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观点探索 > 正文
张燕生:下一步的世界经济一定会比现在更差!
发表时间:2020-05-27 17:07 来源:国际网
由于目前的稳定仅为第一阶段,未来有可能发生不确定的冲击,所以下一步的世界经济会比现在更差。同时,在疫情的背景下,全球制造业回流的行动再次搬上日程,国家间的贸易壁垒将加深外资撤离中国的考虑。尽管此次新冠疫情对全球的产业格局以及中国产业的配置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武汉可能成为未来产业链布局变化的战略支点之一。目前激进全球化受到了阻力,中国正在积极推动新兴的、渐进的、适度的全球化,但它还是很难逆转当前的逆全球化趋势。

目前的稳定仅为第一阶段,未来有可能发生不确定的冲击

美联储目前基本已经把能用的工具都拿出来了。现在,美联储和美国总统在下一步如何走即是否要动负利率的问题上存在分歧。美联储主席认为目前已经达到了0利率,还不到动负利率的时候。这个分歧主要在于他们各自对未来经济发展前景的看法,即考虑现在的世界经济是否是最差的情况?我认为绝对不是,下一步的世界经济一定会比现在更差。

原因很简单,第一,疫情趋于稳定的地方是否会发生反弹情况?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或者欧洲,如果出现了反弹情况,还是否要实行隔离措施?

第二,全球经济衰退已经是定局,未来全球衰退是否会发生债务危机?如果发生债务危机,那么疫情的反弹和债务危机叠加,是否会将世界经济再一次推向衰退?

第三,大国是否会发生新的贸易摩擦?如果大国发生新的贸易摩擦,那么疫情控制住的地区是否会再次发生疫情的反弹和蔓延?再加上一些国家有可能会发生债务危机以及新的经济冲突等情况,那么仅仅是一次贸易摩擦就可以把2019年从3.9打到2.9。

当这一系列的事情发生以后,美联储还能做什么,是否就要搞负利率?美国是否需要更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这时,美联储再加大量化宽松的力度,推行负利率政策,通过不断印制美钞进一步加大政策刺激的力度,那么未来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谁都不知道。所以,我认为现在一定不是最坏的情况。如果这些不确定性的事件一波接一波发生,美联储还能做什么?不但是考虑推行负利率,而且还要考虑是否要加大政策刺激?负利率和政策刺激叠加起来,可能会导致流动性泛滥,产生包括失业、社会不稳定等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未来变得更加不确定。因此,现在美国的股票市场和全球金融市场从动荡转向相对稳定,但这仅仅是第一阶段,未来还是有可能发生不确定的冲击。

美国医学的权威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主席都曾很肯定地说,疫情第二次反弹和反复肯定会发生。当然特朗普不承认,他认为他们说的太悲观了。目前美联储已经实行了相当力度的政策,现在看起来好像起了一定成效。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现在是否实行负利率的政策的问题,美联储可能还是会比较审慎一点。

国家间的贸易壁垒加深外资撤离中国的考虑

在疫情的背景下,全球制造业回流的行动再次搬上日程。但是,中国在联合国产业目录中的产业门类是最齐全的,中国拥有全部产业的大中小类的门类,而且多个产品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率在这些大国中也比较高。

因此,中国是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在中国投资的制造业中,有中国的企业,也有美国、欧洲、日本等多个国家的企业,也就是我们称作的国际工序分工。所谓国际工序分工就是一个产品不同的工序、不同的环节,都在中国或者世界不同的地方组装、完工。也就是说,中国的产业体系、产业链和供应链是在全球化条件下形成的,是在IT革命条件下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形成的。因此,中国产业链的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大中小都是一体化的。在通讯和运输革命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条件下,供应链可以做到及时供货,不用库存,这样的供应链就不会有大的风险。否则,怎么能够做到没有库存?怎么能够说有的零部件有可能来自于拉美,也有可能来自于东亚,也有可能来自于非洲?这样的国际分工就形成了地球村,继而形成相互依存的产业链,而且效率高到可以做到零库存的程度,因为这相当于生产线所需要的零部件,相应的供货商都会准备好。零库存的程度,企业成本是最低的。

所以,目前的变化有三个,第一,逆全球化。例如,中美之间5000多亿中国输向美国的产品,4000多亿美元都加征了25%和7.5%的关税。这时,产业链和供应链就很麻烦,因为从中国生产卖到美国就有25%的关税。

第二,前一轮叫IT革命,现在叫AI革命。AI革命和IT革命不一样的地方在于,IT革命是一个产品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生产。AI革命则是要满足碎片化、分散化、本地化的需求,它的产业链、供应链很短,但是弹性很强,调整起来很快,而且非常分散和本地化。

第三,新冠疫情打击。哪个国家参加全球化的程度越深,物流和供应链的效率越高,在全球中间技术复杂性分工做得越好,新冠疫情对谁的打击就越大。所以,过去40年人们认为合理正常产业布局的规律、逻辑都改变了。比如关税,美国25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中间有60%属于外资。外资在中国要把产品卖到美国去,就要面临25%的关税墙,如此一来,这些外资就必须要考虑是不是要继续留在中国。

武汉有可能成为未来产业链布局变化的战略支点之一

这次的新冠疫情以后,各国渐渐意识到安全比效率重要,公共利益比经济利益重要,本地化比全球化重要。在这种情况下,过去40年到中国投资的企业,现在就必须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还愿不愿意留在中国,尤其是在中国国内动不动就面临科技战、关税战和规则战,那么到哪里比较安全?离开中国肯定就安全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可以看到新冠疫情对全球的产业格局以及中国产业的配置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会是什么样的变化?我个人认为,这次新冠疫情的重灾区是武汉,武汉就有可能成为未来产业链布局变化的战略支点之一。

