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正文
张志新:美俄互相伤害,真的停不下来?
发表时间:2017-08-30 16:48 来源:国际网
奥巴马政府末期,美战略界就出现反思的声音,认为美俄危机出现的根源在于将俄罗斯“逼入死角”,未来要想缓和关系还应自我“解套”。特朗普上台后,他意识到打开对俄贸易关系,有利于实现美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但他的错误之处在于,太急于缓和对俄关系且外交手腕粗糙,不仅违反美国长期以来的外交规矩,也让建制派担心他可能被俄罗斯要挟。显然,特朗普仍在寻找一切机会,重塑与俄罗斯的关系,只是国会留给他的机会不多。今后美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消极互动模式仍将持续,但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也较低。

近期,美俄关系急转直下——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对俄新制裁法案;俄罗斯随后“反击”,宣布将裁减755名美国驻俄罗斯外交人员。美俄双方再次开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互动模式,距离特朗普竞选总统时承诺的“缓和”与“友好”越发遥远。

毫无疑问,特朗普和普京都有缓和美俄关系的意愿,但两国相互伤害还是停不下来。这是为何?

对俄政策冒进,招来反击

新世纪以来,美国对俄罗斯的战略定位就存在认知不清的情况。早期,美国战略界对俄罗斯国力给出极为悲观的判断,甚至认为这个国家由于人口锐减未来将自动消亡,从而在战略上藐视、忽视其威胁。

2008年格鲁吉亚危机后,部分美国精英突然觉醒,认为俄罗斯仍是美国“最大的地缘战略竞争对手”,但这种想法也仅为少部分人接受。2012年总统选举中,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大谈特谈“来自俄罗斯的威胁”,却被大加嘲讽。但近年来美国对俄罗斯的认识开始转变,美国前国家情报总监克莱珀甚至将俄罗斯与“伊斯兰国”、伊朗、朝鲜并称美国面临的“四大威胁”。

美国战略界对俄罗斯定位的模糊导致其对俄政策的冒进,并招致俄方反击。2008年,西方国家无视俄罗斯的安全关切,持续推动北约东扩,不仅邀请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加入,还为格鲁吉亚与乌克兰加入北约大开绿灯。同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战争爆发。2014年,西方再次试图向东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导致乌克兰危机爆发,最终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西方国家对俄发起全面制裁。

除此以外,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前苏联国家不断推动亲美反俄的“颜色革命”,也令俄罗斯大为紧张,试图采取反制措施应对西方国家的政治攻势。

诡异的“通俄门”

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中出现的“通俄门”异常诡异。“通俄门”事件爆发的直接诱因是中情局发现特朗普团队有人与俄驻美国大使多次会面,并谈及对俄制裁等问题。

美国媒体显然是在“揣着明白装糊涂”,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驻外使节的主要任务都是接触现任或者潜在的政府官员,谋求于己有利的政策前景。不仅俄罗斯这样做,美国的盟友日本、韩国、以色列都在这样做。然而,问题在于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是不受建制派欢迎、遭到不少社会精英排斥的一位总统,因而深挖所谓“通俄门”,乃至将其与尼克松“水门事件”相提并论,就成为建制派精英阻挠特朗普施政甚至试图将其赶下台的主要手段。

“通俄门”另一项诡异之处是美国建制派的“自欺欺人”。他们似乎都认为是不断披露的电邮拖垮了希拉里·克林顿的选情,并责怪俄罗斯是“幕后黑手”,却没有意识到民众是对这些电邮暴露出的政坛黑幕失望之至,才会投票给“政治素人”特朗普,期望他带给美国彻底的“政治变革”。这就好比小偷盗窃牵出惊天贪腐大案,舆论忙着追究小偷的过错,却对巨贪的罪行视而不见。

试想,如果希拉里当选,民主党还会急着追究她涉嫌通过克林顿基金会接受外国竞选捐款的问题吗?建制派对特朗普当选后表示不再追究希拉里“电邮门”感到理所当然,但对特朗普所谓“通俄门”穷追不舍,恰恰反映出目前的“通俄门”调查与其说是司法调查,不如说是政治争斗。

美国建制派主导的“通俄门”调查其实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一方面,强化对俄罗斯的制裁、迫使其孤立于西方世界,彻底粉碎俄罗斯重振大国雄风的念头;另一方面,借调查削弱特朗普当选的合法性和执政的民意基础,甚至最终将其驱逐出白宫,实现建制派对反建制派的成功反扑。

此外,由于“通俄门”热炒,与俄罗斯接近,乃至缓和关系在美国战略界已成为“政治不正确”,这更加限制了特朗普发展对俄关系的空间。近期美国国会通过的对俄罗斯等三国的制裁法案,对特朗普取消制裁做出限制,实际上反映出国会议员担忧特朗普在对俄政策上轻举妄动会损害美国国家安全的心态。

“针锋相对”仍将持续

短期内,很难看出美俄关系走出针锋相对、相互伤害的恶性循环的迹象。

自奥巴马政府末期以来,俄美两国外交部门就保持密切联系,试图打破乌克兰危机以来双方之间的僵局。从更为现实的战略协作的角度看,美国在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需要俄罗斯的配合而非从中搅局。此外,在朝核、委内瑞拉与阿富汗反恐问题上,俄罗斯都掌握着影响局势发展的重要手段。美国在美俄关系上的任何冒进措施,都可能招致俄罗斯在国际安全问题上的掣肘。

因此,奥巴马政府末期,美国没有在乌克兰问题上对俄罗斯实施更加强硬的制裁措施。一方面是美战略界出现反思的声音,认为危机的出现根源在于将俄罗斯“逼入死角”,未来要想缓和关系还应自我“解套”;另一方面则是认识到美国实力的有限性,不愿在欧亚大陆与俄罗斯爆发全面的冲突,使美国在反恐的同时,陷入另外一场战争。俄罗斯方面,也基本上在乌克兰问题上见好就收,不愿更多地刺激美国和欧洲,也为未来缓和对外关系埋下伏笔。

特朗普上台后,精明商人的嗅觉让他意识到其实打开对俄贸易关系,将有利于平衡美国现存的贸易逆差,并且为美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但他的错误之处在于,没有意识到美国战略界对俄罗斯由轻视转向敌视的微妙情感,太急于缓和对俄关系且外交手腕粗糙,不仅违反美国长期以来的外交规矩,也让美国的建制派担心行为“不检点”的特朗普可能被俄罗斯情报机构要挟,做出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的决策。显然,特朗普仍在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重塑与俄罗斯的关系,只是目前来看,国会留给他的机会并不是很多。

对俄罗斯而言,特朗普当选后带来的改善美俄关系的机会之窗显然大于希拉里·克林顿所能做的。只要特朗普政府不像他的乌克兰事务特别代表公开威胁的那样,向基辅提供“致命性武器”,俄方也不会主动提升危机。

总而言之,美俄交恶从本质上讲是冷战时期两国战略竞争的延续,要改变这一态势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因此可以预期,美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消极互动模式未来仍将持续,但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较低。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文章转自《半月谈》)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