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当下版利少而弊多,而其根源则是出于对中国的误判和“离岸平衡”手法的错用。中美两个大国和则双赢,斗则两伤。互相尊重,走合作共赢之道,不会妨碍美国在亚洲的经济利益和军事存在,也不会妨碍美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发展中运用其现有的优势,但是却可以消除或减轻当下版亚太战略的弊病,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安定与和平。美国需要能够超越现有迷思的政治家去明悟此理,并运筹战略内涵的调整。 |
为了维护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及其相关利益,曾任国家安全顾问的布热津斯基(Zbigniew Kazimierz Brzezinski)在《大棋局》(The Grand Chessboard:American Primacy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一书中建议:美国应该把欧亚大陆当作自己的世界战略重心,防止任何一个能够挑战美国主导地位的国家在欧洲或亚洲出现。 2011年他进一步提出美国需要“平衡东方”(Balancing the East),“提升西方”(Upgrading the West)。所谓“平衡东方”,就是要制约中国;“提升西方”就是要加强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的盟友关系。 同年,芝加哥大学著名政治学教授米尔斯海默(John J.Mearsheimer)在《帝国布局》(Why Leaders Lie:The Truth About Lying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一文中,建议美国政府使用“离岸平衡”」(offshore balancing)的策略,去阻止中国发展成为能够主导东亚地区事务的强国。这一策略的基本含义是:“依赖当地国家来对抗崛起中的地区霸主,保持美国的军事力量停留在可见视界之内。但这个方式如果被证明不可行的话,美国的海外军队便要协助完成这个工作,最终镇压潜在霸主。” 奥巴马的布局 布氏和米氏发表战略献议的2011年,正是美国把战斗部队从伊拉克完全撤出的一年。当时,美国发现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许多美国人正在担心过不了多久中国就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进而挑战美国,使其失去主导和支配世界的地位。 于是,奥巴马在2011年正式决定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其主要手段便是“离岸平衡”,也就是以强化军事存在和炫耀肌肉为前提,“以夷制夷”,动员和依赖日本、菲、越等亚太国家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诸多领域对抗和牵制中国。与此同时,为了应对想象中有可能发生的美中全面军事对抗,此战略也意味着在亚太地区要提前做好有利于美国的准备。 2011年以来,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偏袒日本;默许安倍政府谋求修改日本的和平宪法;怂恿日本巡逻南中国海;在南中国海岛礁的主权问题上偏袒菲律宾和越南;威胁派遣美国的飞机和舰船闯入中国宣示拥有主权的南沙岛礁之领海、领空;还试图拉拢印度和东南亚国家向美国靠近,以便孤立和挤压中国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具体表现。 亚太再平衡战略是一个具有很大伸缩性的布局。此战略在现阶段的实施虽然对中国的利益构成了一定程度的挑衅、牵制和挤压,但是美国仍在刻意避免中美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防止全面对抗。 然而,在下列条件下,美国必将升级此战略的实施力度,在第三种情况下还可能衍生为美中之间的全面对抗:一、中国如主动攻占钓鱼岛,或主动采用武力手段收回被菲、越在1970年代抢占的中国南沙群岛岛礁;二、中国如发生严重内乱;三、中国如武力挑战美国,或者在全球范围内与美国争霸、抗衡。 但是,习李主政以来的决策及其显现的智慧告诉世人,幼稚和无能才会导生的这几种状况都不会发生。只要不发生,美国亚太战略的实施就会受到节制,美中激烈冲突和全面对抗的局面就可以避免。这是因为美国一向奉行务实主义原则:中国拥有洲际核反击能力、击沉航母的能力等等,更有不畏强敌、捍卫国家主权的意志,因此如与中国全面对抗只会造成两败俱伤,甚至导致欧盟、俄国或日本乘机坐大,使美国彻底丧失支配世界的地位和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预测:除非美国愿意做出调整,其致力于压制中国和中国努力于反压制的紧张关系,将在双方各自节制的架构内长期持续下去。这样的局面是否真正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呢?结论是否定的。 挑衅和压制中国是最佳选择吗? 首先,中国的主流文化传统一向排斥穷兵黩武、对外扩张。当今的中国政府不仅坚持这一立场,而且反对强权政治,无意支配任何国家,更无意支配世界而与美国争霸。从经济上看,中国也不需要走西方列强的老路,通过对外扩张或者与哪一个国家争霸去求取经济发展。今天的世界已经是一个全球性自由贸易体系,任何国家都可以把产品和服务销售到其他国家,并在世界范围内获取自己所需的能源和原材料。 中国就是这样实现了初步的崛起,也必然可以依据同样的方式继续发展。对外扩张以及和其他国家争霸不仅无助于中国的发展,而且会带来血与火的灾难,这样的蠢事中国不会做。因此,美国兴师动众要对付的只是在其想象之中被妖魔化了的中国图像,恰似唐吉珂德大战风车,其资源浪费可谓大矣。 其次,美国在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过程中,因为采用一连串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做法,带有明显的敌意,加上大军压境,兵临城下,这就不能不引起中国的高度警惕和强烈反制。其结果之一便是导致中国与俄罗斯结成了更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结果之二:刺激了中国的军事科技发展,促成中国的国防力量在现代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都是美国不愿看到的。 再其次,操作实力政治,故意制造紧张局势去干扰和损害中国的和平发展,也会减损美国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道德形象。 此外,美国的做法纵容了以安倍晋三为首的日本右倾军国势力的发展。日本的危险不仅在于它有过侵略亚洲和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舰队的历史,更在于安倍等右倾势力至今没有真正承认日本在二战期间对亚洲国家的侵略,依然每年不间断地参拜战犯,并且打着帮助美国的旗号,为日本出兵海外取得了国内的法律基础。日本还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世界一流的工业技术和制造核武器的能力。美国在中东推行的政策已经催生了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组织,而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很有可能会在亚洲催生出另外一只危害亚洲和世界和平的力量。 可见,美国为现行版亚太再平衡战略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但是这些代价换到了什么收益呢?此战略试图牵制和阻止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强国的根本目标有没有实现、有没有可能实现呢?笔者认为,就经济而言,美国为其“离岸平衡”而布下的主要棋子日、菲、越在相当程度上都依赖着中国,依靠这几个国家来牵制中国的发展,顶多只能在妨碍中国开发南中国海资源方面起到一些作用,但是这不会对中国的经济产生根本性冲击。 美国如要自己动手去颠覆中国的经济也很困难。对付前苏联、俄罗斯、日本和拉美国家的那些手法,用在中国身上都行不通,因为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前车之鉴已然深有所悟,懂得如何应对。用美国的市场也扼杀不了中国的经济,因为中国的出口已经实现多元化,2014年进入美国市场的只占中国出口总额17%;更何况中美贸易是互补长短,如果美方出手不善,中方也会加以反击。 综上所述,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当下版利少而弊多,而其根源则是出于对中国的误判和“离岸平衡”手法的错用。中美两个大国和则双赢,斗则两伤。互相尊重,走合作共赢之道,不会妨碍美国在亚洲的经济利益和军事存在,也不会妨碍美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发展中运用其现有的优势,但是却可以消除或减轻当下版亚太战略的弊病,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安定与和平。美国需要能够超越现有迷思的政治家去明悟此理,并运筹战略内涵的调整。 (作者为退休社会学教授。退休前任辅仁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也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执教,文章转自联合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