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正文
陶短房:中国在中东利益的点、线和面
发表时间:2016-02-01 18:42 来源:国际网
中东地位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和大国博弈场,中国在这里是后来者,如何与“先来者”竞争、协调和共处,恐怕并非一门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以中国当前在该地区的“存在”,尚缺乏居间调停地区矛盾的实力和号召力,但袖手旁观既影响自身“点、线、面”的间架,更不利于中国在该地区和国际级威信的积累,如何量力而行、审时度势,则是对中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谋略的重大考验。

1月19-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中东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伊朗三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继2002、2004和2009年以来分别访问伊朗、埃及和沙特,也是习近平主席上任后首次访问中东主要国家,其意义可用点、线和面三个字来概括。

先说点,中东是所谓“五海三洲之地”,不论地缘政治或“地缘经济”地位都十分重要。从地缘政治角度讲,这里是多文化、多宗教、多民族和多教派犬牙交错的地方,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也是各种恐怖、极端原教旨势力的传统温床;从“地缘经济”角度讲,这里陆路、海路连接着几大经济区,控扼着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等全球航道、商道的多个枢纽和咽喉,更是“油霸”集中的所在,任何一个拥有全球战略利益的大国,都必须实现和强化在该地区的存在。

相较于全球最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强国美国及曾在此经营上百、数百年的英、法,甚至相较于冷战期间曾在此一掷万金的俄罗斯(前苏联),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存在”是滞后和单薄的,尽管《天方夜谭》中就有关于中国的传说,郑和船队也曾到达今天沙特等地,但相对于更近的东南亚、南亚或更远的非洲、欧洲,中东各国和中国间交往的由冷趋热,还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尤其世纪之交以来的事。作为后来者,在中东迅速展开布局的捷径,便是找好点,布好局,只要在几个关键节点上有所突破,整盘棋就容易走活。

此次习近平主席出访所选择三国,在中东可谓举足轻重:埃及是经济结构最全面均衡、人口最多和工业基础最好的阿拉伯国家,且地跨亚非,又控制着连同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捷径——苏伊士运河,更是阿拉伯世界和非洲各国中最早和中国正式建交的,算是“老朋友”,且该国还号称“阿拉伯文化中心”,是阿盟总部所在地,在戴维营协议签署前曾长期扮演阿拉伯“旗手”的角色;沙特是海合会的盟主和欧佩克的“台柱子”,控扼曼德海峡通道,更是全球最大石油输出国,是逊尼派的中心,“两圣地”的守护者;伊朗连接南亚、中亚和中东,是什叶派的盟主,在因伊朗核问题遭制裁前是仅次于沙特的石油第二大出口国,国内经济、文化发展较为均衡,是中东地区最强大、重要的非阿拉伯国家之一。很显然,上述三国在西亚、北非几十个国家中具有明显的代表性和强大的号召力,以这三国“布点”,对于下好中东、乃至更大的棋,都是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根据美国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的数据,中国在埃及的投资2006-2013年间达到49.1亿美元,而2013-2016年更达到82.8亿美元;中国和沙特间贸易额25年间增长到原先的230倍,达到691亿美元(2014年)。英国石油公司数据显示,中国石油进口总量中,中东所产的比例高达41.7%,液化气进口量中中东所占比重更高达46%。今沙特是中国海外石油最大来源国,而中国则是沙特最大贸易伙伴。至于伊朗,根据伊朗国家电视台提供的数据,中国是伊朗最大海外贸易伙伴,所占比重高达惊人的36%,双边贸易总额2014年高达520亿美元。

此次在沙特,中国和东道主签署了14项谅解备忘录,其中包括“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包括共建新型高能核反应堆等重要经济项目谅解备忘录,习近平主席还出席了沙特阿美和中石化合资亚斯雷夫炼油厂启动仪式;在埃及,双方承诺开展总投资额高达150亿美元的合作项目,包括电力、交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作,中国11家企业的20名代表与埃及商界举行座谈,两国承诺共同制定5年双边合作计划,中国承诺借给埃及中央银行10亿美元作为外汇储备,并将实质性参与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工业投资总额300亿美元的艾因苏克哈那开发区第二阶段,双方还就加强双边旅游合作、加强对中国赴埃及游客安全保护等达成共识;在伊朗,中伊两国政府同意加强双边经济关系,并共同宣布将把双边贸易额提升至600亿美元/年,双方表示致力于为期长达25年代双边合作协议谈判,并决定在包括交通、港口、能源、工业和服务业等各领域展开更积极的合作。

所谓线,则是指全球贸易的交通线和资源输入、商品输出的生命线,作为世界最大能源进口国、最大工业制成品出口国,以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名列前茅的贸易国家,这两条线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这一战略实际上涵盖了前述“两条线”的内容,且更为突出、鲜明,更强调其不仅是中国的“带”和“路”,也是令沿线国家互惠互利的“带”和“路”。从任何版本的地图和地球仪都不难看出,“一带一路”不论走海路、陆路,向西都无法绕开中东这个“五海三洲之地”。此次习近平的访问,在“一带一路”话题上得到东道主三国的高度认同,这无疑对打通中东利益这条线是必不可少的。

所谓面,则是指中东对中国全球经济战略布局的全局性意义。

近年来中国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推动和世界各国、各区域性组织间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并先后在与韩国、上合组织各国间的谈判协商中取得重大进展,而拥有最大市场和劳动力潜力的非洲,则早已成为和中国互利互补的广阔天地。而在这两大区域之间则横亘着中东各国,一旦打通,就可形成西起大西洋之滨、东到太平洋沿岸的广阔自贸区。此次访问期间,中国于1月20日和以沙特为首、包括海湾六个产油国的“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将致力于加快已延续12年之久的中国-海合会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力争在年内大功告成,次日又历史性地在埃及阿拉伯联盟总部发表了中国首份“中国的中东政策”基调主题演讲,并承诺向中东地区投资、贷款550亿美元,以加强在这一地区的经济存在。如果说访问三个中东国家、会晤三国政要属于“点对点”的外交活动,那么和“海合会”、阿盟间的互动,则属于“点对面”了。

但“布点、连线、构面”蓝图虽美,却并非没有风险和挑战。

如前所述,中东地位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和大国博弈场,中国在这里是后来者,如何与“先来者”竞争、协调和共处,恐怕并非一门有标准答案的考试。

前面更提到中东自古至今矛盾错综复杂,旧仇不已,新恨有添,加上外力的不断介入和内部的种种掣肘、内耗,令这一地区既难得太平,区域内各国又很难形成合力,如果中东本身就不能太平,“一带一路”的蓝图再宏大,从中国到非洲的自由贸易区再恢弘,其实际意义、尤其是线和面上的意义,也势必要被打个很大折扣。

即以此次访问的三国而言,埃及和沙特近年来关系密切,后者是前者政权更迭后最重要的“财神”,但两国间存在着“谁是阿拉伯旗手”的明争暗斗,而前者更曾因单独与以色列媾和而被包括后者在内整个阿拉伯世界孤立数十年之久。至于沙特和伊朗,民族、教派和地缘政治间的恩怨情仇,就更一言难尽,就在此次访问前夕两国关系还闹到几乎不可收拾的地步,甚至还断了交,以中国当前在该地区的“存在”,尚缺乏居间调停的实力和号召力,但袖手旁观既影响自身“点、线、面”的间架,更不利于中国在该地区和国际级威信的积累,如何量力而行、审时度势,则是对中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谋略的重大考验。

(作者为旅加学者,文章转自中国网)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