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国际视野 > 欧洲 > 正文
余汉民:难民危机折射欧洲之窘
发表时间:2015-11-10 16:41 来源:国际网
目前欧洲正经历二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的难民潮。这场难民潮不仅让欧洲各国猝不及防,而且引发欧盟各成员国相互指责,推卸责任。欧盟追随美国在西亚北非地区推行新干涉主义是造成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欧洲正面临自食苦果的局面。

今年以来,来自西亚北非地区的大批难民涌向欧洲,让挣扎在债务危机中的欧洲国家雪上加霜。虽然难民问题一直是欧洲面临的老问题,但是今年以来,特别是从8、9月份开始难民潮爆发的如此猛烈却让欧洲各国猝不及防。面对不断涌入的难民潮,欧洲各国相互推诿,应对失措。探究这场危机产生的根源,则不难发现这与欧盟追随美国在西亚北非地区推行的新干涉主义政策密切相关,欧洲各国正面临着“自食恶果”的局面。

一、二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的难民危机正在欧洲愈演愈烈,引发举世关注

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今年1至9月,至少有53万难民进入欧洲,同去年的21.9万难民相比翻了一番多,仅9月一个月就有16.8万难民抵达欧洲,其中70%的难民来自叙利亚。1目前,一部分难民已通过匈牙利和奥地利进入德国等西欧国家,但绝大部分难民仍滞留在欧盟的一些外围国家,其中21.3万难民到达希腊,近20万难民落脚匈牙利和克罗地亚,11.5万难民进入意大利。2联合国难民署还预计,2016年前往欧洲避难的难民人数可能仍高达45万或者更多。目前,涌入欧洲的难民潮主要来自两个方向:在陆路上,经由土耳其-希腊-马其顿-塞尔维亚-匈牙利一线的难民潮已基本上处于失控的状态。取道该方向的难民主要是叙利亚人。为了阻止大批难民的到来,这条线路上的大部分国家近期已相继关闭了边界。但封锁边境只是改变了难民前进的路线,仍然难以阻挡难民前来欧洲的步伐;在海路上,由于希腊和意大利的一些岛屿距离地中海东岸和南岸很近,所以来自西亚北非等战乱地区的难民便自利比亚取道地中海前往欧洲。面对大量涌入的难民,意大利根本无力应对。在很多时候,意大利的边防海警甚至被迫由非法移民的抓捕者变成了海上救援队。即便如此,仍然无法阻止难民在偷渡过程中重大海难的频繁发生。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3000多名偷渡的难民命丧地中海,曾被称为“上帝的脚盆”的地中海几乎变成了难民的坟场。特别是9月初一张叙利亚儿童遇难的照片出现在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媒体上,成为欧洲难民危机爆发以来令人“最揪心的画面”。

德国、法国以及北欧较为富裕的国家是难民涌入欧洲的主要目的地。迫于国际国内舆论压力和人道主义呼声,德国政府曾于9月初决定向滞留在匈牙利边境的数万名难民开放边境。到9月上半月,德国共接收了6.3万难民,其中仅9月12日一天就接收了1.3万难民。德国张开双臂欢迎难民的举动备受舆论赞誉,甚至被称为欧洲的良心,德国总理默克尔更是被称为“难民的母亲”。然而,德国敞开大门接收难民的政策仅仅持续了一个多星期便不得不草草收场,默克尔总理的“慈悲之心”终究抵不过国内政治利益和欧盟内部深刻分歧的现实。由于欧洲许多国家关闭了边界,目前仍有大批难民徘徊在一些欧盟国家的大门口,因等待被人接收而备受煎熬。尽管如此,在土耳其难民营里的200多万叙利亚难民当下讨论最多的话题仍然是“如何去欧洲”,包括远在阿富汗、索马里等国的难民也在闻风而动,其中的一部分人已在前往欧洲的路上和海上,他们正与时间赛跑,力图在冬季到来之前偷渡到欧洲。

