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正文
俞 邃:中俄新型关系的典范意义
发表时间:2016-10-19 16:55 来源:国际网
习近平主席9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时说:“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发展,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有益经验。”这是对中俄关系典范意义的肯定。中俄建交二十多年来,两国关系的级别不断提升,合作内涵不断丰富和加深,原因是双方致力于战略创新。我理解这正是其典范意义之所在。

一、从战略高度提升双边合作

中俄平等互信、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在1996年确定的。这之前,1992年12月,俄罗斯总统访华,双方宣示“相互视为友好国家”,规定了“发展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的目标。这是第一个台阶。

1994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访俄,双方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被称作一种新型伙伴关系,是不对抗、不结盟、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同年,双方宣布不将本国核武器瞄准对方。这是第二个台阶。

1996年4月,俄罗斯总统访华,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两国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并在北京和莫斯科之间设置保密电话通讯线路。这是第三个台阶。

所谓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特点是目标长远、内涵全面、合作多维。两国要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强各个领域的长期合作,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和其他领域;合作形式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俄两国领导人本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和对人类未来的历史责任感,要在国际事务中加强协调与合作。

此后,两个关系不断深化和发展。尤其是,2001年7月16日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间关系所达到的水平与各领域的合作共识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这个以“世代友好、永不为敌”为核心的条约,是中俄关系史上乃至整个国际关系史上的辉煌篇章。再就是,2004年10月,签署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标志着经过双方四十多年的不懈努力,边界线走向全部确定。两国间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从此将成为两国人民和平、友好、合作、发展的纽带。

习近平就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职务之后,迄今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多达18次,中俄关系的理念和实践一步步从战略高度加以发展。2014年5月20日两国元首在上海签署联合声明,把两个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可以说是第四个台阶。

中俄两国还采取了其他战略创新的方式,突出的是从不同角度举办友好年。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2009年在俄罗斯举办“汉语年”、2010年在中国举办“俄语年”;2012年和2013年互办“旅游年”;2014年和2015年互办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2016年和2017年互办媒体交流年。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激励人心的创新活动,增进了两国人民尤其是青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为发挥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潜力注入强劲的动力。

二、谋战略宏图树立大国榜样

中俄新型关系是建立在战略宏图基础上的非结盟关系,既不同于20世纪50年代中苏“兄弟国家”关系,又区别于当今世界其他大国之间的“盟友”关系。中俄两国面临着类似的历史使命,改革的着眼点都是以扩大同国际社会的联系为方向,力求提高经济效益和科技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两国领导人的治国理念颇有相近之处。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俄罗斯要实现重振大国雄风的俄罗斯梦。习近平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大计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战略构想。普京则形成了以强国富民为使命、以经济发展为前提、以民族精神为动力、以选择适合国情道路为方向、以优化外部环境为条件等一整套治国方略。

中俄两国都认真记取历史教训。双方都尊重各自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和道路选择,不让意识形态因素影响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双方都愿意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唯一基础,决心成为平等互信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以求世代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繁荣。因此做到了在政治互信、经济互补、文化互通、军事互动、外交互商五个层面上,长期、多维、高端、深入地进行合作。

由于两国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和博大胸怀,形成了“四同”的氛围。一是同气相求,也就是志同道合。二是同心协力,表现在双边和多边合作之中。三是同仇敌忾,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反对核扩散等方面并肩合作。四是同舟共济,面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外部风险和挑战,双方配合行动。

经过双方多年来的共同努力,中俄关系呈现非常鲜明的特色。这就是:不结盟而又能实行战略协作,关系密切而不存在依附性,维护各自尊严和利益而不怀损害对方之心,根据是非曲直处理国际事务而不搞双重标准,有利益分歧而能通过平等协商解决。

中俄之间有时(尤其在经济领域)也难免出现某种利益上的矛盾或差异,两国领导人对之正视而不是回避,设法弥补而不是听之任之。两国在协作过程中注意发扬共性,尊重个性,尽量将个性融入共性之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俄关系与中美关系的差别。如果说中国与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难度在彼此战略选择的不同,那么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结合点则都是出于各自的战略需要。

三、以战略思维判断世界局势

中俄两国对于国际形势的共识,乃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方面包括:

