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正文
汪滨:土击落俄战机背后:中东乱局中的大国战略角力
发表时间:2015-11-27 19:04 来源:国际网

对美国而言,俄罗斯在中东的布局打破了美国对于地区形势的掌控。对土耳其而言,打击内部和外部的反对势力和扩大对中东及突厥语系地区的影响是其外交战略与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在巴黎恐袭后,国际社会在打击IS问题上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共识。这压缩了土耳其的政策回旋空间和余地,使之坐视域外大国借反恐在中东布局,而自己却无法借此延续既往政策。因此,将俄罗斯重新拉回到与美国对抗的轨道无疑有助于土耳其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对俄而言,若在中东反恐阵线上被边缘化,会使之前的努力前功尽弃,不仅难以保存在中东获取的优势,而且与欧洲国家及美国缓和关系的可能亦会就此结束。不难看出,俄接下来必然会加强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和行动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其已获得的优势,强化对IS的打击和对伊朗—伊拉克北部—叙利亚一线“什叶派弧带”的控制,进而压缩土耳其南线地缘空间。

近日,土耳其F-16战机在叙利亚边境附近击落一架俄罗斯Su-24战斗轰炸机。土耳其这一颇为诡谲的攻击行为,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全世界关注。

对于土耳其行为的认识,近些年来中东战略形势的变化可能会提供了一种更广阔的视角。

俄罗斯介入中东扳回一局

伊拉克战争的爆发打破了中东地区自海湾战争之后形成的权力分配:世俗化政权的衰落,宗教势力的兴盛,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崛起彻底改变了中东的政治力量对比格局。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的出现和形成本身就是什叶派与逊尼派矛盾尖锐化的结果,其壮大又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矛盾,也改变了中东腹地的地缘政治版图。而隐藏在教派冲突背后的政治矛盾、斗争与冲突成为中东乱局的根源,各方势力纷纷借机介入。

当前的中东存在着几组重要而关键的矛盾关系:什叶派与逊尼派,国际社会反恐联盟与IS,叙利亚政府及反政府势力及其各自背后的国家(这也涉及到美俄及中东主要大国在中东的利益和布局)。各种主体在不同的矛盾关系中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组合,这在大国角力的背景下更增添了复杂性和混乱性。

地缘政治版图的碎片化向来是中东最为显著的特征,但在伊斯兰教什叶派崛起过程中,这种碎片化状态正在某种程度上重新排列整合,特别是在俄罗斯参与打击IS之后。展开反恐行动的同时,俄罗斯也顺理成章地帮助叙利亚政府打击各类反政府武装,使得阿萨德政权逐渐摆脱生存压力。更深一步的影响在于,一方面,土耳其南部从伊朗到叙利亚一线形成了俄罗斯支持的“什叶派弧带”和打击IS的联合战线,另一方面,俄罗斯与“弧带”周边国家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特别是俄罗斯的行动地域很显然不在美国和逊尼派国家的控制之下,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俄罗斯在中东的布局打破了美国对于地区形势的掌控。

对美国而言,从小布什政府到奥巴马政府,中东政策接连犯错:前者打了不该打的仗,后者撤了不该撤的兵,以至于对于中东形势的发展难以着力。但在没有大国参与竞争的前提之下,中东的乱局并不会对美国全球战略产生致命影响。诚然,像IS这样的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对美国有着某种威胁,但客观而言尚难产生直接威胁,反而提供给了美国抓手,可借打击IS在中东维持影响力。

不过,当俄罗斯开始布局中东之后,美国的战略压力陡然上升,特别是前者对IS持续一个月卓有成效的打击进一步强化了俄罗斯在中东存在的合法性之后,使得美国难以在中东问题上保持原有的优势和话语权。

土耳其地缘政治压力徒增

需要指出的是,相对于美国来说,当今的俄罗斯在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并不显著,特别是较为单一的经济结构难以持久维持高增长态势,实力的相对弱势与普京现在奉行的政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与矛盾,并不足以支撑俄罗斯与美国在中东展开竞争。但这种态势在中东国家看来却是另一回事,毕竟他们没有美国那样强大的力量,在面对俄罗斯时无法做到从容不迫,这其中最为忧虑的是土耳其。