目前,这场难民危机仍在持续发酵,已演变成欧洲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难民危机。

二、面对汹涌而来的难民潮,欧盟各国相互推诿,难以形成应对危机的有效手段

人道主义是战后欧洲人看重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几十年来,欧洲各国通过种种方式吸纳了许多难民和非法移民。而今,面对几十万难民的涌入,欧洲各国从其政治、经济、民意等诸多方面出发,难以再为了道义而“慷慨大方”。为了化解难民危机,欧盟有关机构今年曾多次召集会议,商讨解决的办法。但由于欧盟成员国的立场各不相同,所以始终难以达成一致的意见。欧盟国家不仅相互推诿,而且产生许多内部矛盾。

首先,欧盟各国难以形成化解难民危机的合力。希腊、意大利和匈牙利等国受难民危机影响最为严重。欧盟原希望通过转移安置难民,以分担这些国家的压力,因此考虑把入境上述国家的难民由各成员国分摊接收。据此,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于9月9日宣布了一份缓解难民危机的紧急方案。该方案依据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失业率和已接收的难民数量等因素,计算出各成员国应该接纳难民的数量。根据该方案,接收难民最多的国家依次为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容克还敦促各成员国展示“勇气与团结”,要求各成员国积极采取措施应对难民潮。为了鼓励各成员国积极接纳难民,欧盟委员会甚至提出,每接收一名转移安置的难民,可从欧盟获得6000欧元的补助,拒绝接收难民的成员国则被要求向欧盟提交国内生产总值0.002%的财务补偿。但该方案遭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中东欧国家的强烈反对。由于协商不成,9月22日举行的欧盟内政部长会议被迫举行投票,并以多数票通过了这项“摊派”难民的方案。但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在会上投了反对票。捷克将摊派方案视为是“一个糟糕的决定”,并称将“尽一切可能予以抵制”。因为这项摊派方案并不具有约束力,欧盟各成员国能否完全执行尚不明确。面对难民潮在欧盟内部引发的激烈争论,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坦言,“欧盟眼下并不是最好的欧洲联盟,它正变得不像欧洲,也不像联盟”。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专员古铁雷斯警告说,“欧洲对难民危机的反应将是一个决定性的时刻,否则一个分裂的欧盟只会招致更多的偷渡者”。看来,欧盟成员国能否患难与共,达成接收难民的分配目标,将是对欧盟团结和危机处理能力的巨大考验。

其次,欧盟各成员国相互指责,推卸责任。一是欧盟的一线与二线国家之间相互倾轧。为避免各成员国的移民标准不一,欧盟于1999年制定的“都柏林规章”曾作出规定,“难民第一步踏入哪个国家,该国就要负责接收、处理、审核”。面对源源不断涌入的难民,意大利、希腊等国不堪重负,因此对难民北上欧盟其它国家采取放任态度。法国严厉批评意大利和希腊没有负起监管难民的责任,放任难民在欧洲流窜。与此同时,法国对入境的难民进行围追堵截,并在法、意边境口岸大量遣返难民。意大利和希腊则把矛头对准西欧和北欧富裕国家,不满它们袖手旁观。东欧国家对德国的做法则十分不满,认为大批难民来欧洲是因为受到德国的吸引,德国欢迎难民的做法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难民问题,反而会进一步加剧难民危机。二是欧盟多国纷纷关闭边界,甚至拉起铁丝网,将难民压力引向它国。在德国、奥地利相继实施临时边境管控之后,匈牙利加大了在其边境对难民的防堵,并引发难民途径的巴尔干国家纷纷关闭边境。目前,该地区的难民危机正在进一步升级。今年以来,取道匈牙利寻求欧洲其他国家庇护的难民多达20余万人。在不堪重负的情况下,匈牙利在其与塞尔维亚的边界线上修建了长达175公里的铁丝网围墙。不仅如此,匈牙利议会还不顾多国的批评,于9月21日决定授权军队可以使用非杀伤性武器阻止难民涌入。3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难民便被迫改变前进方向,即穿过塞尔维亚进入克罗地亚。克罗地亚原以为,大批难民会很快离开本国前往斯洛文尼亚,然后去奥地利和德国。但由于斯洛文尼亚也关闭了边境,几天之内便有3万多难民“淹没了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批评匈牙利的做法“让人想起冷战的铁幕”。克罗地亚则指责匈牙利在“未事先获得许可”的情况下,将难民送过来是“侵犯领土主权的行为”。

需要指出的是,许多申根国家恢复边界管控的举措,不但把难民潮的压力转移到了它国,而且严重威胁到欧盟申根体系的存在。申根协议连同欧元及单一市场是欧洲一体化的三大基石。按规定,加入申根协议的国家应相互开放边界,人员可以自由流通。

