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方利益看,俄罗斯不愿意长期深陷叙利亚内战,只是希望能够通过一个较好的战场局面,配合未来叙利亚政治和解,彻底终结叙利亚境内的极端组织生存空间;而伊朗尽管希望能够尽最大限度的帮助叙利亚政府收复叙利亚国土,但是在阿勒颇战役后,一个坚挺且占据优势的叙利亚巴沙尔政府,也让伊朗可以接受;土耳其则在当前仍然保留在叙利亚北部尤其是西北部地区的影响力,也希望能够通过“停火”“政治和解”,保留自己的利益。此次俄伊土三方会谈,达成于特殊的政治军事背景之下,三方在当前的利益契合点,很有可能奠定未来叙利亚政治重建的大体格局。 |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和伊朗外长扎里夫近日在莫斯科举行了关于叙利亚问题的三国外长会议,由于三个国家是叙利亚未来政治军事走向的重要外部影响国,因此三国在此次会议中所表达的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立场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会场之上,除了紧张的谈判和匆匆的记者之外,一名伊朗保镖也成为了会议之中的“亮点”。由于近日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就是在出席活动之时被杀害,因此这名伊朗保镖也在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内,目不转睛的盯着身旁的土耳其保镖,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当前土耳其国内因为俄罗斯大使遇刺事件而“紧张敏感”的时刻,也为此次会议增添了一丝趣谈。 会谈后拉夫罗夫称,经过措施,三国外长一致表示将继续努力促使叙利亚对立双方进行直接和平会谈并达成协议。他还披露说,“三国会谈达成的文件是《莫斯科声明》,将很快对外正式宣布。”根据伊朗媒体的报道,拉夫罗夫表示:“伊朗、俄罗斯和土耳其准备帮忙筹划叙利亚政府和反政府之间的协议,并且将作为协议的监督方。各方都意识到了停火、人道主义援助的重要性。” 与拉夫罗夫的话语相应,伊朗外长扎里夫也表示:“今天的三方会谈对于叙利亚未来十分重要,我们坚信叙利亚危机必须通过政治解决,没有其他的选项。”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也表示,此次会议将会有利于阿勒颇和叙利亚民众。 从会后各方发布的讲话来看,俄罗斯、伊朗和土耳其三方已经就叙利亚问题达成了几点共识:第一,在未来将会实现叙利亚境内的停火,但是针对“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叙利亚分支机构的打击,将会继续;第二,叙利亚未来的政治重建将会通过谈判和外交途径解决,战场博弈的态势将很可能会大大降低;第三,俄罗斯、伊朗和土耳其已经在叙利亚问题上达成了安排,包括叙利亚境内库尔德政治实体的命运、叙利亚北部伊德利卜的命运,应该已经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从谈判的时机来说,无疑是俄罗斯、伊朗和土耳其之间为了在今年下半年尤其是11月之后,叙利亚政府军不断在阿勒颇取得军事进展的背景下,希望召集会议来调和彼此的立场。俄罗斯长期以来在叙利亚的主要目标,是希望阻止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极端组织做大做强,最终威胁到俄罗斯高加索地区和中亚地区,影响俄罗斯的“软肋”;而伊朗则希望力挺巴沙尔政府,串联起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地理通道,施加什叶派政治力量的影响。 与俄罗斯和伊朗不同,土耳其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利益变动较大。在叙利亚内战刚刚爆发之时,土耳其的立场是希望推翻巴沙尔统治,也正是出于此目的,土耳其成为了“叙利亚之友”的主要召集者和叙利亚反对派政治力量的重要支持者。但是随着叙利亚境内库尔德武装的崛起,尤其是土耳其埃尔多安政府-库尔德政治力量联盟在2015年中期破裂,导致了“库尔德工人党”在土耳其境内恐袭增加,“伊斯兰国”也在土耳其境内不断发动恐怖袭击。而在今年7月份土耳其未遂军事政变爆发之后,土耳其埃尔多安政府也需要打击“葛兰运动”,进一步夯实自己的政治基础。在此背景下,土耳其在叙利亚的优先利益,转变为了“遏制库尔德武装范围”,并通过扶持自己在叙利亚北部的反对派武装,建立“缓冲区”,保障叙利亚-土耳其边界的安全。 在阿勒颇战役结束之前,土耳其所支持的反对派武装已经从阿勒颇撤离并前往叙利亚北部的反对派重镇伊德利卜。而阿勒颇战役的结束,并没有影响土耳其在叙利亚的势力范围,其在今年下半年通过“幼发拉底河战役”所确立的叙利亚西北部势力范围,大体上仍然存在。因此当阿勒颇被叙利亚政府军收复之后,土耳其也就能够前往谈判桌前,与俄罗斯和伊朗达成协议。 从各方利益看,俄罗斯不愿意长期深陷叙利亚内战,只是希望能够通过一个较好的战场局面,配合未来叙利亚政治和解,彻底终结叙利亚境内的极端组织生存空间;而伊朗尽管希望能够尽最大限度的帮助叙利亚政府收复叙利亚国土,但是在阿勒颇战役后,一个坚挺且占据优势的叙利亚巴沙尔政府,也让伊朗可以接受;土耳其则在当前仍然保留在叙利亚北部尤其是西北部地区的影响力,也希望能够通过“停火”“政治和解”,保留自己的利益。 此次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三方会谈,达成于特殊的政治军事背景之下,三方在当前的利益契合点,很有可能奠定未来叙利亚政治重建的大体格局。 (作者为以色列海法大学政治学院国际关系博士生,文章转自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