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国关系呈现新特点的背景下,不结盟政策不能丢。只有坚持这项政策,才能为大国之间合纵连横,提供广阔的战略空间,才能为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创造必要的前提。放弃这项政策等于作茧自缚,受制于人。同样,广交朋友也不能丢。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复兴走得是不同以往大国崛起的一条崭新道路,靠的是广交朋友,靠的是发展友谊和伙伴关系。 |
中国发展了,大国外交是否要重回区分敌友时代?是否要摈弃不结盟政策?这些问题事关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中国对外工作的基本原则。中国外交工作要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必须掌握新时期大国外交新特点,正确回答这些问题。 事实上,区分敌友的“反帝反殖”时代早已过去。冷战结束之后,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开启了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的最大特点是大国之间不再是单纯的敌友关系,而是非敌非友,亦敌亦友,合作和斗争同时存在大国关系之中。 在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深化的条件下,大国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发展利益,谋求合作的势头越来越凸现,合作成为大国关系的主轴。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我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在不断加深,世界对我国的依靠、对我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 但是,大国合作并不排除相互之间存在的分歧和由此引发的摩擦与斗争,在当前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在某种情况下这种斗争仍然有可能演变为局部的冲突和对抗,这是因为当前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合作与斗争并重,合作掩盖不了斗争,斗争又保持适度,不致引发关系破裂,这是冷战后出现的大国博弈的新特点。 此外,随着议题的改变,伙伴与对手角色也在不断转换。今天在这个问题上是合作伙伴,明天在另一个问题上又成为战略对手。无论是规则制定、气候变化、反恐,还是伊核、朝核、叙利亚等问题,大国立场的变化或攻防角色的互换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习主席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切实运筹好大国关系,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扩大同发展中大国的合作”,个中要义无不反映当前大国关系的新变化。 在大国关系呈现新特点的背景下,不结盟政策不能丢。只有坚持这项政策,才能为大国之间合纵连横,提供广阔的战略空间,才能为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创造必要的前提。放弃这项政策等于作茧自缚,受制于人。 同样,广交朋友也不能丢。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复兴走得是不同以往大国崛起的一条崭新道路,靠的是广交朋友,靠的是发展友谊和伙伴关系。习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对伙伴关系的阐述,为新形势下交友之道指明了方向。 新伙伴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对构建伙伴关系持开放包容的态度,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异同,最大限度地谋求共同利益与共同追求。“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二是提出伙伴关系的新内涵,合作共赢是新伙伴观的核心。伙伴关系与军事同盟最大的区别是不设假想敌,不针对第三方,排除了军事因素对国家间关系的干扰,致力于以合作而非对抗的方式,以共赢而非零和的理念处理国与国关系,“变赢者通吃为各方共赢”。三是指出构建伙伴关系的目的。“伙伴就是意味着要互学互鉴,就是相互学习”,“伙伴意味着一个好汉三个帮,一起做好事做大事”,“朋友多了路才好走”。四是“要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截止目前,我国已同67个国家、5个地区或区域组织建立了72对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伙伴关系,基本覆盖了世界上主要国家和重要地区。 新伙伴观展示了宽广胸怀和世界眼光,彰显了中国外交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有理由相信中国外交将一往无前,不断开创新局面。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