第三,难民潮导致一些欧洲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极右排外势力抬头。随着大批难民的到来,欧洲一些国家的排外势力借机兴风作浪。在德国一些地方,接连发生极右分子在难民营外聚众闹事、攻击难民和焚烧安置难民设施等事件,仅今年上半年,德国就发生了200余起破坏难民营的袭击事件。4今年初发生的《查理周刊》遇袭事件,大大刺激了法国极右翼的国民阵线。随着大批难民涌入法国,该组织反移民的调门再度高涨。此外,在大部分欧洲国家经济低迷的形势下,大批难民涌入加剧了这些国家的财政负担和就业压力,这也为极端民族主义与排外势力的喧嚣提供了口实。东欧国家则因其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种族同质性,同时经济较为脆弱,所以不愿接收难民入境,对难民带来的安全隐患持有警惕心理。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公开提出,只接收基督教难民。捷克则认为,民族、文化和完全不同的宗教信仰会有产生冲突的风险,声称“大规模移民对欧洲和欧盟的稳定会构成根本的威胁。”东欧许多国家民众反对难民的声音也十分强烈,甚至大批民众手持反对接收难民、要求政府加强边界管控的条幅举行示威游行。由此可以看出,那些历经劫难,侥幸登陆欧洲的难民也绝非抵达了天堂,等待他们的依然是无尽的艰辛和未卜的前程。

三、欧洲难民危机是美欧推行新干涉主义造成的恶果

究竟这场难民潮是怎么形成的,谁该对这场难民危机负责?其实,不管是悄悄躲在一边的美国,还是深陷危机淤泥之中的欧洲,均逃不掉其应负的历史责任。

难民潮的形成是西亚北非地区持续动荡的结果。自2011年初“阿拉伯之春”风暴刮到叙利亚之后,叙利亚局势发生动荡并急剧升级,境内武装暴力冲突不断。为了躲避战乱,只有2253万人口的叙利亚已有1160万人背井离乡,沦为难民,其中有400万叙利亚难民被迫流落到国外。昔日民众衣食基本无忧的叙利亚,如今满目疮痍、生灵涂炭,成了全球最大难民来源国。2011年10月实现“颜色革命”的利比亚不仅没有完成政治和经济社会的成功转型,反而成了暴力冲突四起、恐怖事件频发、领土已被分裂的“国将不国”代名词,同时还是西亚北非难民的主要输出地之一。卡扎菲倒台后,地方部落武装拥兵自重、相互倾轧,趁机扩大控制范围。为了避祸,一些民众只得远走他乡。另一方面,在治安失序的利比亚,充当“蛇头”贩运偷渡客也被许多地方割据势力看作聚财的重要手段,成了一项有组织的、规模巨大的灰色产业。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2014年有近10万人非法途径利比亚偷渡至意大利。由于气象条件恶劣,加之偷渡船只超载严重,地中海海域沉船事故经常发生,许多历经千辛万苦逃出本土的叙利亚、利比亚等国难民尚未见到欧洲的土地,便已命沉大海。伴随难民数量激增的是,一些西亚北非国家的极端宗教组织坐大,恐怖主义泛滥成灾,民族宗教矛盾日益激化,国民经济一蹶不振,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这既是西亚北非地区近年动荡加剧的结果,也是未来动荡进一步加剧的原因。而面对这一切,美国和欧盟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方面,美国推行新干涉主义是造成这场难民危机的重要根源。冷战结束后,在西亚北非地区推行西方式的自由民主,成为美国西亚北非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2001年“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认为,在西亚北非地区推行西方自由民主是维护美国在该地区利益的重要保证。2002年,美国国务院又启动“美国-中东伙伴关系计划”,该计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推动这一地区的民主变革进程。2004年6月,美国在八国集团峰会上提出“大中东北非民主计划”,要求发达国家为阿拉伯国家监督选举提供技术支持,并增加对该地区非政府组织的援助等。2011年“阿拉伯之春”发生后,美国更加积极通过民主改造中东计划影响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进程,或明或暗支持中东发生“颜色革命”,对不听美国使唤的政权,则扣以“无赖”“邪恶”等帽子实施打击,甚至不惜借助武力予以更迭。“阿拉伯之春”颠覆性地破坏了以往中东地区不同政治势力、不同宗教派别以及世俗政治和宗教信仰之间形成的脆弱平衡,不仅旧的热点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冒出来许多新的热点问题,如叙利亚、利比亚以及也门危机等。这些新的热点问题由于地区大国的较量和世界大国的介入,又给其演化进程增加了更多复杂因素和不确定性。然而,令世人震惊的是,美国推行新干涉主义把这些国家搞乱后,留下一大堆烂摊子,自己却抽身而去。当西亚北非地区的大批难民涌入欧洲之时,美国却在隔岸观火。自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仅仅接收了大约1500名叙利亚难民。因此,美国政府在应对叙利亚难民问题上备受国际社会的指责,国际难民组织批评美国在这个问题上行动迟缓,缺乏担当。迫于各方压力,美国政府宣布将在2016年接收1万名叙利亚难民,但这与国际难民组织要求美国应该承担接收的数量相差甚远。

