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国际形势 > 正文
张林初:2014年欧洲形势和中欧关系的几个特点---国际形势年终稿(六)
发表时间:2014-12-24 15:17 来源:国际网
在动荡不安、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2014年乌克兰危机搅乱了欧洲局势,给欧洲安全和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欧债危机虽已渡过最困难时期,但经济仍未摆脱低迷状态;欧盟新一届领导人顺利交班,一体化建设又有新的进展。2014年是中国外交的欧洲年,中欧关系进入快车道,高层互访频繁,共同利益增多,合作领域扩展。

一、欧洲形势的主要特点

在乌克兰危机的影响下,经历了5年欧债危机的欧洲,深陷大国博弈,欧俄关系聚然紧张,再次沦为“美主欧从”的局面,经济复苏步履艰难,没有摆脱低迷状态,惟有内部建设按部就班,进行了欧洲议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欧盟领导人,一体化建设又有新的进展。2014年欧洲形势的主要特点是:

(一)乌克兰危机牵动欧洲全局

2013年11月,乌克兰亲欧势力以亚努科维奇总统拒绝签订乌、欧“联系国协定”为借口,在欧美的支持下,通过“街头政治”,夺取国家政权。与此同时,战略要地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乌东部地区陷入内战。乌克兰危机不仅是一场围绕乌国内走向的斗争,而且是一场欧美与俄罗斯之间争夺乌的正面对抗,地缘政治再次面临严峻考验。乌克兰危机不仅牵动欧洲全局,而且还影响世界格局。

欧盟是乌克兰危机的始作俑者。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特别是在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后,欧盟调整对美关系,与美国一起对俄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欧俄关系聚然紧张,陷入冷战后的低谷。欧盟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三:

一是政治上孤立俄罗斯。欧盟国家不仅抵制索契冬季奥运会,取消原定于6月召开的欧盟—俄罗斯峰会,而且还与美加等一起“暂停”俄八国集团峰会的资格,不让俄参加北约9月威尔士峰会。在11月召开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欧盟等西方国家除冷落普金外,还严厉批评俄罗斯的政策,在政治上不断孤立俄罗斯。

二是经济上制裁俄罗斯。自2014年3月17日以来,欧盟已对俄实行多轮经济制裁,涉及金融、能源、军工等领域,法国至今未向俄交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已给俄带来严重影响。据俄罗斯媒体11月24日报道,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阿诺夫日前表示,俄经济因西方制裁每年将损失400亿美元,而油价下跌将带来900—1000亿美元的损失。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0月底报道,欧盟委员会估计,欧盟对俄的经济制裁将拉低俄2014年经济增长率0.6个百分点,2015年将拉低1.1个百分点。

三是军事上挤压俄罗斯。欧盟国家在北约框架内,向黑海和波罗的海派遣军舰,向中东欧国家派驻部队,与乌克兰以及中东欧国家频繁举行军事演习,向俄罗斯施加压力。在今年9月北约威尔士峰会上,北约甚至不顾1997年签订的《北约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合作与安全基础文件》,决定“建立一支几天之内能投送的快速反应部队,以应对可能的挑战”,“在中东欧盟国建立指挥与控制机构和相应的部队,”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

然而,欧盟虽然为解决乌克兰危机做出了努力,但却是这场大国博弈的“输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再次沦为“美主欧从”的局面。争取国际事务中的“独立一极”,是欧盟孜孜以求的战略目标。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盟一直掌控着局势的发展,并在欧盟的压力下,2014年2月21日达成了“和解”协议。不料,美国从自身战利益出发,不愿听任乌克兰事务由欧盟主导,从后台走到前台,利用乌克兰反对派中极右势力推翻“和平”协议,制造流血事件,实现“暴力夺权”,硬是把乌克兰问题的主导权从欧盟手中夺走,并在与俄罗斯的交量中,频频向欧盟施压,牵着欧盟的鼻子走,欧盟重新陷入“美主欧从”的局面。

二是欧盟内部分裂明显。“用一个声音讲话”,是欧盟梦寐以求的目标。然而,因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不同,欧盟内部在乌克兰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特别是在对俄罗斯制裁问题上,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和瑞典等国从维护自身安全利益出发,采取对俄罗斯更为强硬的态度;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与俄罗斯经济关系密切,主张不要把俄逼入墙角;英国希望有力地制裁俄罗斯,但又担心其金融业受到不良影响。乌克兰危机再次撕裂了欧盟。

