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非传统安全 > 海洋 > 正文
胡 波:世界海洋政治的新常态与中国海上崛起之路
发表时间:2015-04-29 18:57 来源:国际网
在一个日益多极化和经济高度依存的总体和平世界里,大国将不再拥有建立和维系海洋霸权地位的空间和资源。综合考虑中国的利益取向、地缘特点、自身实力和中国总体的发展方式等因素,通盘考虑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的海上权力目标可以规划为以下三大方面:从军事的角度而言,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海上老二,应构建“近海控制、区域存在和全球影响”的地区性海上力量。从参与海洋机制及秩序的角度而言,海洋政治多极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中国要立志成为其中的重要一极。从对海洋开发利用的角度而言,中国要立足近海、放眼全球,积极成为世界第一大海洋经济强国。

中国政府已正式宣告要建设海洋强国,中国此番大规模全方位走向海洋必将开创中华民族的新历史,也注定将给整个世界带来举足轻重的意义。海洋强国是个比较的概念,不仅要纵向和自己比,还要横向与其他国家比,在国际体系中,后者往往比前者更为重要。显然,在海洋强国的战略规划中,权力地位的规划难以避免也非常重要,更实质的问题是,中国在世界海洋政治中应居于一个什么样的权力座次?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客观认识海权的概念和其在21世纪海洋政治中的特殊含义。

一、21世纪的海洋政治究竟有哪些新的变化?

首先,海权概念是动态发展的,其内涵的核心及外延都已发生巨变。海权之父马汉认为,海权强弱的关键取决于海军和海外贸易两大指标,海外贸易是海军发展的动力,强大的制海权是贸易繁荣的保证。二战结束以来,核武器及核恐怖的出现、经济全球化及相互依存的发展、世界反战及和平力量的壮大,和平与发展渐成时代主题;民族国家体系不断夯实,主权原则虽面临挑战,但仍继续深入人心,世界已几无权力真空地带。

时空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任何国家均难以延续或效仿马汉笔下以“贸易即势力范围扩张”和“控制海洋”为基础的二元海洋强国之路,这不仅是摆在中国这样后起海洋国家面前的问题,也是美英这样的传统海洋强国面临的重要课题。海上竞争的内容愈加丰富多样,军事力量的发展只是其中一大要素,外交及海洋经济等手段越来越大有可为,世界各国海上权力的排名势必要考虑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外交能力以及应用国际法的娴熟程度等情况。

当然,我们在界定海权概念时,既要考虑时空条件等的影响,认识到海权不仅包括军事权力,还包括政治权力、经济权力等;也需要正视“权力”的本质,不能用“权利”“权益”等国际法概念去代替权力政治本身。鉴此,我们可以将海权定义为:在一定海洋空间内发挥军事、政治、外交和经济等作用和影响的能力。

其次,海权的发展模式不是永恒的,海上霸权正变得过于昂贵而不可持续。以往大国发展海权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通过海上决战决胜取他国而代之,成为世界海上老大是所有大国的终极目标。而如今,由于大国间战争的稀缺,和平竞赛逐渐成为主要路径,通过战争快速洗牌放大战略优势的可能性大幅降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权力及技术的分散外溢愈发不可避免,领先国家的权力不仅遭到大国的分散,还会被中小国家和大量非国家行为体稀释,任何一项先进军事技术或装备,也都不可避免的会被很快模仿和复制,技术优势难以长期保持。

伴随导弹、信息技术、高速铁路及航天科技的发展,相比大陆平台,海上力量的传统优势正在丧失,其在机动性方面的优势正在缩小,而其危险性却大幅提高,海上目标很容易被跟踪、定位及锁定,海上力量的生存和有效性变得脆弱,特别是在临近大陆的海域。

因而,在一个日益多极化和经济高度依存的总体和平世界里,大国将不再拥有建立和维系海洋霸权地位的空间和资源。

二、中国海洋实践可能带来的变数及进步

海权既是世界性的普适概念,同时也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世界各大国的地缘状况、政治环境光及人文传统等条件迥然不同,他们在追求海权与运用海权的过程中,既要把握好海权发展的普适规律和经验,同时还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

虽然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及美国等近代历史上的海上霸主在争夺权力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海权对于他们的崛起或衰落都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不同之处更多,如英国统治下的“日不落帝国”和美国治下的和平即是两种差异很大的海洋治理模式。

中国是陆海复合型国家,必须兼顾陆海两大战略方向,保持协调发展;中国的海洋资源虽较为丰富,但与世界海洋大国相比,仍相对不足;海洋空间狭长,并为岛链封锁,海洋地理更是相对不利。在这样的地缘条件下,中国不太可能倾其大部分资源像英美那样去追求海权和海外霸权,强大的海权也只是中国成功崛起的关键之一,绝非能解决一切重大问题的万金油。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其文化传统不可避免的会对其海洋观和海洋战略产生重大影响。中华民族是非常包容的,中国历史上从未有宗教战争,更没有类似欧洲黑暗的“中世纪”,自古以来,中华文明的主体对外族人和外来文化总能做到包容,中国人是超世俗的,没有宗教的束缚和历史的包袱,没有排外的基因。中华民族也确实是爱好和平合作的,中国古代哲学讲究阴阳相生相长,强调世间万物都是有联系的,它不仅关注事物的对立性和矛盾,更突出事物的同一性和相互依存,与西方国际关系的经典哲学有所不同,中国政治家往往将国际关系看成“非零和”的竞争,主张共生共荣。中国不追求海洋霸权,倡导和平、合作的海洋观,谋求和平发展的战略主要并非官方辞令和外界压力所致,而是发自肺腑的,它根植于中国的先天禀赋和政治传统。