另方面,欧盟追随美国在西亚北非地区推销“民主”造成灾难,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历史上,欧盟曾一度致力于和中东北非国家建立伙伴关系,以消除该地区社会动荡、恐怖主义和非法移民对欧盟构成安全威胁,确保欧盟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利益。欧盟曾与16个中东北非国家建立了“地中海联盟”,将欧盟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制度化。然而,2011年“阿拉伯之春”发生后,欧盟一反常态,背弃了一贯奉行的南方“睦邻”政策,把中东北非地区的动乱视作加速地区“民主改革进程”、推行欧洲民主模式的机会。当年6月,欧盟还专门任命了“阿拉伯之春”地区大使,以“帮助西亚北非地区民众实现民主的要求”。该地区的一些国家发生动乱后,欧盟马上与长期的密切合作伙伴反目,对这些国家的动乱推波助澜,甚至采取赤裸裸的政治、军事干涉手段,逼迫这些国家的领导人下台,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这些国家的局势动荡。已被西方“招安”的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曾是欧盟及其一些成员国的座上宾。2009年,意大利与卡扎菲签署的共同打击非法移民的双边合作协定,在一段时间里使经利比亚向欧洲偷渡的非法移民数量大幅减少。可是,当利比亚发生反卡扎菲政权的内战后,欧盟不仅对利比亚反对派给予了坚定支持,而且欧盟一些成员国还积极参加北约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叙利亚爆发动乱后,欧盟不断施加政治和外交压力,加大制裁力度,逼迫巴沙尔下台。欧盟还在2012年3月举行的首脑会议上专门作出决定,要求巴沙尔立即辞职。欧盟对叙利亚危机的干涉政策,致使叙利亚危机愈演愈烈。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这次难民潮中,来自巴尔干的经济难民不在少数,过去一年就有10多万科索沃人前往西欧。今年上半年,来自巴尔干地区的经济难民即占难民总数的40%。其根源是,上世纪90年代,欧盟一些国家积极参与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打击。战火虽已结束,但留下一堆“烂摊子”。这些年,许多西巴尔干地区国家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人们看不到希望,只有逃难去西欧。这也是欧盟追随美国军事打击南联盟而在自己身边留下的一个发展问题“定时炸弹”。

综上所述,对于这场难民危机,美国和欧盟推行的新干涉主义政策难辞其咎,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所指出的,“难民潮是欧洲国家推行西亚北非外交政策的必然结果,而这一外交政策实际上就是美国的外交政策。这种政策是把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别人,而不顾当地的历史、宗教、文化特征和国情,这样的政策必然带来恶果”.5

西亚北非与欧洲隔海相望,彼此是搬不走的邻居。“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东乱则欧洲遭殃,这个道理显而易见。当今,欧洲唯有用实际行动帮助早日熄灭西亚北非一些国家仍在燃烧的战火,恢复和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欧洲国家目前面临的难民问题。

注释:

1参见2015年10月4日《人民日报》

2参见《Der Spiegel》Nr.38/2015年9月12日

3参见2015年第19期《环球》杂志

4参见《Der Spiegel》Nr.37/2015年9月5日

5参见2015年9月14日《环球时报》

(作者曾任中国驻奥地利、荷兰大使馆武官,现任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