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德法均已提出自己版本的《印太战略文件》。两相比较,德国版的“印太战略”涉及了全方位的众多领域,核心词是合作,因而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而法国版的“印太战略”集中在安全防务方面,因此更具攻击性。无论哪种战略,都已证明,印太地区已成为欧洲国家愈加关注的焦点和争相介入的区域,因此,印太地区势必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中心。 |
最近,法国在印太地区活动颇多,7月底法国提供的首批5架“阵风”战机交付印度军方,9月10日法国武装力量部部长帕利访问印度出席“阵风”战机交付仪式,此前一天法国同印度和澳大利亚举行三边框架下的外交部高官级的视频会议,聚焦印太地区合作。这些外交举动表明,法国正加强对印度-太平洋地区安全事务的介入力度,法国版的“印太战略”正在显现。 法新社报道,帕利9月10日对印度进行了闪电访问,访问一大亮点是参加首批五架法国“阵风”战斗机移交仪式,这批战斗机是印度军方向法国订购的36架战机的一部分,法国已于今年7月底交付印度军方。 一、印度是法国“第一战略伙伴” 媒体注意到,帕利在位于与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和中国边境接壤的印度北部阿姆巴拉空军基地观看印度飞行员驾驶法国战斗机的展示表演。帕利发表讲话时强调,“今天,我们为印度和法国之间的防务关系书写了新的篇章”。印度国防部长拉格纳特·辛格早些时候发推文表示,法国武装力量部长访问印度“反映了法印防务伙伴关系的紧密,印度空军装备‘阵风’战斗机对印度来说意义重大”。 帕利此次出访随行中有与“阵风”战斗机有关的所有企业,其中包括达索、赛峰、欧洲导弹集团和达雷斯公司的负责人。显然这次访问的重要目的是向印度推销法国的军工设备,推进两国的军火工业合作。 目前印度正在大力发展一项大规模武器装备现代化计划,投入资金高达1300亿美元。印度不但需要更新飞机,还有潜艇、军舰、轻型武器、无人机以及网络防卫设备等。印度已经从美国购买了军用直升机,从以色列购买了精确制导武器,而且还从俄罗斯购买了S-400防空导弹。法国希望参与印度军备现代化项目,并结合印度政府倡导的“印度制造”与印企合作签署其他相关合同。达索希望未来能中标印度空军的110架“阵风”战斗机和海军57架“阵风”战斗机的采购项目。 法国向印度提供先进装备已有多年,2005年曾与印度签订合同,向印度提供6艘“鲉鱼”级常规潜艇。潜艇由法国提供技术支持,印度马扎冈船坞有限公司负责生产,项目总投资约40亿美元。第一艘潜艇“虎鲨”号于2017年12月入役,但比预定时间晚了大约6年;2号艇“汉德里”号2019年9月入役;3号艇“卡兰杰”号正在进行海上试验;4号艇“维拉”号正在进行舾装;最后两艘还处于建造阶段。 2018年3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新德里时强调:“法国将成为印度在欧洲的第一战略伙伴”。印度总理莫迪则表示,印度把法国视为最可信赖的盟友之一。两国这种特殊关系不仅体现在军火销售上,而且两国军队之间确立了定期联合军演机制。1998年两国建立战略伙伴框架后,确定了双方海军、空军以及海空军定期联合军演机制。2018年3月,法国和印度在阿拉伯海域举行代号为“伐楼拿2018”的第一阶段海上联合军演,随后在印度金奈海域和法属留尼汪海域进行该演习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演练。2019年5月,法国“戴高乐”号航母特混编队和印度海军在印度果阿附近海域举办代号为“水神”的海上联合演习。这是法印两国海军举行的规模最大的演习,双方均首次派出航母参加。 “军售”和“军演”支撑着法印特殊关系的存在并将其不断推进。 二、法印互有战略需求 法印两国特殊关系以军事合作为重点,这是双方在印太地区互有战略需求的结果。 从非洲东海岸到美国西海岸广阔的印太地区,占世界人口的60%和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法国在印太地区拥有七个海外省和海外领地,国土面积46万平方公里,经济专属区900万平方公里,这里还居住着160万法国公民。因此,法国自认为是“与印太安全形势发展变化息息相关的印太大国”(引自《法国印太防务战略报告》)。 对于印度而言,印度洋是其“后花园”,他人不得染指。