土耳其在北约内部是较为“另类”的国家,不仅与其他盟国在意识形态和观念上有着鲜明的差别,而且长期以来与同为北约成员国的希腊有着深刻的历史矛盾。冷战结束之后,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土耳其曾非常希望加入欧盟,甚至曾将此视为对欧政策的主轴,但由于土耳其的意识形态和地缘因素等缘故,欧盟并不愿接纳之,甚至使之一度在欧洲政治中处于边缘化。

近些年来,特别是在入欧盟无望之后,土耳其转而将战略视线南移,强化其承接欧洲与中东的关键地缘地位,凭借其伊斯兰教特性和突厥族色彩,加强其在北约、近东、中东及中亚政治中的作用和影响力,成为美国在近东的主要战略支柱力量,并在伊拉克战争之后成为中东“四巨头”之一。

对于土耳其而言,打击内部和外部的反对势力和扩大对中东及突厥语系地区的影响是其外交战略与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打击IS则并非其战略重点。因为只要IS不向土耳其扩张势力,便不会对土安全构成威胁。可见,土耳其积极参与打击叙利亚阿萨德政权,打击库尔德民族主义运动及其武装,扩大在突厥语系国家中的影响,都与俄罗斯所追求的目标大相径庭,加之其逊尼派特性也使得与俄罗斯所支持的什叶派国家之间存在着深刻矛盾。

巴黎遭受恐怖袭击之后,国际社会在打击IS问题上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共识,形成了以美、俄、法都参与的打击IS联合阵线和合作关系。土耳其由此面临某种困境,即不得不在打击IS和现有外交政策重点之间做出选择,这必然会压缩土耳其的政策回旋空间和余地,使之坐视域外大国借反恐在中东布局,而自己却无法借此延续既往政策。

因此,将俄罗斯重新拉回到与美国对抗的轨道无疑有助于土耳其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借北约与俄罗斯本质上的互不信任以及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矛盾重新挑起新的对峙,必然可以牵制俄罗斯在中东的布局以及近一个月来所取得的优势。加之,美国与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南辕北辙,本身就使得双方难以在打击IS问题上开展深入合作。

事发后,北约尽管不愿为土耳其的行为背书,但美国和北约都没有就此谴责土耳其。无疑,这在客观上加深了俄罗斯与北约、土耳其和美国之间的矛盾。

普京不会轻易让出优势

着眼局势接下来的发展,值得关注的是土耳其和欧盟之间关系的变化。接纳土耳其入盟问题已经使两者之间心存嫌隙,土耳其战略方向的转变也与此有着密切关系。当前,欧盟主要国家都面临IS恐怖袭击的威胁,打击IS成为联盟外交和安全政策的主轴,而这与俄罗斯更有合作的空间和可能,反而是土耳其在此问题上的模糊,恐将进一步加深欧盟对于土耳其的疑虑。

对于俄罗斯来说,如果同时在东欧和中东面临北约的牵制,势必会使其局面陷入被动,因此整个东欧和中东两大地缘区块不太会演变成为俄罗斯与西方公开角力的舞台。但美国和俄罗斯在中东的反恐竞争必然围绕着阿萨德政权的存与废展开更为激烈的斗争。特别是美国借此将俄罗斯从中东反恐阵线上边缘化,更会使普京之前的努力前功尽弃,不仅难以保存在中东获取的优势,而且与欧洲国家及美国缓和关系的可能亦会就此结束。

由此不难看出,俄罗斯接下来必然会加强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和行动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其已获得的优势,强化对IS的打击和对伊朗—伊拉克北部—叙利亚一线“什叶派弧带”的控制,进而压缩土耳其南线地缘空间。但如前所述,国力能否有效支撑这一战略布局,仍有待观察。

(作者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人员,文章转自澎湃)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