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本网推荐 > 正文
陈向阳: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务必警惕外部安全风险
发表时间:2014-04-15 12:52 来源:国际网
“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构想意义深远,但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尤其是中国经济与人员加速“走出去”的空前规模和广度,使得由此而面临的海外利益安全与政治风险倍增,而中国在海外利益安全保障上一直存在的“短板”变得更加突出,安保能力与需求之间有很大落差。对此不仅需亡羊补牢,更需超前规划、防患未然。

史书记载,公元前138与119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先后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凿空”西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发楼船兵10万攻下南越,开辟了从广州徐闻、合浦通向印度、斯里兰卡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此,陆地与海上两条丝路将中国与亚、欧、非三大洲众多国家联系起来,不仅促进了双方与沿途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而且书写了广义国际关系史(针对以西方为中心的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辉煌篇章。

时隔两千多年之后,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致力于民族复兴与和平发展的当代中国领导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相继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经济战略构想(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其着眼于“大周边战略”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之需,正视以“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TPP)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等为代表,以美国为首、西方发达国家重新整合全球经贸市场及其规则所带来的新竞争新挑战,力图通过对外主动进取以进一步发挥中国经济优势及其政治潜能。

与此同时,务必看到“一带一路”建设所面临的诸多制约因素,尤其是因为中国经济与人员加速“走出去”的空前规模和广度,使得由此而面临的海外利益安全与政治风险倍增,而中国在海外利益安全保障上一直存在的“短板”也就变得更加突出,安保能力与需求之间仍有很大落差,对此不仅需要亡羊补牢、抓紧“补课”、急起直追,更需要超前规划、厘清挑战、防患未然。


                         内涵与外延不断深化拓展


2013年9月7日,正在中亚访问的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他从连接古代中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的“丝绸之路”得到启发,就开拓欧亚经济大合作书写了新的“大手笔”——“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了其五大支柱即“五通”:第一,加强“政策沟通”。各国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本着求同存异原则,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第二,加强“道路联通”。尽快签署并落实上合组织交通便利化协定,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中国愿同各方积极探讨完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第三,加强“贸易畅通”。“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人口近30亿,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各方应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问题进行探讨并作出适当安排,消除贸易壁垒,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提高区域经济循环速度和质量,实现互利共赢。第四,加强“货币流通”。各国可在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以大幅降低流通成本,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提高本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第五,加强“民心相通”。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同年10月3日,习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强调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支持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包括东盟国家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他指东南亚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同年10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文莱出席第16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提出“稳步推进海上合作”这篇大文章,强调双方应积极行动起来,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指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第一批落实的17个项目将用于支持海洋经济、海上互联互通、海上环保和科研、海上搜救等合作,强调渔业合作直接惠及民生,有利稳定,应当先行。

2014年3月初,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一批招标课题研究方向,其中与“一带一路”有关的便有三个,分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国边疆稳定研究;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可见有关方面对此之重视。

3月下旬,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张业遂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就“建设陆海丝绸之路”发表演讲,进一步阐述了中国高层的相关看法:

首先,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有三,即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需要;推进亚洲区域合作的需要,“一带一路”将可能成为亚洲整体振兴的“两大翅膀”,有助于连接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应继承和弘扬古丝绸之路蕴含的和平友好、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精神。

其次,“一带一路”建设应优先发展互联互通,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其初始阶段的优先和重点。陆、海两个丝路各具特色,应齐头并进,相互支持。陆上的口岸和海上的港口,陆上的道路和海上的航道,都是新丝路建设的支点和重点。

再次,有的放矢,专门作出了“四点说明”:其覆盖的国别是开放的,源于但不限于古丝路,古代陆、海丝路上的国家、中国的友好邻国都可参与;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可由易到难,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参与的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是平等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正确的理念应是共同商量、共同建设、共同受益;其只是合作倡议,中国没有特别的地缘战略意图,无意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不会干涉别国内政。


                           国际反响热烈且复杂


对于中国新一届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国际社会的关注与比较越来越多,其中有比较客观的,也有备感压力、深感失落的,而俄罗斯与美国这两家学者的反应可谓其各自代表。俄《独立报》刊登俄东方学家塔夫罗夫斯基“北京集纳山川大洋”一文,其副标题为“‘中国梦’战略得到两个新外交构想的补充”,认为“一带一路”将开创“伟大贸易通道第二春”,指中国面临东边美国“重返亚太”与排除中国的TPP,以及西边俄罗斯推出的“欧亚经济联盟”的双重挑战,因而提出该战略以便“突围”、变被动为主动,称该战略构想“绝对是习主席提出的、规模更宏伟的‘中国梦’战略的合理延伸。”

