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中国周边 > 欧亚 > 正文
陶短房:默克尔和德国会成为土耳其“入欧”助推器么
发表时间:2015-10-23 18:03 来源:国际网
由于宗教、民族和文化上与“老欧洲”差异实在太大,大多数欧盟国家对土耳其“入欧”持抵制态度,或至少并不热心。而且欧盟的表决机制本就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全票通过制,德国再怎么神通广大,也只是一票而已——在欧盟表决机制中,一票正是所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足够让别人的提案通不过,却绝对没办法让自己的提案成功过关。或许德国和默克尔恰是看准了这点,才大大方方地抛出这个“空心汤团”:反正说了也白说,那么自然不说白不说。

曾有人称,北极理事会(Arctic Council)、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和欧洲联盟(EU),是世界上门槛最高、最难加入的国际组织,作为地中海国家、横跨亚欧两洲的土耳其远离北冰洋,北极理事会自然是不敢去想,北约和欧盟则是它梦寐以求加入的组织,但同样是“高门槛”,土耳其加入北约只等了3年(1949年北约成立,1952年土耳其就和希腊共同成为第一批“扩招生”),而加入欧盟却始终盼不到个“准信”。

欧盟是1993年11月1日成立的,成立的时候有12个成员国,自1993年至今,欧盟总共“扩招”了四次,共有16个新成员国加入,但土耳其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

这并非它不“积极努力”:早在1963年,当时的欧盟还没成立,土耳其就已和仅有六个创始成员国的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签署了“联系协定”,这本被公认为“入欧”的第一块敲门砖;早在1987年,土耳其就正式递交了加入欧盟的申请,而此时距离《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欧盟正式呱呱坠地,尚有5、6年时间。

然而“起个大早”的土耳其却赶了个晚集:和自己最“不对付”的地缘政治宿敌——希腊抢在欧盟正式成立前两年便“入欧”成功,而这个“差生”不仅是靠“作弊”才“上榜”,更在“入欧”后给欧盟带来希腊金融危机这样的大麻烦,与之相比,土耳其近十几年来经济发展大多数时间都处于“快车道”,说是“优等生”也不为过,何以连被自己跟希腊折腾得“一国两制”的塞浦路斯都在2004年“混进去”了,自己却依然在“复读”?

这些年来土耳其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政府政要,包括埃尔多安本人和现任总理达武特奥卢(Ahmed Davutoglu)等人不断就“入欧”问题喊冤叫屈,却始终在布鲁塞尔那边曲高和寡。不过如今他们似乎看到了很大的盼头:10月18日到访的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当天在伊斯坦布尔和达武特奥卢出席联合记者招待会,会上她明确表示“乐于看到土耳其加入欧盟”、“那将令欧盟更加充满活力”,并表示德国愿意为帮助土耳其尽快加入欧盟作出努力。

德国和法国一直号称“欧盟两大支柱”,且由于经济稳定,政治上左右逢源,尤其默克尔老道的实用主义政治哲学和长期居高不下的国内支持率,“德国支柱”在欧盟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已浸浸然有压倒“法国支柱”之势,默克尔作此表态,会否令土耳其的“入欧”梦,有早一点圆满的可能性?

默克尔之所以要在访问土耳其期间卖这样一个大人情,首先因为土耳其裔在德国当代社会举足轻重,这是她必须争取的一股力量。由于德国是欧盟内部最慷慨的移民、难民接收国,而土耳其则是传统的移民、难民输出大户,如今在德土耳其裔总数已逾280万,占德国总人口3.4%,其中拥有德国籍的也有100万人左右,这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强大政治力量。由于“难民门”发酵,默克尔支持率“缩水”严重,在德土耳其裔虽有不同政治观点,但绝大多数支持土耳其“入欧”,默克尔在土耳其的表态,很大程度上是秀给这些住在德国的土耳其裔、而非住在土耳其的土耳其人看的。

更现实的一点则是“难民门”:“难民门”中默克尔的“慷慨”在最初赢得满堂彩后,如今已成为引发德国社会剧烈争论的“胜负手”,“消化不良”则是大多数质疑默克尔难民政策德国人的心病,而作为叙利亚难民、伊拉克难民甚至阿富汗难民最大的“水库”和入欧桥梁,土耳其能否帮忙“蓄能缓冲”,缓解德国的“消化压力”,对默克尔而言实在太重要了。在这样背景下,有求于人的默克尔将“帮忙入欧”和增加对土耳其难民拨款等“礼物”一并打包送出,便再正常不过了。

不过默克尔的人情其实也只是个空头人情。

由于宗教、民族和文化上与“老欧洲”差异实在太大,大多数欧盟国家对土耳其“入欧”持抵制态度,或至少并不热心,另一“支柱”法国动辄拿“亚美尼亚大屠杀”的陈年往事说事,另一些西欧、北欧国家则不断质疑埃尔多安的原教旨色彩和对异议的打压,至于抢先挤进欧盟且“作死作活”的老对手希腊,则更是千方百计要把土耳其挡在欧盟门外。欧盟的表决机制本就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全票通过制,德国再怎么神通广大,也只是一票而已——在欧盟表决机制中,一票正是所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足够让别人的提案通不过,却绝对没办法让自己的提案成功过关。

对土耳其这个“考生”的“报考申请”,欧盟直到18年后的2005年才发给“准考证”,开始入盟谈判,双方商定了35道“考题”,“录取”标准是满分,如今“答对了”的不过14道,“答错了”的倒有17道之多,另外4道“还在商量”,这个成绩即便“公事公办”,也还是得慢慢“复读”下去的。

或许德国和默克尔恰是看准了这点,才大大方方地抛出这个“空心汤团”:反正说了也白说,那么自然不说白不说。

(作者为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现为《纵横周刊》非洲问题研究员,文章转自作者博客)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