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正文
兰顺正:“极限施压”下,伊朗与伊拉克走近趋势明显
发表时间:2019-05-31 19:39 来源:国际网
由于美伊不想真正动武,他们需要第三方来提供调解和缓冲作用,而伊拉克这时站在两国之间充当调停者的角色,在缓和局势的同时还可借此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所以,未来两伊出于各自的需要会继续相互走近,而美国也会对这种趋势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近日,伊朗与伊拉克这两个中东邻国走近的趋势愈发明显。

连日来,美国的“极限施压”可谓步步紧逼,继派出航母和B52轰炸机后,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增派1500名美军到中东地区。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同时宣布,将绕过国会直接向中东盟友出售军备,以遏止伊朗在中东地区的恶意行为。而不甘坐以待毙的伊朗则通过各种手段予以反击。

在军事领域,伊朗总统鲁哈尼强调称,即便美国轰炸伊朗,伊朗也不会屈服。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副司令阿里·法达维表示,整个波斯湾都已经完全在伊朗军方的控制之下。另据报道称,伊朗军事指挥部顾问穆尔蒂扎·科尔巴尼表示,伊朗可以用“秘密武器”击沉美国军舰。

除了秀肌肉,伊朗也在外交领域突围。一方面,伊朗对于“伊核协议”仍然保持一定的积极态度,从而争取那些还在协议之中的国家,如俄罗斯、中国等国在国际社会的支持。另一方面,伊朗则积极奔走于自己的周边邻国,希望避免在中东地区被孤立,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国家就是伊拉克。

25日,伊朗外长扎里夫抵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开始对伊拉克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25日下午,扎里夫会见伊拉克总理阿卜杜勒-迈赫迪和总统萨利赫,讨论了双边关系和地区形势。扎里夫在随后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伊朗希望与地区国家建立一种更为平衡的关系。为此,伊朗提议和周边国家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而伊拉克的反应也很热烈,哈基姆表示,伊拉克反对美国对伊朗实施制裁。他强调,伊拉克与邻国伊朗站在一起,经济制裁是无用的,给伊朗人民造成了巨大苦难,因此伊拉克反对这种封锁。两国的“亲密”可谓不言而喻。

两伊的走近并非一朝一夕,而是有着深刻的基础。过去两国曾为死敌,上世纪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让双方都伤亡惨重。但是2003年萨达姆政权的垮台,为两伊关系的好转提供了契机,伊朗开始向伊拉克施加影响力以争取化敌为友。

首先在经济方面两伊来往密切。跟据2013年-2014年的世界统计年鉴,2013年两伊之间的贸易总额为63.5亿美元,2014年贸易总额达到了75.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8.6%。2015年伊朗海关数据显示,伊拉克是最欢迎伊朗产品的市场,占据伊朗贸易顺差的46.3%。伊拉克是伊朗的第二大出口国,占总出口的17.27%。

其次,在政治和军事领域,伊朗对伊拉克的影响同样不小。伊拉克伊斯兰最高委员会(简称ISCI)是伊朗的政治盟友,赞同霍梅尼的政治理念,要建立由乌里玛掌控的伊斯兰国家。伊斯兰达瓦党是伊朗在伊拉克的第二大政治伙伴,达瓦党现任领导人努里·马利基始终与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保持密切关系。

伊朗支持的主要什叶派武装力量是最高委员会的武装部队巴德尔组织和萨德尔派。巴德尔组织由伊朗革命卫队训练和武装,两伊战争期间与伊朗军队协同作战。2003年后大批成员从伊朗返回伊拉克,据称许多人随后加入了伊拉克安全力量。而萨德尔派则强调要在伊拉克中南部建立与伊朗伊斯兰政治体制相似的由教士力量主导的政府,与伊朗政府和宗教界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2011年12月美国从伊拉克撤军,之后伊拉克与伊朗的关系迅速升温,还组成了什叶派为主的伊拉克政府。叙利亚内战爆发后,伊朗通过伊拉克领空向叙利亚巴沙尔政府提供大量军事物资和装备援助。而伊拉克对叙利亚的立场也似乎更接近伊朗,而非美国。当IS开始在中东崛起,两伊迎来关系发展的高峰时期。本来就因为战后重建而不堪重负的伊拉克政府更加靠向伊朗,两伊之间在各方面都加强了联系。早有传闻称,当IS在伊拉克肆虐之时,正是伊朗武装力量的介入,伊拉克政府才能扭转战局。

另外,此次伊拉克不但在外交场合声援伊朗,而且表示如果需要,伊拉克可以在美伊两国间发挥调解作用。伊拉克“热心”的背后,除了历史原因,也有着自己的现实考量。

不难想象,一旦美国与伊朗真的爆发大规模冲突,那么近在咫尺的伊拉克是难以独善其身的,一直身处战乱中的伊拉克对此当然心有余悸,绝对不希望烽烟再起。而且,从目前的情势来看,美伊也都不想真正动武,特朗普政府显然无意于将过多的精力重新投入中东,所以在施压的同时还不时放出谈判的口风。

而深知实力不及美国的伊朗更加不愿走极端,如此次在出访伊拉克的过程中,扎里夫就表示伊朗“不希望任何军事升级,并且愿意接受有助于缓解局势的提议”,典型的硬中带软。在这种形式下,美伊都需要第三方来提供调解和缓冲作用,而伊拉克这时站在两国之间充当调停者的角色,在缓和局势的同时还可借此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

综上,未来两伊出于各自的需要会继续相互走近,而美国为防止把伊朗逼得过紧,也会对这种趋势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作者为远望智库特约研究员、察哈尔学会研究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会员,文章转自中国网)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