未来当中国的外需大规模萎缩时,这时要考虑是否要扩大内需,而武汉处于内需市场的中心位置,它离任何一个市场的半径都是最短的。这样一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企业,在中国的布局可能会把武汉考虑内需市场最重要的战略支点。所以今后从安全的角度来讲,很多的产业链、供应链都会回归到本土,而回归到本土,武汉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可能将成为非常重要的区域。

第二,现在东亚、中日韩和东盟的疫情率先趋于稳定,那么东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也趋于稳定。但是目前最大的不确定性是,过去东亚的市场是在欧美。我们在东亚地区生产,但是卖到欧美。现在欧美疫情发作,因为无法运输或者分销,他们减少订单甚至毁约原有的订单。在这种情况下,东亚地区的产业链趋于稳定,供应链得到畅通,价值链得到提升,但是却面临着没有订单的局面。这样一来,东亚地区要想解决订单问题,必须合作抗疫、合作扩大内需、扩大消费投资。整个东亚地区的疫情稳定,渐渐全面复工以后,才能解决订单问题。

另一方面,过去东亚地区的很多技术和关键零部件都靠欧美,但现在欧美断供,关键的原料、零部件、元器件以及设备都没有了,那怎么办?那只有停工或者解决这个问题。所以,现在就要考虑是否需要全面启动备胎计划。备胎计划的含义是,过去东亚地区不是不能生产这些缺少的部件,只不过做的可能没有欧美好。过去可以从美国和欧洲买到,自己就不需要生产了。但是现在从美国和欧洲买不到怎么办?那么东亚地区的头部企业就会通过加大订单、培训以及技术方面的支持,完善以本地企业为主的配套体系。

所以,今后的产业结构将趋向本地化、区域化、分散化。而东亚地区率先取得了战胜疫情的阶段性胜利,可以趁这个时空差,加强区域合作,提升自身技术、扩大内需等等,为未来发展创造利好条件。但是解决产业链、供应链的问题是未来对东亚地区的一个挑战。

全球化只解决了效率问题,却加剧了国内乃至全球的不公平

疫情之下,逆全球化肯定会成为一个长期的趋势。首先,哈佛大学的丹尼·罗德里克提出了“全球化三元悖论”来解释逆全球化的原因。“三元悖论”的意思是,全球化的背景下,要实现经济的自由开放,要实现政治自由,那么就必须要放弃一部分经济主权。而放弃本国的经济主权之后,如果全球的治理存在着缺口、缺陷、赤字,这样一来,这个国家在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就会遇到很大的问题。

全球化有三个推动力即创新推动、开放推动、市场化推动。这三个推动力只解决了效率问题,但没有解决公平问题。它解决不了国内的公平,国内的不公平加剧、全球的失衡加剧、“东升西降、南升北降”国际格局的变化。

所以全球化实际上从来没有走远。三、四十年前就由于国内不公平的加剧、全球失衡的矛盾加剧、以及国际格局、国际实力和国际秩序的冲突加剧,最后造成失衡恶化的经济现象。上一次这种恶化的结果是两次世界大战,经济的大萧条,导致全球贸易萎缩66%,全球债务链的中断导致德国经济崩溃,德国陷入恶性的通胀。目前的逆全球化实际上有一点像上个世纪20年代、30年代的场景。

全球化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西方主导的激进全球化,一步到位,一揽子推动。另外一种是中国和东方人推动的渐进的、适度的全球化。东方人、中国人把全球化看作是一个生态体系,有3岁、有8岁、有12岁的阶段。而现在激进全球化受到了阻力,逆全球化的趋势将很难逆转。中国正在积极推动新兴的、渐进的、适度的全球化,但是它毕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当前的逆全球化趋势还是很难逆转。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目前受到阻碍只是成长的烦恼

我个人认为,人民币作为全球的储备货币,它的份额是在缓慢地持续上升。中国人做事都遵循渐进的、适度的原则,一步一步做事,因此,人民币在全球作为储备货币的份额或者国际交易结算中间的份额其实在渐渐持续上升,但是这个持续上升的趋势在以一个曲折的方式上升。

当美国出现危机、美国发生泡沫破灭等情况时,资本流动离开美国成为全球的趋势之一。这时,人民币投资中国和人民币的境外使用的需求就是上升的。但是当美国经济恢复到一定程度时,美国开始撤出量宽、货币政策实现正常化,这时,资本又开始流入美国。毫无疑问,此时人民币的境外使用、储备货币的使用就会下降。

目前中国抗疫率先成功,中国今年的经济仍然有可能正增长。按照IMF预测,今年中国经济的增速为1.2%,明年是9.2%,而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等国家均为负增长的。这样一来,各国人民会发现人民币的稳定性,因为人民币的背后有稳定的实体经济、稳定的中国经济,考虑到这些,人们就会更加接受它。

从长趋势看,人民币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份额,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货币的稳定一步一步上升的。但由于人民币在可兑换方面以及境外人民币使用方面的产品还不够丰富,市场的工具不够多。这样一来,人民币作为货币来讲,它的保值、增值以及货币的流动性可能都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全球各大央行持有人民币还是比较审慎的。

我个人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实际上是一个成长的烦恼、一个历史耐心,只要把时间放得越长,人民币在世界就会越来越受欢迎。因为人民币背后有着币值稳定、经济稳定以及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的支持,所以,我个人认为人们会一步一步接受它。我对人民币国际化还是很有信心的,但是它的发展趋势是一个曲折的、长期的、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和风险的过程。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文章转自网易研究局)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