关于时代特征,双方确信,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盼稳定、促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关于世界形势,双方认为,当今世界正发生着复杂、深刻的变化,但天下仍不太平。一些原有矛盾长期未得到解决,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给这个本不安宁的世界增添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国际恐怖主义已成为全球性威胁和公害。

关于世界格局,双方表示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有助于建立一个稳定、民主、不对抗、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这一趋势客观上符合所有国家的根本利益。

关于经济全球化,两国认为其重点应转向消除不平等和贫困,促进发展和社会保障,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必须改革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使其适应实体经济需要,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以重振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信心。

关于新安全观,双方认为必须摈弃“冷战思维”,反对集团政治,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和争端,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以对话协商促进建立相互信任和了解,通过双边、多边协调合作寻求和平与安全。

关于国际关系民主化,双方主张承认和尊重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应当尊重各国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和自主选择的社会政治制度、价值观、发展道路,反对干涉他国内政,放弃单边制裁,以及策划、支持、资助或鼓励更改他国宪法制度或吸收他国加入某一多边集团或联盟的行为。

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双方认为应将历史、文化、经济及社会政治制度的差异看作是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过程中相互增益和相互完善的动力,主张把建立国际新秩序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结合起来。

关于联合国的作用,双方一再声明,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必须建立一个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应对新挑战与新威胁的普遍体系,以保障国际稳定、安全和可预见的发展。支持安理会进行合理、必要的改革,更好地履行《联合国宪章》赋予的职责。

中俄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的一致性,证实了两国之间形成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必然性和持久性,也是两国在世界上产生举足轻重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结战略伙伴应对全球挑战

2016年6月25日中俄两个元首发表的联合声明,是双方作为全面战略伙伴应对全球挑战的现实写照。其举措表现在方方面面。

对于解决全球性问题,双方加强协调,反对通过非法的外部干预对任何国家实施政权更迭,反对在本国领土外使用国内法措施破坏国际法的行为。

对于二战成果,双方坚定捍卫,反对否定、歪曲和伪造二战历史的企图,维护联合国权威,坚决谴责为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及其帮凶开脱罪行和抹黑解放者的行为,尽一切努力防止世界大战悲剧重演。

对于恐怖主义,双方坚决谴责,强调任何恐怖行动都不能因意识形态、宗教、政治、种族、民族或其他动机而被原谅。认为当前局势令人担忧的原因不仅在于中东北非国家内部的政治和社会经济问题,也在于肆意干涉他国内政的行为,包括以“推动民主”为借口的干涉行为。

对于网络安全,双方竭力维护,推动构建全球信息网络空间新秩序,促进信息技术创新,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共同倡导建设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信息网络空间,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双方高度评价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3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达成的《巴黎协定》。确认将开展积极和建设性工作,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决议,推动《巴黎协定》的生效和实施。

在人权领域,双方持续开展合作,重视公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发展权利。在促进人权的同时尊重文化和文明多样性,尊重传统价值观和不同发展模式;鼓励协作和建设性对话;反对将国际人权议程政治化和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

关于多边组织,认为上海合作组织经过15年发展,已成为现代国际关系体系中维护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因素。双方确认恪守上合组织的开放性原则,致力于提升上合组织的政治和经济合作潜力,提高上合组织的国际权威。双方还与金砖其他成员国共同努力,本着开放、团结、平等、相互理解、包容、共赢的原则,将金砖国家合作提升至战略协作新水平。通过加强合作解决金融和经济问题,促进稳定发展,消除贫困、不平等和失业问题的重要机制。

双方主张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规定,在国际法原则基础上维护海洋法律制度。所有相关争议应由当事方基于友好谈判协商和平解决,反对国际化和进行外部干涉。

双方正在落实中俄2015年5月8日《联合声明》中确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主张在开放、透明和考虑彼此利益的基础上建立欧亚全面伙伴关系,包括可能吸纳欧亚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和东盟成员国加入。

双方关注朝鲜局势,一方面,希望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繁荣、成功发展,成为国际事务积极、建设性的参与者,包括和平利用核能和和平开发外空。另一方面,双方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不接受朝鲜的核导战略。

关于叙利亚,双方支持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呼吁通过政治外交途径,通过不设前提条件和没有外部干涉的叙内部各派广泛对话,尽早消除恐怖主义威胁,停止叙内部武装冲突。等等,等等。

事实证明,新型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成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