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无核化从本质上来看,既属于防止核扩散范畴,也是世界和平安全和战略稳定问题。可半岛无核化持续30年未能解决,并随着朝美对话长期停滞。在此形势下,声明会给半岛无核化进程带来何种影响和变化,笔者认为:大国承诺对半岛无核化有益但推动力有限;重申防核扩散表明美不大可能对半岛无核化“放水”;联合声明对中美半岛无核化合作也有重要启示,实际上等于开了一个好头。 |
1月3日,中、俄、美、英、法五核国领导人首次共同发表《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这是一个注定会载入国际政治史册的重大事件。 联合声明将避免核武器国家之间爆发战争和减少战略风险作为“首要责任”,强调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重申“不将核武器瞄准彼此或其他任何国家”,承诺坚持防扩散、维护和遵守双边多边军控协议以防止军备竞赛和军事对抗。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联合声明有助于建立相互信任,防止核战争、减少冲突风险、维护全球战略稳定,进而对于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也具有积极意义。 应当指出,联合声明的发布者是联合国“五常”,声明内容事关全球战略稳定、防止核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因此其意义和影响必然是全球性的,绝不限于五核国。尽管声明未直接涉及其他已经拥有核能力的国家,但在防止核战争、不扩散、避免军备竞赛和冲突等重大议题上,这些国家也不能置身事外;如果留下死角和空白,联合声明强调和重申的那些目标和原则就会沦为空谈。 应该说,无论从全球意义还是问题适用性角度来看,不管有关国家是否承认和接受,联合声明都涵盖和适用于五常以外的所有有核能力国家,对其核政策、核行为必定会产生重要影响。 半岛无核化从本质上来看,既属于防止核扩散范畴,也是世界和平安全和战略稳定问题。由于种种错综复杂原因,半岛无核化持续30年之久未能解决。在这种形势下,联合声明会给半岛无核化进程带来何种影响和变化,很值得探讨研究。笔者对此提出如下初步看法。 一、大国承诺对半岛无核化有益但推动力有限 联合声明强调核战争“打不赢”“打不得”,表明核五国基于对核战争毁灭性后果及“核战争无胜者”的认识,共同做出不打核战争的政治选择,这显然有助于防止核武器国家之间因战略互疑而爆发核战争。一旦发生或卷入核战争,没有哪个国家会侥幸地全身而退并正常生存。因此,五核国防止核战争的政治意愿,符合包括半岛在内的全球利益。 为了防止核战争,联合声明重申“不将核武器瞄准彼此或其他任何国家”,“其他任何国家”当然包括朝鲜,这对朝鲜争取安全保障有利,对推进半岛无核化进程也是利好。 美国是朝核问题产生的“始作俑者”,没有美国的敌对政策、武力威胁特别是核战争威胁,朝鲜不可能走上核武装道路。朝鲜屡次声明,其发展核武器的目的就是应对美国的核战争威胁,“以核护和”是朝推行核计划的根本宗旨。美国通过联合声明重申其核武器不瞄准包括朝鲜在内的“其他任何国家”,所产生的影响肯定是正面的。如果美国的承诺确能落到实处,没有了美国的核战争威胁,朝继续坚持“以核护和”就失去了必要,在无核威胁的外部环境下,半岛无核化进程自然会顺利许多。 问题在于,美国作出的承诺能否让朝鲜相信。美国的霸权政策、霸凌作风、冷战思维根深蒂固,言而无信、出尔反尔习以为常,在核政策上至今拒绝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并且积极升级其核体糸,推进核武小型化、实战化。美国如不改弦更张,彻底抛弃上述错误行径和惯习,很难会让朝鲜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在安全得不到可靠保障的情况下,无核化也就失去了动力。 联合声明将核武器的作用限制为“防御”和“威慑”,即不把核武器作为战争遂行手段,这当然有助于减少核战争危险。但同时也应看到,各国所处境况不同,对这一点的认知和感受也天壤之别。美国核武器和常规武器两大优势兼具,即便真的不把核武器用于可能发生的战争,对战争结果也不会产生根本性影响;反之,朝鲜要是被束缚住手脚,特别是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放弃核武器,结局又会如何?朝把核遏制力视为“护国宝剑”,并且与美国针锋相对。 显然,美国光靠不打核战争、不瞄准他国的口头承诺,远不能消除朝的安全忧虑,朝不可能仅凭美的一纸空头支票,就轻易放弃倾注巨大代价好不容易才掌握的核遏制力。真正的解决之道是抓住朝鲜安全关切这一核心和本质,并行推进半岛全面无核化与构建半岛持久和平机制。只有让朝鲜确信其主权与安全能够得到可靠保障,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二、重申防核扩散表明美不大可能对半岛无核化“放水” 五核国在联合声明中表示“坚信必须防止核武器进一步扩散”。防扩散问题在声明中虽然只有这一句话,但其内涵及现实和长远意义非同寻常。 “五常”以外国家拥核不为国际法所接受,但却始终无法遏止,并有持续抬头之势。