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正文
柯慕贤:中德将共同制定下一次工业革命标准
发表时间:2015-10-30 10:00 来源:国际网
我们现在都面临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的处境和德国非常类似,也是要突出制造生产。基于共同的出发点,我们希望通过合作共同制定下一次工业革命需要的标准。德国没有不开放的地方。虽然说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我们对外资的需求不是特别大,但并不存在限制领域。欧洲方面也有类似“一带一路”的倡议,德国和欧洲特别愿意和中国探讨如何对接这些计划,我们希望能够共同起草倡议。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对欧洲的需求可能将会发生变化,不过在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同时,中国也还需要进口大量的工业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德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具有世界领先优势,中德贸易还会稳定发展。大家都希望早日签署BIT。对中国而言,有TPP协议,中国对中欧投资协议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德国总理今天起开始第八次访华行程,近20名来自机械、汽车、电气及电信行业的商界高管组成的代表团将随同默克尔访华,包括大众新任执行长穆勒。这些商业领袖将在30日与李克强和默克尔共进午餐。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德国证券交易所都有望和中方合作伙伴达成合作协议。据《21世纪经济报道》10月28日消息,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表示,德国铁路公司已经积极考虑从中国购买车厢和车头,前不久在北京专门设立了一个采购办公室。

自10月中旬起,中国外交就进入了繁忙的“欧洲月”。在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荷兰国王访问中国之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将为“中欧蜜月”再添一把火,于29日至30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她就任德国总理以来,第8次访华。

“29日,默克尔总理将在北京与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张德江委员长等领导人进行会谈。30日,受李总理的邀请,她将前往安徽访问。安徽是李总理的老家,这是他个人做出的很友好的举动。”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专访中介绍了默克尔的行程安排。

据路透社报道,近20名来自机械、汽车、电气及电信行业的商界高管组成的代表团将随同默克尔访华,包括大众新任执行长穆勒。这些商业领袖将在30日与李克强和默克尔共进午餐。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德国证券交易所都有望和中方合作伙伴达成合作协议。

今年是中德创新合作年,“中德工业4.0合作”毫无疑问会成为默克尔访华的关键词。今年3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访问德国,与德国副总理兼经济能源部长加布里尔就中德工业4.0合作达成6点共识。

就在默克尔来华前夕,中国并购公会与德国联邦并购协会签署《中国-德国企业并购合作沈阳宣言》,宣言明确以中国东北地区作为重要的合作基地,支持双方企业参与中德(沈阳)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打造“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对接合作平台。

中德将共同制定下次工业革命所需的标准

《21世纪》:在中德工业合作过程中,德国期望获得什么?

柯慕贤:中国和德国有很多共同的利益,都是世界工业制造的大国,也是出口最多的国家。中德有共同的目标,德国要保持制造业的领先地位,中国想赶上这个领先地位。

《21世纪》:怎么定义这种合作关系?中国需要获得德国的技术和经验,而德国希望获得中国的市场?

柯慕贤:没有这么简单。我们现在都面临第四次工业革命。在这方面,领先的国家有日本、美国、德国;中国也表示非常感兴趣。我们有两种出发点,“工业4.0”意味着把信息技术和制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美国的信息技术很发达,他们准备从这方面出发,比如,谷歌正计划制造汽车。德国与之相反,历来以制造业为强项,我们要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加入一些信息技术。可能结果是一样的,但出发点不一样,标准也不一样。中国的处境和德国非常类似,也是要突出制造生产。基于共同的出发点,我们希望通过合作共同制定下一次工业革命需要的标准。

《21世纪》:有一些德国企业对中德在这方面的合作比较敏感。他们主要担心的是什么?

柯慕贤:有些德国企业跟中方进行了几十年的合作。但有些中小企业对现存的一些不足表示担心,比如知识产权保护、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中国的市场还不完全开放。在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方面,中国在过去几十年来已经有了一些进展,但还有一些不足。

《21世纪》:在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合作方面,已经有旗舰项目了吗?

柯慕贤:这是刚刚才开始的。今年夏天,两国签署了一些相关协议。有一批德国企业正在寻找中方伙伴,希望共同面向工业4.0的方向发展。有几个例子可以介绍一下:SAP跟华为开展了合作,西门子在成都有一个生产基地,博世公司在苏州也有一个生产基地。这些工厂还不完全是工业4.0,但已经达到了工业3.6、3.7的水平。

德国铁路公司考虑购买中国车厢和车头

《21世纪》:近期,中欧高层访问频繁。英国自诩为对中国最开放的经济体。德国跟英国和法国比,是不是还有可能更加开放?比如,在能源和高铁等领域。

柯慕贤:德国没有不开放的地方。虽然说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我们对外资的需求不是特别大,但并不存在限制领域。以前华为希望在英国投资电讯产业,就引起了很多讨论,而在德国我们是欢迎的,这就是华为把在欧洲的总部设在德国而不设在英国的原因。德国不会邀请中国企业为我们建造核电站,因为我们已经决定在2022年之前放弃核能了。而在高铁方面,如果我们要进行新线路建设,会进行公开招标,但暂时没有这方面计划。德国铁路公司已经积极考虑从中国购买车厢和车头,前不久在北京专门设立了一个采购办公室。

《21世纪》:德国使馆在研究中国政策方面做得非常深入。对于已经提出两年的“一带一路”计划,你有什么观察?

柯慕贤:欧洲方面也有类似的倡议,比如欧盟对中亚的战略,还有从葡萄牙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再到广东的经济一体化设想。德国和欧洲特别愿意和中国探讨如何对接这些计划,尽管不完全一样,但有很多类似的。我们希望能够共同起草倡议。

当然,我们也愿意共同挖掘这些倡议带来的经济潜力,这方面也需要中方做出一些努力。现在已经有一些铁路运输的连接,但从中国到欧洲的五趟列车可能都是满载的,但返回的列车只有一趟是满载的,其他的都是空的,这是因为中国市场的开放度还不够。另外,谈到这些线路,公路、铁路都希望能够有让各国的企业公平参与的机会。

期待中欧BIT协议早日达成

《21世纪》: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对欧洲的需求可能将会发生变化,比如增加对创意产品和服务产品的需求,减少对工业产品的需求。作为一个工业出口大国,你觉得德国会受到影响吗?

柯慕贤:中国服务业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服务业的可能性还很有限。中国想鼓励国内消费,而德国在这一领域很有优势,比如汽车行业,在中国的高档汽车市场中,德国品牌占80%,还没有面临什么竞争。在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同时,中国也还需要进口大量的工业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这样才可以保持持续的经济增长。德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具有世界领先优势,所以,我相信,中德贸易还会稳定发展。

《21世纪》:TPP协议达成后,会对欧洲经济有什么影响?是否会推动欧盟和美国进行TTIP的谈判?

柯慕贤:什么时候会有TTIP,现在还不好说。美国要在2016年进行大选,我们希望能在大选之前初步谈好,但这是比较紧张的工作。当然也有一些阻力,有人担心消费者保护方面还做得不够,签这个协议就需要欧方的28个国家同意。

《21世纪》:对中欧BIT(投资协定)谈判你有什么期待?

柯慕贤:大家都希望有投资保护协议,希望早日签署BIT。对中国而言,有TPP协议,中国对中欧投资协议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柯慕贤为德国驻华大使,文章转自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