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以合作的方式而不是以对抗的方式,逐渐地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正在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秩序。中国参与组建区域性的多边组织不是为了给美国提供借口,当然也不是为了和美国进行战略对决。中国参与组建区域性的多边组织,其目的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并且加强与相关国家的联系。在区域性多边组织中,中国要想发挥主导作用,必须表现得更加自信,不能让西方国家设置重大政治议题。中国在参与组建的区域性多边组织中应当主动设置重大议题。中国必须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组建国际组织的经验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针对地区性的复杂问题制定战略规划,因为只有这样,中国参与组建的区域性多边组织才会有更大的吸引力,中国在区域性多边组织中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
学者认为,西方7个工业化国家组成的西方7国首脑会议,是典型的价值共同体。虽然7个西方国家的经济实力悬殊,但是,他们有共同的价值观,因此,能够长期存在。而金砖国家首脑会议和上海合作组织则是典型的利益共同体,这些组织成员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相同或者相似的问题,因而愿意走到一起,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分析虽然失之偏颇,但是,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参与组建的区域性多边组织的特殊性。如果对金砖国家首脑会议和上海合作组织性质缺乏准确的认识,那么,在分析国际关系的过程中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到目前为止,无论是上海合作组织还是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都是区域性的多边组织,而不是国际性的组织。换句话说,中国倡导设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以及中国参与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都是为了解决自身的问题而不是为了解决国际问题。 从设立的目的来看,上海合作组织旨在解决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猖獗的问题。而金砖国家会议则旨在解决主要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难问题。 虽然近些年来,上海合作组织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积极发表意见,但是从整体而言,上海合作组织仍然关注地区性的问题,在一系列复杂的国际问题上,上海合作组织尚未提出完整的战略解决方案。 金砖国家的领导人试图通过设立金融机构,部分代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功能。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金砖国家普遍缺乏国际性的金融人才,因此,设立金融机构之后能否正常运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正在以合作的方式而不是以对抗的方式,逐渐地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挑战或者否定美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中国不会取而代之。 中国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悄然地改变着世界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中国希望在未来的国际关系中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基本原则能够充分体现,国际经济秩序更加公平,国际政治关系更加稳定。 但是,中国也知道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中国在充分保护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开展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组建区域性的多边组织,不是为了对抗西方国家,当然也不会处处和西方国家建立的国际性组织抗衡。 中国只不过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容量,允许其他国家“搭便车”。这是一种大国的包容政策体现,这是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过程中所奉行的基本原则。 中国国内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国应当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更加积极主动,中国应当以挑战者的姿态,对西方一些霸权国家勇敢的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 从意识形态关系来看,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世界格局非常复杂,各国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相互交织在一起,如果像过去那样奉行价值观外交,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其他国家的头上,并且以价值观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那么,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就会处处被动,就会自我设限。 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够形成价值观共同体,根本原因就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他们面对共同的对手,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在处理彼此关系的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共同的价值体系,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彼此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把中国参与组建的区域性多边组织仅仅看作是利益的共同体,而没有看到利益共同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价值共同体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那么,探讨中国在区域性多边组织发挥作用的问题时,就会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 中国不会和西方国家对抗,但是,如果西方国家联手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那么,中国绝对不会心慈手软。中国正在以积极的姿态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 中国在处理中国南海问题以及中国东海钓鱼岛问题的时候,已经充分展现了中国的外交力量和决心。只有敢于表达自己的立场,并且以自己的军事实力捍卫自己的核心利益,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才会游刃有余。 中国参与组建区域性多边组织,不是建立军事政治联盟。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之初,中国和其他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就对外宣布,上海合作组织不针对第三方,不会变成一个军事对抗组织。 金砖国家首脑会晤机制形成之后,中国国家领导人反覆强调,金砖国家首脑会晤旨在解决经济发展问题,不会以战略对抗的姿态,挑战西方国家所确立的经济体系。 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始终强调开放性的原则。中国正在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秩序。 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参与组建的区域性多边组织并非乐观其成,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始终抱有戒心。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甚至提出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决策,从而逐步瓦解上海合作组织。 当年欧盟决定推出欧元货币的时候,美国曾经采取类似的手法,在南欧国家植入特洛伊木马。希腊为了加入欧元货币,聘请美国高盛投资银行对希腊的经济进行整体改造,希腊财政部通过发行中长期国债的方式,减少了短期的债务负担,降低了财政赤字,从而得以加入欧元区。 美国高盛集团为了在欧元货币波动中获取巨额利益,与西方国家银行签订了金融期权协议。由于高盛集团掌握了希腊国家的财政经济状况,因此,在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中获取巨额利益。 这一事件从侧面说明,美国之所以申请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之所以对中国周边国家充满兴趣,很可能是为了给中国制造麻烦。 中国参与组建区域性的多边组织不是为了给美国提供借口,当然也不是为了和美国进行战略对决。中国参与组建区域性的多边组织,其目的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并且加强与相关国家的联系。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不应该过分在乎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的看法,中国在和相关国家讨论地区事务的时候,应该减少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的存在。千万不能造成西方国家不在场,但是,中国参与组建的区域性多边组织却不断讨论西方国家提出重大议题的尴尬局面。 坦率地说,在区域性多边组织中,中国要想发挥主导作用,必须表现得更加自信,不能让西方国家设置重大政治议题,然后由上海合作组织以及其他中国参与组建的区域性多边组织进行深入讨论。 中国应当在区域性的多边组织中提高设置重要议题的能力,应当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相关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讨论一些关系地区和平和稳定发展的重大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在参与组建的区域性多边组织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当前重大国际问题的话语权仍然掌握在少数西方国家的手中,西方国家在设置国际重要议题方面得心应手。这种重大议题的设置能力,既是西方国家综合实力的表现,同时也是西方国家得以巩固自己经济实力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中国当前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就在于,对于区域性的重大问题缺乏设置重要议题的能力,无论是在中国南海问题上还是在打击恐怖主义的问题上,中国应当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智慧,提出独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中国参与组建的区域性多边组织中,制定系统性的战略规划。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参与组建的区域性多边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以自己的实际领导能力真正赢得相关国家的信赖。 我们担心的是,在中国参与组建的区域性多边组织发展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中国参与组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虽然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区分开来,建立特殊的治理机制。 但是从整体来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治理结构以及运作模式和亚洲开发银行以及世界银行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这就使得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有可能会与亚洲开发银行以及世界银行形成竞争关系,在竞争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矛盾,必然会出现优胜劣汰的现象。 中国不害怕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开展竞争,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参与组建的国际金融机构必须建立独一无二的治理结构,必须充分考虑到各国的利益关切,必须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西方发达国家组建国际金融机构不同的发展道路。 总而言之,中国在参与组建的区域性多边组织中应当主动设置重大议题。中国必须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组建国际组织的经验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针对地区性的复杂问题制定战略规划,因为只有这样,中国参与组建的区域性多边组织才会有更大的吸引力,中国在区域性多边组织中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文章转自中评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