三是经济蒙受损失。经济制裁是把双刃剑,制裁不仅给俄罗斯经济带来了影响,同时也给欧美自己造成损失,而且给欧盟造成的损失更大。欧盟是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3年欧俄贸易额达3360亿欧元。据欧洲媒体估计,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将给欧盟造成的经济损失与给俄罗斯造成的损失大体相当,预计2014年损失400亿欧元,相当于欧盟国内生产总值的0.3%,2015年将损失500亿欧元。仅西红柿大战一项就给荷兰造成15亿欧元的损失。对俄制裁已导致德国2014年1—8月对俄出口同比下降16.6%,全年将下降20%。这对本已困难重重的欧洲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欧洲经济仍未摆脱低迷状态

近年来,尽管欧盟已经采取了诸如欧洲稳定机制、宽松货币政策、加持主权债务以及对银行进行直接监管等举措,经济开始驶入复苏轨道,但仍没有摆脱低迷状态。2014年欧洲经济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高债务。欧洲统计局2014年10月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底,欧盟28国的公共债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5.4%,欧元区18国则高达90.9%,其中希腊174.9%、葡萄牙128.0%、意大利127.9%、爱尔兰123.3%、塞浦路斯102.2%,西班牙和法国也分别高达92.2%和92.1%。2014年第二季度末,欧盟和欧元区主权债务都有所增加,分别增至88%和94%。其中,意大利增至138%,法国增至95%。欧盟委员会2014年秋季预测,2014—2015年欧盟和欧元区的公共债务將分别增加88.1%、88.3%和94.5%、94.8%。

第二,低增长。欧洲统计局2014年11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三季度,欧盟经济环比增长0.3%,同比增长1.3%,欧元区环比增长0.2%,同比增长0.8%。2014年第三季度欧盟和欧元区的经济环比增长均低于2014年第一季度的0.4%和0.3%。其中,在欧债危机中一直表现良好的德国,2014年第三季度经济环比仅增长0.1%,法国、西班牙和英国分别增长0.3%、0.5%和0.7%,意大利和奥地利则分别为-0.1%和-0.3%,远低于预期。

欧盟与欧元区2013年第四季度—2014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减表

环比增减率

同比增减率

2013年

2014年

2013年

2014年

第四

季度

第一

季度

第二

季度

第三

季度

第四

季度

第一

季度

第二

季度

第三

季度

欧元区

0.3%

0.3%

0.1%

0.2%

0.3%

1.1%

0.6%

0.8%

欧盟

0.4%

0.4%

0.2%

0.3%

1.1%

1.6%

1.2%

1.3%

资料来源:http://epp/eurostat.ec.europa.eu/portal/page/portal/euroindicators/peeis.

乌克兰危机久拖不决,中东局势持续紧张,以及德、法、意等欧盟大国经济增长低于预期,2014年11月4日欧盟委员会下调了欧盟和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预期。预计2014年欧盟经济增长1.3%,2015年增长1.5%,2016年增长2.0%。预计2014年欧元区经济增长0.8%,2015年增长1.1%,2016年增长1.7%。

第四,高失业。多年来欧洲失业率居高不下。欧洲统计局2014年11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盟2014年10月的失业率为10.0%,欧元区为11.5%。其中,西班牙24.0%、克罗地亚16.0%、葡萄牙13.4%、意大利13.2%、斯洛伐克12.9%。欧盟的青年失业率为21.6%,欧元区则高达23.5%。其中,西班牙53.8%、意大利43.3%、葡萄牙33.3%、斯洛伐克29.5%、克罗地亚24.3%,是“重灾区”。

第三,低通膨。在经济持续低迷和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民众既无意愿也无能力消费,企业为维持生计,只能降价销售产品,导致通膨率持续走低。据欧洲统计局2014年11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2014年11月通膨率初值为0.3%,低于10月的0.4%,创5年新低,更是远低于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目标值。其中,德国10月的通膨率为0.7%,法国0.5%,意大利0.2%,爱尔兰和塞浦路斯分别0.4%和0.3%,希腊和葡萄牙则分别-1.8%和-0.3%。低通膨严重影响民众的购买力,也影响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弱增长”,一方面增长基础不稳定,尤其缺乏新的增长点,增加了政策制定难度;另一方面复杂性凸显,旧矛盾未完全解决,新改革又缺乏增长作为后盾。在此形势下,欧盟经济不仅难于走出低迷,而且还被2014年20国集团财长行长会议认定为“对世界经济前景构成危险的地区”。