美国《华盛顿邮报》载文指,2011年时任美国务卿希拉里曾大张旗鼓忽悠连接中亚与南亚、意在振兴阿富汗的所谓“新丝绸之路”,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则令其黯然失色。美智库“全国亚洲问题研究所”的《亚洲政策》杂志在2014年1月号载文,更指美国所忽悠的“新丝绸之路”忽视中亚等国利益,无异于“白日做梦”。

此外,“一带一路”经过的多个国家的政府,均对其所蕴含的巨大商机表示出浓厚兴趣,有些还跃跃欲试、积极要求参与其中。


                         安全挑战与政治风险不容低估


首先,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在西北欧亚大陆方向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三:

一是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离主义“三股势力”再度抬头,包括中东北非乱局持续发酵,导致恐怖组织浑水摸鱼、趁乱坐大;中国境内外的“东突”暴恐势力相互勾连,在境内外针对中国目标不时制造袭击,“走出去”中国人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容易受到威胁;阿富汗即将更替政府,美国“决心”今年底“全部撤军”,阿安全局势不容乐观,并将影响周围国家。

二是中亚一些国家政局不太稳定,包括领导人的世代交替等,其相关政策存在变数。

三是大国地缘战略博弈复杂激烈,俄罗斯与美欧围绕乌克兰危机以及东欧、中亚等较量加剧,欧亚大陆“中间地带”形势不稳。

其次,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东南、西南海洋方向面临的风险亦主要有三:

一是美国不顾乌克兰危机、持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不断强化亚太军力,重点利用东亚海洋领土争端,极力扶持其盟友,企图“以邻制华”、“困龙浅滩”、遏阻中国“海洋崛起”。反映在针对“海上丝绸之路”上,美近期接连推出所谓南海、东海“新政”,对华态度明显转硬。美国务院亚太助卿拉塞尔近来一再叫嚣,污蔑“中国要在亚太复制‘克里米亚危机’”,竭力重申“履行保卫盟友义务”,喧宾夺主地“敦促中国澄清其在南海的要求”,一贯偏袒寻衅滋事、夜郎自大的菲律宾当局。而美国防长哈格尔则在访日期间为倒行逆施的安倍政权“打气撑腰”。

二是东亚海洋领土争端加剧,中国在海洋安全面临的严峻现实威胁对建设海上丝绸之路颇为不利。日本妄图长期侵占中国领土钓鱼岛,菲律宾甘当跳梁小丑、花样百出,印度强化对马六甲海峡西出印度洋的安达曼海制海权等。

三是中国海外人员安全不时遭遇不测。“3.8”马来西亚MH370航班“失联”事件已逾一月,154名中国乘客凶多吉少,近日又有赴马中国游客被菲律宾反政府武装绑架,凸显海上丝绸之路很不太平。


                            辩证统筹、稳步推进

首先,在原则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须“稳中求进”,务必坚持“五个统筹”:一是统筹周边外交与中国沿边沿海发展;二是统筹国内东、西部发展与地缘上的东、西两条线、两方向;三是统筹陆、海,既要倚陆向海,又要依海拓陆;四是统筹促进中国经济与人员“走出去”,和强化海外利益安全防范与保障;五是统筹中央统一指挥与重点发挥沿边、沿海省份积极性,防止一哄而上,在相关体制机制上有所创新。

其次,在外交上,突出重点对象,广结善缘。其中:“一带”要注重多与俄罗斯协调,积极增信释疑,促进共同复兴,争取其与“欧亚经济联盟”在某种程度上“对接”,防止西方挑拨离间与分化中俄关系。与此同时,与中亚五国、上合组织、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盟等加大沟通;“一路”要注重多与东盟尤其是对华友善国家沟通,同时与印度、巴基斯坦、海合会、阿盟、非盟等加大交流。

再次,在安全上,系统扎实推进中国海外利益安保能力建设,包括:一是对“走出去”进行分类规划指导与服务,如贸易投资经商、留学、旅游、劳务输出与工程承包等;二是强化相关情报工作,针对重点国家与高危地区开展风险评估预警;三是加快自身实力与能力建设,为“走出去”保驾护航。加大航海、航空、航天、网络等军民两用高技术研发投入,加快海外安全力量布建,在海外补给基地问题上自主创新,在敏感海域实现定期巡航与随时待命;四是大力拓展国际合作,包括反恐、情报共享、联合搜救演习等。

回顾历史,古代陆、海两条“丝路”及其对周边的开拓帮助催生了中国封建王朝的第一个盛世——西汉,其对中国长期领先于古代世界亦功不可没。展望未来,今日之“一带一路”建设与“大周边”、“大经贸”战略鸿图,必将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助力再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纪新辉煌。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副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