中国在这个地区的“出现”被视为对印度安全的潜在威胁。于是,印度把法国当作在印度洋对付中国的盟友。印度的影响力主要在印度洋东部,而印度洋西部的控制权在法国手中。印度总理莫迪曾明确表示,印度把法国视为最可信赖的盟友之一。马克龙2018年3月访问印度取得重要的成果是两国签署了一项安全协定,作为两个分别在印度洋东部和西部拥有军事基地的大国,将允许对方军舰使用自己海军基地。 印度显然成为法国“印太战略”的重要战略支点。 三、“法-印-澳轴心”的背后 帕利访问印度的前一天,即9月9日,法国和印度、澳大利亚举行了三边框架下的外交部高官级视频会议,法国外交部秘书长德拉特、印度外交秘书什林拉和澳大利亚外交部秘书长孙芳安参加会议。法国方面对这次三边会晤保持低调,而印度则做了详细报道。印度外交部在会后发表的声明中说,“此次对话的核心是加强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合作,目的是发展三国间相互牢固的双边关系,协同加强各自的力量,确保印太地区的和平、安全和繁荣,并以规则为基础”。这次会议确定了三方的对话机制,决定每年举行一次对话,讨论印太地区的经济、地缘战略挑战及合作。 法国与印度、澳大利亚举行三边会议聚焦印太合作,并形成机制,这是落实马克龙两年前所提出的由法国、印度和澳大利亚三国组成的“印度洋-太平洋轴心”(简称“印太轴心”)计划的一部分。2018年5月,马克龙对澳大利亚进行访问。马克龙在访问期间,提出建立一个“巴黎-新德里-堪培拉轴心”的设想,目的是维护这个地区“基于规则的秩序”。他表示,“任何国家都不能主宰印太地区,法国、澳大利亚以及民主的印度一道有责任共同保卫该地区不受‘霸权主义’影响”。 国际评论普遍认为,法国的这一倡议旨在制衡中国在这一地区日益增长的实力和影响力。《澳大利亚人报》报道说,马克龙承诺与澳大利亚合作,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建立一个新的战略“轴心”,“以平衡中国在该地区的发展”。这就是法国版的“印太战略”。 2019年5月法国发表的《法国印太防务战略报告》对马克龙的“印太战略”做出了解释。报告说,近几年来,随着国际战略重心的东移,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的迅速崛起,印太地区在国际地缘战略中的地位日趋重要,特别是美国特朗普政府提出“印太战略”后,法国积极调整印太政策,推出印太防务战略,以彰显法国在印太地区的存在,从而在新的地缘战略中拥有自己的话语权,重塑大国地位。报告强调,法国将在采取自主和主权行动的同时,积极推动多边安全努力,加深与区域主要伙伴(美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欧洲伙伴的合作。 四、德国跟进,提出“印太准则” 9月2日,德国外交部发布了题为“德国-欧洲-亚洲:共同塑造21世纪:德国政府对印太地区采纳政策准则”(简称“印太准则”)的政策文件。这一文件的出台使德国成为仅次于法国的第二个拥有明确印度洋-太平洋战略的欧洲国家。 默克尔总理作为欧盟轮值主席,提出德国版本的“印太战略”实际上是为欧盟制订“印太战略”提供蓝图。 德国在《印太准则》并不是法国版“印太战略”的复制。第一个重大差别是德国文件提到的“印太”,是指整个太平洋和印度洋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其中自然包括中国和美国,这是一个“泛印太”概念。而法国的“印太战略”中的“印太”是指两大洋的狭窄概念。 第二个差别是,法国的“印太战略”集中在安全防务方面,应对目标主要是中国。而德国的“印太战略”则把对华政策放在整个印度洋和太平洋区域的战略空间里来看,继续和中国开展各领域的合作,同时拓展和深化与东盟、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合作。 简言之,德国版的“印太战略”涉及了全方位的众多领域,核心词是合作,因而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而法国版的“印太战略”集中在安全防务方面,因此更加具有攻击性。无论哪种战略,都已证明,印太地区已经成为欧洲国家越来越关注的焦点和争相介入的区域,因此,印太地区势必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中心。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