恐怖势力和“不负责任国家”掌握核武器,严重危及世界安全,增加爆发核战争的危险。联合国大会1968年6月通过《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其基本宗旨就是阻止核武器扩散、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此次五核国再次重申防止核扩散,具有强烈针对性和重要现实意义。 朝鲜于1985年加入《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2003年1月宣布退出,从国际法角度看,朝不受条约约束,但这并不能够改变其拥核的性质,国际社会推进半岛无核化的实质也是要遏止核扩散。一直以来,日本和韩国内部主张“自主核武装”的声音此起彼伏,必须引起高度警觉。 作为朝核问题的制造者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美国是否坚定坚持核不扩散立场,对半岛无核化前途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只要美国守不住“禁止线”,半岛无核化必定全线崩溃。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内部确实有一股比较活跃的“逆防止核扩散”思潮。“承认现实论”“美朝交易论”以及“对朝管控论”等,就是这种思潮的代表性政策主张。此类主张的核心是以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需要为出发点,以“朝鲜不可能放弃核武器”的判断为理由,主张通过美朝之间的“务实交易”解决问题,即:以朝承诺核武器不指向美国、冻结核导弹开发为条件,默认朝鲜实际拥核现状,由“胁迫朝鲜弃核”转变为对朝核武器实行“管控”,借此消除朝核对美威胁、确保美国战略主导地位,甚至怀有将朝纳入对话战略,分化中朝、“联朝制中”的妄想。 对半岛无核化实行“放水”的主张在美国时隐时显,在美对朝政策无法打开局面情况下尤为突出。就在不久之前的2021年11月3日,美国兰德公司推出一篇题为《如何以不逼迫朝鲜弃核方式应对朝鲜核威胁》的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运用安全承诺换取朝鲜弃核”和“通过经济制裁逼迫朝鲜弃核”的办法已经完全失效,目前“唯一可行的选项”是“承认朝鲜有核国家地位”,在此基础上,通过谈判“确保朝鲜核威胁处于可控范围内”。这显然是给无力打开美朝对话僵局的拜登政府支的一个“损招”。 截至目前,尚未发现拜登政府有接受上述“逆防止核扩散”主张的迹象,尤其是美国同意在五核国联合声明中写进强调“必须防止核武器进一步扩散”的内容,这表明美国不大可能轻易放弃半岛无核化目标。这主要是因为,朝鲜核导弹目前不但已能覆盖美国盟友及其海外基地,而且能够打到美国本土,对美已经构成“实质性威胁”。更何况美国对朝敌视、不信和警惕根深蒂固,在这种情势下,很难想象能够容忍朝鲜拥核。 除了上述两点看法,笔者认为,五核国发表联合声明对中美半岛无核化合作也有重要启示,实际上等于开了一个好头。 在美国坚持遏华政策、中美战略竞争激烈,同时俄美对立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美、英、法同中、俄首脑仍然可以共商防止核战争的大事,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取得多项共识并发表了联合声明;特别是,美方同意并采纳了中方相关重要建议,中国得以发挥“有力的引导作用”和“重要的推动作用”。个中原因除了中俄两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方案的“含金量”等因素之外,同时也充分说明,竞争与合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并存,在复杂严峻国际形势下,大国之间的战略沟通合作不但更有必要,也有足够的空间。 变换视角,由此及彼思考可知,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半岛问题。中美在半岛问题上曾经有过较好的合作,对于稳定半岛局势、推动半岛无核化发挥了积极作用。这种合作关系自特朗普上台开始受到破坏,并且愈演愈烈,一直持续至今,对半岛无核化进程带来严重阻碍。朝美无核化对话长期停滞的原因很多,无可否认,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中美关系恶化造成沟通合作渠道梗阻。 毋庸置疑,没有强有力的国际合作、特别是中美之间的全面、深入合作,要想实现半岛无核化是不可能的。当前,为了尽快打开长期持续的对话僵局,推动半岛无核化进程早日重上正轨,中美合作显得愈益重要而紧迫。国际社会期望以五核国发表防止核战争联合声明为契机和动力,中美半岛无核化合作能够早日得到恢复和发展。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中国亚太学会朝鲜半岛研究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