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热点聚焦 > 正文
纪明葵:世界气候大会上的中国担当
发表时间:2015-12-03 19:28 来源:国际网
我国正在为创新全球治理模式进行探索,这彰显了中国的责任与担当。中国已经利用中美、中欧、中法等双边协定促进多边框架下的谈判;并由中国发起成立南南合作气候基金,采取多方筹资、广泛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制定更加透明和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规章制度,以此为依托,构建覆盖减缓、适应、技术转让、能力建设等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新型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我们也希望敦促发达国家作出更积极的减排承诺,并且拿出更多的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向低碳转型发展。中国希望通过努力,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来塑造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更好地实现不仅是中国,而且是全球的绿色低碳转型,迎来一个更加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由法国主办的气候变化大会将从11月29号日持续到12月11号日,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多位重量级的政治人物都出席了大会的开幕式,与会各国领导人在开幕式后授权各国谈判代表就巴黎协议开展谈判,本次大会预期将完成谈判,建立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的2020年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机制。

消除分歧寻求共识

从目前情况看各个国家态度还是具有建设性的,但仍存在分歧。一是现在已经有160个国家向联合国秘书处提交了各国的自主贡献方案,表明世界各个国家都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行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进展。但要想在这个会议成功达成协议,必须在建立在政治互信的基础上,对过去谈判的公约、议定书要认真落实。各国对自已的承诺必须兑现,比如,发达国家按照公约、议定书的要求,要率先大幅度减排。

二是对公正减排要进行界定并达成共识,这对于推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谈判来说至关重要。国际社会对减排有两种不同的主张。一方面的意见是人均平等排放原则,即无论所属国国籍、种族、肤色以及经济水平,每个人均拥有通过一定碳排放来提高生活水平的平等权利和通过限制碳排放来保护全球环境的平等义务;另一个方面的意见是差别原则,即在保证人类社会持续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这一条件下,允许不平等的减排安排,只要它有利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这两个原则分别界定了减排的标准与实现方式,旨在使高排放国家与低排放国家在历史累计排放和当前排放方面最终趋于人均一致。落实这一理念的适当减排方案,是基于工业化进程的动态二个趋同法。然而由于各国利益不同,在讨论中往往是各执一词,很难形成统一。发达国家更趋向差别原则,发展中国家更趋向人均原则,要想达成妥协,就必须作出让步。

六年前的哥本哈根会议,就是因为发达国家采取了不公平减排标准使会议受到了影响。比如,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但在历史上,美国排放的温室气体最多,远超过中国,而且中国的人均排放量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从道义上讲,中国有权力发展经济、继续增长,增加碳排放将不可避免。而且工业化国家将碳排放“外包”给了发展中国家,中国替西方购买者进行着大量碳密集型的生产制造。作为消费国应该对制造产品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负责,而不是仅购买这些国家的产品。中国从1997年就签订了《京都议定书》,承诺在2012年前共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并帮助脆弱地区应对变暖带来的灾害。中国已经从科学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认识到了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并且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

中国的政策主张

习近平主席11月30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强调各方要展现诚意、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机制。

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主张:倡导世界各国一道努力达成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的国际气候协议。既要解决当下矛盾,更要引领未来;既要有效控制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又要建立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推动各国走向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双赢。

习近平主席再一次代表中国政府承诺,中国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得到高度重视,主要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将在10年至20年先后达到峰值。今后5年至10年将是我国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任务十分艰巨。但工业化、城镇化仍将持续,化石能源消费还有可能增加。因此,我国在筹划十三五规划时把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强调作为发展理念,并在制度建设和行动方案上做出了具体安排,并以绿色低碳为发展驱动力落实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我们将在生态文明框架下探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规律,推进绿色循环低碳转型发展。建立目标体系、体制机制、管理模式、政策措施的全面转型。以约束性指标包括碳总量、碳强度等为核心,引领能源节约、可再生能源发展、环境友好,促进经济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同时,推动环保的协同控制和协同效益。

制定相关时间表、路线图和实施方案,分阶段、分步骤、分区域、分行业推动实现碳排放峰值。把目标与采取的路径、技术、资金、政策、商业模式、管理手段等统筹考虑。实现碳排放峰值综合成本、路径选择和风险分担。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力争率先达到碳排放总量峰值,对全国低碳转型发展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推动工业部门提前实现碳排放峰值问题的落实。

我国正在为创新全球治理模式进行探索,这彰显了中国的责任与担当。中国已经利用中美、中欧、中法等双边协定促进多边框架下的谈判;并由中国发起成立南南合作气候基金,采取多方筹资、广泛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制定更加透明和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规章制度,以此为依托,构建覆盖减缓、适应、技术转让、能力建设等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新型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我们也希望敦促发达国家作出更积极的减排承诺,并且拿出更多的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向低碳转型发展。

世界对中国的反应

世界各国积极评价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认为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所提出的目标、做出的承诺,显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

法国国际问题专家、中欧论坛创始人高大伟表示:“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漫长征途中,中国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一直做着协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立场的工作,是联系南北关系的纽带。”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和中国做出的努力都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在解决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众多全球性问题过程中,中国承诺掷地有声,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发展新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决心。中国一直在为生态环境事业付出巨大努力,并在履行自己做出的承诺。习近平主席“巴黎协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的主张,及必须尊重不同国家的意愿与承诺,都是为这场绿色革命所做出的努力和行动,为了达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的目标。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认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达国家有责任引领低碳经济进程,有责任提供知识、技术和资金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低碳化。中国设立的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以帮助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这是一个值得欢迎的举措,展示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的建设性作用、能力和意愿。英国可持续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普赖斯说,习近平主席提到的中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投入,为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做出了表率,且发出了明确的信号,有助于推动国际社会采取同样的措施。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库尔卡尼说,习近平提出的主张既是前瞻性的、也是实际的,他所说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很正确。非常赞同习近平强调的,国际社会“创造一个各尽所能、合作共赢的未来”的主张,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做到了言行一致。

埃及气候研究机构研究员谢里夫.法耶兹说,习近平强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阐释了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源,也说出了发展中国家的心声,应该得到遵守。西方国家应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发展中国家减排,只有世界各国摒弃眼前私利,积极主动地承担相应责任,减排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认为,中国政府今年9月宣布设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态度。习近平呼吁发达国家落实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加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并转让气候友好型技术,是发达国家应将全球共同的利益放在首位的责任。发展中国家只有接受更多资金和技术才能加速自己的发展,并减少在发展中走大量排放的弯路。

阿联酋国务部长苏尔坦说,阿方完全赞同中方关于会议成果的主张。阿方看重中国的大国地位,希望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希望通过努力,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来塑造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更好地实现不仅是中国,而且是全球的绿色低碳转型,迎来一个更加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作者为国防大学教授,文章转自中国网)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