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中国周边 > 南亚 > 正文
杨文静:为什么不必过分担忧日印接近?
发表时间:2015-12-21 19:04 来源:国际网
面对日印间的接近,中国大可保持淡定,不必过于担忧。首先,日印安全合作不会动摇地区安全大局,日印接近是美国“亚太再平衡”与中国崛起背景下地区国家联手应对的一种结果,它与中国的对外政策目标并非截然对立。与美国一样,日印两国也形成了对华“制约加合作”的关系模式,其为制约中国而进行的合作必然是有限度的。其次,日印合作有其内在驱动力,对中国也并非截然是坏事。在当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应当摒弃“你得即是我失”的零和思维,以开放心态看待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与合作。此外,考虑到制约因素,不必对日印合作的程度做过高估计。未来,日印战略合作仍将服从于两国在中美之间“求平衡”的长远需要。

毋庸置疑,日印接近的背后有着很明显的“中国因素”。此次安倍造访印度,发表的日印联合声明首次对南海表态,明确要求“尽早制定行为准则”、以法律约束各国行为,对中国进行牵制。尽管未指名道姓,但日本将定期参加美印在印度洋举办的“马拉巴尔”海上军演,以“增强应对海上争端的能力”。双方的经济合作无疑也有战略考虑。

面对迅速崛起的中国,周边某些国家加速推进相互关系,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不过,细究起来,纵然其动作有针对中国的一面,但对中国影响究竟有多严重?还应当更加科学严谨地进行分析。如果以线性思维加情绪渲染去看待某些国家的合作,很容易“人云亦云”,这就会落入某些西方媒体挖好的思维陷阱。

实际上,面对日印之间的接近,中国大可保持淡定,不必过于担忧。

首先,日印安全合作不会动摇地区安全大局,对此中国应做到心中有数、冷静以对。从宏观战略背景看,日印接近是美国“亚太再平衡”与中国崛起背景下地区国家联手应对的一种结果,是美国经营亚太盟友体系网络化的一部分。

但是,如今的中国正在日益融入地区与全球,寻求与美实现亚太和平共处,并与周边“亲、善、惠、融”。日印接近与中国的对外政策目标并非截然对立。与美国一样,日印两国也形成了对华“制约加合作”的关系模式,其为制约中国而进行的合作必然是有限度的。

特别是素有独立大国抱负的印度并不希望成为美日制华的“棋子”。此次关于中国南海所谓“造岛”一事,印度拒绝了日本希望表达“严重关切”的方案,仅采用了“关注变化”的表述,反映出印度并不希望过度刺激中国。同时日本外务省也有意澄清,“中国是重要的利益攸关方。我们的合作框架并非针对第三方”。

其次,日印合作有其内在驱动力,对中国也并非截然是坏事。以其反恐合作为例。此次双方达成加强反恐合作伙伴关系协议,印度将“全力支持”日本新成立的反恐情报机构的工作。据印官员透露,印方将帮助日本培训反恐官员,未来日本反恐部门将有一个工作岗位设在新德里。

日印如果真的能在反恐方面有所合作,亦将有益于塑造南亚和平与稳定,对中国周边环境稳定是有利的。而在经济方面,日本出资帮助印度发展高铁、电力等基础设施,有利于改善印度的投资环境,对中国企业而言也是利好消息。在当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应当摒弃“你得即是我失”的零和思维,以开放心态看待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与合作。

此外,考虑到制约因素,不必对日印合作的程度做过高估计。正如英国《经济学家》所言,虽然莫迪和安倍彼此欣赏,但这是一次“大家都知道边界的恋爱”,日企知道中国市场更具吸引力,日本在印度修建高铁也面临土地征用等难题。

尽管印度的日企数量在2014年超过1200家,达到过去的5倍,但这一数量远不及日企进驻数超过3万家的中国。日本对印度的直接投资额也仅为对新加坡投资额的三分之一。在安全方面,日本作为美国的亲密盟国,迄今不愿在美国南海巡航问题上做实质性表态,更难以期望印度在南海有何实质性反华举动。未来,日印战略合作仍将服从于两国在中美之间“求平衡”的长远需要。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文章转自国际先驱导报)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