三、中国可以预期的海上权力目标(至2049年)

基于对海权概念的理性认知,立足于发展的视角,综合考虑中国的利益取向、地缘特点、自身实力和中国总体的发展方式等因素,通盘考虑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的海上权力目标可以规划为以下三大方面:

从军事的角度而言,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海上老二,应构建“近海控制、区域存在和全球影响”的地区性海上力量。

一是要获得东亚近海的战略优势。因为,近海不仅涉及中国的基本安全与发展问题,还关系到领土完整与国家统一等重大政治问题。在该区域,中国以陆海空等多元平台为基础的打击力量也将日渐对劳师远征的海上强权构成一定的天然战略优势,及至2049年,美军在东亚近海的主宰地位很可能将不复存在。

二是在西太平洋及北部印度洋保持有效存在。第一岛链外的这片环形海域位于中国最繁忙的海上交通要冲,处于中国海上战略的外线,攸关中国的经济战略和军事战略的安全;所谓有效存在意即不可被忽视的战略力量,它至少应包括一支实力均衡的强大远洋编队和若干必要的海外后勤保障基地。如此,方能真正贯彻中国军队的积极防御政策,因为世界大国的安全不仅在于其本土不受到直接威胁,还在于它拥有一定的缓冲地带和预防性手段,能将潜在威胁消除在远离本土的区域之外。

三是在世界其他海域内发挥必要军事影响。中国的海外利益走向全球化,其应承担的国际责任也走向世界,作为崛起的世界大国,无论于私于公,中国都需要积极在世界范围内运用军事力量维护海上航行自由、贡献国际安全公共产品,并通过海军外交、海外非战争军事行动等获得政治影响。

若中国能保持现在的崛起势头,那么到本世纪中叶,无论是从整体规模、舰队结构、还是作战效能等指标来看,中国海军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海军的世界第二大海上力量。

从参与海洋机制及秩序的角度而言,海洋政治多极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中国要立志成为其中的重要一极。

美国是海上军事霸权,但却早已不能主导世界海洋政治。二战后,随着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在政治上的崛起,经过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不懈努力,1982年签署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使得发展中国家倡导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终于有了法理上的依据。总体而言,世界海洋秩序朝着更为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世界海洋秩序第一次通过谈判协商而非海上决战的方式进行了调整,和平竞赛的一面开始上升。今后,这种多个集团互相牵制、纵横捭阖的和平博弈形式将更为常见,也更为重要。

当今海洋秩序正处于和平演进过程之中,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为代表的海洋机制虽已成型,但远未成熟。未来仍有赖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大沿海国的不懈努力。

同时,取得应有的海洋政治权力也是国家利益的需要。中国在世界海洋中的最终收益状况将取决于中国能多大程度影响世界海洋秩序演进发展的方向及其规则的塑造。

因此,在世界海洋秩序的演变过程中,中国应该坚持发出自己的声音,尽可能让新的海洋秩序体现中国的利益、价值观念和政治理念。在未来可能出现的美、中、俄、欧、印、第三世界国家集团在内的多极海洋政治格局中,中国必须成为举足轻重的一极。

从对海洋开发利用的角度而言,中国要立足近海、放眼全球,积极成为世界第一大海洋经济强国。

中国的海洋先天禀赋较差,自有海洋空间相对狭窄,人均空间范围非常之小,而世界海洋超过60%的空间属于公共海洋空间,属全人类所有,中国可以大有可为。

大多数沿海国也不具备独立进行海洋开发的能力,中国应当积极寻求与世界各海洋国家的合作,利用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资料的优势,拓展更广的合作海洋空间。

和平状态之下,海洋开发管理水平与海洋控制能力一道成为衡量海洋强国最重要的两大指标。当前,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正全面进入工业化阶段,各国间的海权竞争越来越集中于开发和利用能力,谁的开发能力强,谁就有可能占得先机,实际获得更大范围的海洋空间。

鉴此,中国的海洋经济活动应立足于全球海洋空间,中国拥有一定的海洋空间和较为丰富的海洋资源,是中国跻身于世界海洋强国的基础,中国可借此大力发展海洋科技、培养海洋人才、积累海洋开发经验;但中国海洋经济活动更应有全球和国际视野,在利用好自有海洋空间的同时,要积极与他国和国际组织合作,开发世界其他地区的海洋空间。经济全球化和广泛深入的国际经济合作给中国富余的资本和人力资源输出创造了条件,新的海洋秩序则给予了中国通过和平竞赛拓展海洋空间、扩大海洋利益的机会。

以中国超大的人口规模、强大的国家实力和优秀的和平竞赛能力,中国完全可以通过与世界各大海洋国家的友好合作,整合利用世界海洋资源,在世界海洋的空间范围内,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的海洋经济强国。

中国走海上和平发展之路,不以谋求世界海洋霸权为主要目标,不以海上争霸战争作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主要方式。中国很难建立美国那样的海上霸业,但中国却有可能走出一条新路,中国以对海洋的有效利用、开发为目标,将综合运用军事、外交和经济力量去拓展海洋利益。在强有力军事力量的威慑之下,高明的外交策略、卓越的国际规则塑造能力和强大的海洋经济经营水平是这种海权拓展的主要手段。纵观中国漫长的文明史,这是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横看世界历史上的大国兴衰,这也是全新的海权发展之路。

(作者为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文章转自《国际先驱导报》)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