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中国周边 > 东北亚 > 正文
张文宗:解决朝核问题的钥匙不在中国手里
发表时间:2016-02-02 18:08 来源:国际网
朝核问题一度是中美合作的重要议题,但朝鲜退出六方会谈、奥巴马政府的“战略忍耐”政策,让“六方进程”长期停滞,也暴露了中美的深层分歧。中国推动半岛无核化、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和坚持谈判解决问题的意志坚定,但解决问题的钥匙不在中国手里。作为直接当事方的美国和朝鲜,何去何从自有定数。朝核问题,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对中国致力于构建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始终是一个重大考验。

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合作与分歧,贯穿1994年朝核问题肇始以来的二十多年。朝鲜1月6日第四次核试验后,联合国安理会和各大国纷纷予以谴责。美国国务卿克里1月27日访华,与中国外长王毅交换意见。从双方会谈后的记者招待会和近期两国沟通情况看,中美的立场和政策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两国同意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对朝鲜施加更大压力,促其重回谈判桌,但在施压手段及对相关后果的评估上分歧依旧。中国希望以压促谈,但不愿看到朝鲜做出过激反应或发生人道主义危机。美国呼吁中国切断对朝经济援助和贸易往来,以前所未有的极端措施迫使朝鲜就范,但对可能造成的后果有意回避或语焉不详,实际上自己也没有想清楚。

未来数周,中国可能同意对朝鲜的部分金融和外贸机构追加制裁,联合国安理会也有望通过新决议,以削弱朝鲜提升核与导弹技术的能力。尽管面临美国的压力,中国可能很难同意停止对朝鲜的石油和粮食援助、大幅缩减中朝正常贸易规模等非分要求。

经过一个时期的互动,由朝鲜核试引发的波澜可能复归“平静”。从2006年朝鲜第一次核试验至今,朝核问题似乎就进入一个“死循环”:朝鲜核或导弹试验——国际社会制裁加码——朝鲜开展“活路外交”谋求改善外部环境——朝鲜再次核或导弹试验……不变的是这个循环模式,变化的是朝鲜的核与导弹能力、国际社会制裁的力度、朝鲜半岛和东北亚的战略态势。

这个“循环”会持续下去吗?五到十年可能会,那十到二十年后呢?冷战后东北亚安全结构的失衡,促使朝鲜决绝地走上“拥核”之路。利用相关大国,尤其是中美优先利益的不同和战略猜疑,朝鲜争取到发展核武的时间和“腾挪空间”。吊诡的是,朝鲜半岛的安全形势令人不安,但东北亚的安全结构却十分稳固。冷战“活化石”像座活火山,但从停战机制转向和平机制又谈何容易。多年萦绕在国际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至今仍然是问题。

如果朝鲜在核武小型化和中远程导弹技术上获得突破,美国会对朝鲜实施军事打击吗?考虑到军事行动的严重后果和中俄的坚决反对,美国可能投鼠忌器,但将向中国施加更大的战略压力,这将对东北亚局势产生何种影响?国际社会对朝制裁持续加码,会导致朝鲜更加内向和封闭,从而频生事端或最终铤而走险,还是能够迫使其重返谈判桌?如果六方会谈或其他任何形式的谈判得以重启,各方谈判立场和策略会发生哪些变化?朝鲜弃核或“冻核”能换来安全保障吗?这种安全保障可靠吗?朝鲜国内局势的变化如何影响朝核问题和半岛形势?如果朝鲜政局稳固并拒绝弃核,“有核朝鲜”能获得大国的默许或认可吗?半岛会以何种方式实现统一?统一后的半岛如何处理和周边国家及与美国的关系?

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答案,有些看起来甚至不着边际,但因为事关重大,每个问题都能引发学者们的无限遐想。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可以确定的是,这盘棋不会是和棋。核武器是慑止战争的有力工具,但地区力量对比和一些国家国内政治的变化,终将打破僵局。朝鲜新的核试验、中美协调和即将出台的联合国安理会涉朝决议,短期内不会改变什么,但他们就像一根根压在骆驼身上的稻草,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力量。

朝核问题一度是中美合作的重要议题,但朝鲜退出六方会谈、奥巴马政府的“战略忍耐”政策,让“六方进程”长期停滞,也暴露了中美的深层分歧。中国推动半岛无核化、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和坚持谈判解决问题的意志坚定,但解决问题的钥匙不在中国手里。作为直接当事方的美国和朝鲜,何去何从自有定数。朝核问题,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对中国致力于构建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始终是一个重大考验。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文章转自中国网)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