之所以是“时代精神”,是因为自由贸易符合那个时代的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英国靠自由贸易立国,也通过自由贸易建立了全球性的帝国。不过,在建立大英帝国的过程中,自由贸易的话语背后,往往是赤裸裸的大炮和武力政策。商船在前,炮舰随后是英国崛起的主要特征。东印度公司、鸦片战争、殖民地等等,也是“自由贸易”的内在部分。

在大英帝国衰落之后,崛起的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在自由贸易方面,美国远不如英国。英国是经济自由主义的故乡,其根深蒂固的经济自由意识形态,使得人们相信自由贸易是一场双赢游戏,因此英国往往奉行主动的、单边开放政策,即使另一个国家不对英国开放,英国也可以向那个国家开放。但美国在自由贸易上实行的对等政策,只有另一个国家向美国开放的时候,美国才向那个国家开放。

美国的“时代精神”不是自由贸易,而是“自由民主”。自由民主曾经使得美国具有无限的吸引力,“美国梦”不仅仅是美国人的梦,也是很多落后国家的梦。不过,和大英帝国一样,在美国向世界各国推行自由民主的背后也是大炮和暴力,制裁他国、用武力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占领他国等也都是美国“自由民主”的一部分。这种方式直到今天仍然延续着,同时也促使着美国的相对衰落。

大英帝国和美国的兴衰说明了,“时代精神”能够成为一个国家崛起的基础,也可以为这个国家带来莫大的利益。不过,当这个国家在向外推广其“时代精神”的过程中,如果方法使用不当,甚至诉诸于武力,造成“己所不欲而加于人”的局面,就很难可持续发展,避免不了最终的衰落。

崇尚和平的“时代精神”

中国要从自己悠久的文明中寻找“时代精神”,并使之现代化以符合时代的需要,同时又要避免大英帝国和美国的崛起方式,更必须避免德国、日本和苏联那样的崛起方式。

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的世俗文明,其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非其他基于宗教之上的排他性文明所能比拟。从秦始皇帝统一国家到汉唐盛世,中国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帝国。直到明清才开始变得封闭起来。中国开放传统的宝贵经验需要总结。在开放的状态下,中国如何组织自己的外部关系呢?主要是两部分组成。就其他国家和中华帝国的关系来说,就是“朝贡体系”;就中国“走出去”来说,就是“丝绸之路”。

朝贡体系存在了数千年,直到西方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之后才衰落。近代以来,朝贡体系被中国自己、也被其他国家“妖魔化”。这个体系被视为是中华帝国主义和中国大国沙文主义的体现。但这些看法都是非历史的,是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过去,或者从西方的文化来看待中国文化。朝贡体系当然有其不平等的一面,例如包含其中的叩头仪式,很难为崇尚平等理念的西方所接受。但基本上,朝贡体系是中国“礼尚往来”文化的体现。

就其实质来说,朝贡体系是一种贸易体系,贸易是实的一面,朝贡只是形式。朝贡国定期地送“礼物”给天朝,向中国皇帝叩几个头。但通过朝贡这一形式,朝贡国不仅从中国皇帝那里得到了比其送的礼物要大得多的礼物,而且更是取得了和中国的通商贸易的权利。这是一种低成本的自由贸易模式。西方国家要依靠大炮武力来打开中国的贸易大门,但朝贡国则需要叩几个头就可以和中国通商了。当然,这不是说,中国今天还需要这个传统,而是说,这种仪式在当时是无可非议的,是符合当时的做法的,为所有朝贡国所接受,是中国和朝贡国之间的外交均衡,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这个体制能够生存数千年。唯一可以加以质疑的就是,在西方强权来到中国之后,中国还是守旧,跟不上“时代精神”罢了。

和朝贡体系相比较,人们对丝绸之路并没有什么大的异议。今天中国提出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但实际上,中国的丝绸之路从来就是由陆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组成的。陆地丝绸之路就是中国向西,通过中亚、中东的广大地区和欧洲连接起来。提到海上丝绸之路,大多数人能够想起的就是明朝郑和下西洋。但实际上则不然。中国从秦汉开始就进行海上贸易,尤其是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并且这种贸易从来就没有中断过。秦汉、唐宋开放时期,海上贸易是合法的。尤其在宋朝,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非常兴盛。反而在郑和下西洋中断之后,明朝实行海禁,海上贸易变成了民间的贸易,并且是非法的。

开放和包容型文化的魅力

这里要强调的一点就是,通过朝贡体系和丝绸之路,中国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区域国际秩序。中国是大国,这是一个事实,不管人们喜欢与否。如何组织区域国际关系?这里体现了中国的和平文化精神。中国只有在北方少数民族征服中国,并且自己变成这些少数民族的“殖民地”之后,才出现扩张政策。应当强调的是,这些殖民者最终被中国文化所“殖民”,不仅接受了中华文化,而且成为中华文化的内在一部分,这是中国开放和包容型文化的魅力所在。

这里所说的自然区域国际关系秩序,区别于人为的、通过国家力量尤其是武力来组织的国际关系秩序。无论是帝国时代的国际关系,还是帝国解体之后所形成的基于民族国家之上的近现代国际关系,都是基于暴力之上的。大英帝国、苏联、美国在确立以自身为中心的区域国际关系时,往往用武力开路,武力也是这个秩序的基础。中国所确立的这个自然区域国家秩序体系,是在西方基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国际体系产生之后才解体的。

作为大国的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有计划地去打造以自己为中心的国际关系。中国的国际关系的形成,是中国和周边国家根据互相需要而打交道、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秩序。中国所考量的只是如何治理这个自然形成的秩序。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可以说始终是“韬光养晦”,外交的核心始终是贸易,很少用得上国家武力和征服。朝贡体系的核心是贸易,丝绸之路的核心也是贸易;或者说,中国国际关系的核心是经济贸易。而经济贸易,用今天的话说,是一种双赢和互惠的关系。

今天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延续传统的丝绸之路精神,来建设现代化版本的丝绸之路。这里既要考虑到理想,更需要现实主义精神。在今天建设丝绸之路过程中,中国面临较之先人更严峻的挑战。传统上,中国是亚洲强国,因此没有必要通过国家和政府的努力来建设丝绸之路,而是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贸易行为来进行。但今天中国所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已经大不相同。近代以来西方强国一直主宰世界,也主宰着中国的周边国家。自近代衰落之后,中国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地缘政治利益,今天人们所看到的诸多问题,都是西方强权牺牲中国地缘政治利益的结局。

在改革开放之后30多年的今天,中国逐渐成为强国。中国今天所面临的地缘政治和国际形势,既要求中国“走出去”,在国际舞台上追求国家利益,同时也要求中国必须承担起作为大国的国际责任。无论是“走出去”和承担国际责任,都不是简单的事情,中国面临无穷的挑战。要实现丝绸之路的精神,就需要分析中国周边所面临的挑战,要理解建设现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建设丝绸之路要做些什么、怎么做等等问题。对中国来说,应当放弃大国地位从天而降的幻想,应当意识到大国地位需要数代人的努力和打拼。丝绸之路或许可以成为中国全面走向世界的开端,也是中国通往大国之路必须通过的一个重要“考试”。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文章转自联合早报)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