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日本 > 正文
张望:安倍时代的幻象
发表时间:2022-08-09 20:24 来源:国际网
对安倍来说,内阁支持率也好,安倍经济学也好,靖国问题也好,都是改造战后日本国家体制蓝图的手段,其最终核心目标是令日本正常国家化。理解安倍的对华外交,必须放在这样的脉络下才准确。其实,在安倍心中毫不掩饰对中国的轻视。安倍八年,日本并没有实现复兴。一个没有安倍的日本,对日本人来说,将是一个纠错过程的开始;而对中国来说,也意味着一个适度改善中日关系的契机正在到来。

2022年7月8日,自民党内最大派阀领袖、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奈良遇刺身亡,震惊全球。一个没有安倍的日本,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日本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首先回过头来审视安倍政治遗产的本质。

安倍二度上任之初,正值2011年日本经历3.11地震海啸与核灾。安倍意气风发地提出要让日本复兴,对当年失去自信的日本人来说是很有感召力的。2012年底,3·11核灾刚结束,安倍在选战中经常自鸣得意地向日本选民保证,自民党会比民主党更有能力应付重大危机。安倍的口头禅经常是:怎么能让那么烂的民主党再次执掌政权,那简直就是日本的“暗黑时代”。

1、复兴日本的幻象。。。

然而,2020的新冠疫情,让日本人看到安倍执政能力的真相。那些赞美安倍功绩的论调,即使在很多日本人角度来看也是极为荒唐的!在2020新冠危机中,安倍政府的抗疫政策瞻前顾后,反应迟缓,党内要员防疫下聚众喝酒,导致内阁支持率暴跌至29%,最终安倍本人旧病复发,黯然辞职。正如熟悉安倍政治内情的日本政治学者中野晃一2020年2月在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日本的内阁由一群世袭政治家族的后代(如安倍晋三,麻生太郎)把持,他们对日本一般老百姓的困苦生活毫无同理心,再加上日本官僚系统的无事主义文化,导致日本防疫和经济对策拖拉迟缓,国内自杀人数急速攀升。

至于安倍的招牌——“安倍经济学”的本质又是什么呢?2012年末,安倍晋三宣布复出竞选日本自民党总裁后不久,日本某电视台播放了一部耐人寻味的纪录片。该片追踪安倍如何在2007年辞职后潜心休养,力图东山再起。片中可见,安倍定期前往位于东京谷中的一座名叫全生庵的寺院练习禅坐,并到处参加党内聚会听学交流。据称,安倍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首任任期内的教训。他总结出:2007年政治灾难中的最大问题,是其政权运营过分直接强调修宪和安保改革,无法抓住日本选民的心。从那一刻开始,着重标榜改善日本经济,并通过改善经济来提高内阁支持率,以迂回手段向修宪目标迈进,成为了日后安倍上台后的国内执政战略主轴。

脱离安倍时代的政治脉络来讨论“安倍经济学”,显然是缺乏深度的。当年很多头脑冷静的日本观察家早已留意到,所谓“安倍经济学”,或许在一定程度上结束了通缩促进了日本的出口,但并没有尝试从根本上改革不合时宜的经济社会制度以提升日本的生产力(如检讨制约人才流动的日式终身雇佣制度),也沒有顧及到如何令財富分配惠及基层普罗大众。更重要的是,安倍也许从一开始就对改善日本经济兴趣不大,因为“安倍经济学”只是手段,以修宪为目标的“安倍政治学”才是根本,才是安倍时代的本质!2022年春,有日本在野党议员在国会气愤地指出,安倍在国际上吹嘘日本的存在感,但安倍执政下的日本的真相是:日本的GDP(以美元计算)和民主党执政时期相比不升反降,从2012年的6.2兆美元降到2019年的5.08兆美元,这算是哪门子的日本复兴?至于涉嫌安倍时代的各种以公谋私,篡改公文的政治丑闻,那就更不用说了。

不得不承认,安倍的政治目标最终实现了。2015年7月16日,在国会外10万多日本民众的抗议声中,由执政自民党控制的众议院强行表决通过了安倍政权提交的10多项安保改革法案,为自卫队的海外派兵松绑,标志着战后日本防卫政策的重大转折点。

2、对华友好的幻象。。。

关于安倍的对华外交,有论点认为,他在任期间有助于中日关系的改善,为中日友好作出了贡献。但这样的分析未免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了安倍的动机。或者说,这样的分析,缺乏对安倍对华外交本质的洞察力!

极为熟悉安倍内情的日本时事通信社资深政治记者田崎史郎在其2014年的著作《安倍官邸的真相》(讲谈社,2014)中指出,安倍的现实主义外交手腕不拘泥于意识形态,灵活多变,但安倍在历史认识上和日本的右派走的很近,在历史问题上和中国,甚至与美国存有内在的价值冲突(2013年的靖国参拜令美国奥巴马政府也看不过去,发声批评安倍)。

安倍处理中日靖国问题,就是这一善变的现实主义外交方针的体现。2006年9月,安倍首次当选日本首相。这个自民党内货真价实、否定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鹰派上任,曾引起海内外舆论的警惕。然而,正是这个被视为极端危险的政治家,在任期间却停止参拜靖国神社,上任后不久即实现了中断已久的中日首脑会谈。

日本资深政治记者清水真人在《首相的挫折》(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2009年)一书中,引述安倍政权前官房副长官下村博文回忆称,安倍当年在靖国问题上的妥协和2007年参议院选举策略有关,安倍当年原本的国内政治目标是任首相两期,执政6年。当年策划改善对华关系的外务省事务次官谷内正太郎(后为日本首任内阁官房国家安全保障局局长)在其回忆录《外交的战略和志向》(产经新闻社,2009年)中写道,2006年2月,他和中国副外长戴秉国在第四次中日战略对话后,曾就安倍访华的可能性和中方作非正式沟通。谷内游说中方安倍目前不明言参拜或不参拜,其实犹如走钢丝般危险,受到来自日本国内左右派的批评,如果中国拒绝安倍访华,安倍将更有借口参拜靖国。

然而,当安倍国内政局稳固后,其个人对中国的强硬色彩就显现出来了。2013年12月26日,安倍突然参拜靖国神社。这次参拜能够实现,其前提是因为安倍带领自民党赢得了2012年众议院选举和2013年参议院选举,令其在日本国内政治达到权力巅峰。此外,2007年和2020年卸任之后,安倍年年参拜靖国神社,对中韩两国毫无忌怠。

对安倍来说,内阁支持率也好,安倍经济学也好,靖国问题也好,都是改造战后日本国家体制蓝图的手段,其最终核心目标是令日本正常国家化。理解安倍的对华外交,必须放在这样的脉络下才准确。那么,安倍真正的中国观是什么?在他首本著作《迈向美丽的日本》(文艺春秋,2006年)中,安倍毫不掩饰对中国的轻视。在书中,安倍讽刺日本的中国问题专家都和中国“堕入了情网”,日本应该多和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加强关系。

2022年奈良街头的子弹,结束了安倍的政治生命,也结束了安倍时代的幻象。日本人是时候醒醒,重新面对现实:安倍八年,日本并没有实现复兴。受核灾袭击的东北沿岸各县一片萧条,而首都东京却沉醉在安倍制造的幻象之中。一个没有安倍的日本,对日本人来说,将是一个纠错过程的开始;而对中国来说,面对一个比安倍相对温和的岸田,也意味着一个适度改善中日关系的契机正在到来。

(作者为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教养学部准教授,文章转自“海外看世界”)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