(三)欧盟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

尽管乌克兰危机搅乱了欧洲全局,但欧盟的内部建设按部就班地稳步推进,一体化建设可圈可点。

第一,欧洲议会如期举行。2014年5月22—25日,欧洲议会举行第八届议会选举。这次议会选举是《里斯本条约》生效后的首次选举,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在此次选举中,奉行“反欧”、“疑欧”立场的极左、极右或反体制的民粹政党异军突起,得票率高达24%,赢得143个议席,约占欧洲议会五分之一的席位,创下1979年欧洲议会实行直选制度以来的最高纪录。特别是在法国和英国,以反欧盟、反欧元、反移民为政治纲领的法国国民阵线和反对欧洲一体化、主张英国退出欧盟的英国独立党,双双获得压倒性胜利。反移民的丹麦人民党击败执政党社会党,跃升为该国第一大党,获得4个欧洲议会席位。反移民、反救助债务危机国的奥地利极右政党自由党成为本次欧洲议会选举的黑马,获得4个议席。这是欧洲部分民众反对欧洲一体化情绪的集中宣泄和爆发。尽管如此,欧洲人民党的得票率达29.43%,在新一届欧洲议会中获得221席,保住了其欧洲议会第一大党团的地位。欧洲社会党得票率为25.30%,获得190席。中右翼的欧洲人民党和中左翼的欧洲社会党合计赢得欧洲议会全部751个议席中的411席,占总议席的54.72%,两大党团占欧洲议会过半议席的基本格局没有太大的变化。

随后,欧洲议会于2014年7月1日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人,德国社会民主党候选人舒尔茨再次当选为欧洲议会议长,成为欧洲议会史上首位两次当选的议长。

在2014年7月15日举行的欧洲议会全体会议上,欧洲人民党候选人、卢森堡前首相容克被选为新一届欧盟委员会主席,任期5年。这是欧盟历史上第一次由欧洲议会选举产生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已于2014年11月1日就任欧盟委员会主席。

2014年8月30日,欧盟领导人举行峰会,选举波兰总理图斯克和意大利外长莫盖里尼分别担任欧洲理事会主席和欧盟委员会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图斯克是一名中右翼人士,莫盖里尼系中左翼人士。莫盖里尼已于2014年11月1日就任欧盟委员会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图斯克已于2014年12月1日就任欧洲理事会主席。

至此,欧洲议会和欧盟领导人已顺利交接班,为欧盟注入新的活力,这将有力地推动欧盟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欧元区“扩容”。2014年6月16日,欧洲议会以545票赞成、116票反对、34票弃权通过欧盟委员会关于接纳立陶宛加入欧元区的提案。7月23日,欧洲理事会同意立陶宛于2015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立便成为欧元区第19个成员国。

为达到欧盟规定的加入欧元区的“趋同标准”,从2006年开始,立陶宛在降低通膨率、稳定汇率和减少财政赤字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欧委会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4月,立陶宛的平均通膨率为0.6%,低于1.7%的要求;2013年政府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1%,低于3%的要求;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9.4%,低于60%的要求,各项指标均已达到《马约》规定的加入欧元区的“趋同标准”。

欧债危机以来,欧元的信任度受到质疑,欧洲反对欧盟一体化思潮有所抬头。在此背景下,欧元区的“扩容”,不仅表明欧元自身仍具吸引力,而且也说明欧元还将坚定地前行。

第三,建立银行业联盟。经过近三年的酝酿和谈判,2014年4月15日,欧洲议会通过三项关于建立银行业联盟的法案,搭建起了银行业联盟的框架。欧债危机期间,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塞浦路斯等国相继发生主权债务危机,原因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因银行与政府的关系过于紧密。因此,建立银行业联盟,是从制度上切断银行业负债与主权债务之间的联系和恶性循环。

2014年11月4日,欧洲银行业联盟第一支柱、欧元区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正式启动。从当日起,欧洲央行将全面承担欧元区银行业的监管职能,直接监管欧元区最大的约130家银行,并对其他6400多家中小家银行承担最终责任。将来,非欧元区国家也可以申请加入这一机制。欧元区统一银行监管,可以实现超越国家的利益追求,有效预防和监测银行业风险,防范银行业风险的系统性蔓延,从而保证欧元区单一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

授权欧洲央行统一监管欧元区银行,即单一监管机制,是欧洲银行业联盟的三大支柱之一。除此之外,银行业联盟的构建还包括:建立一套完善机制保护公民存款,即统一的存款保险机制;建立一支基金对困难银行进行破产清算或资产重组,即单一解决机制。

银行业联盟的建立,是欧盟在财政一体化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欧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一步,因为银行业联盟的必然逻辑就是财政联盟。

第四,欧盟同时吸收三个联系国。2014年6月27日,欧盟与乌克兰、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等三国签署联系国协定。协定是在乌克兰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签订的,显示了欧盟扩大联系国的决心。

根据欧盟与乌克兰等三国签署的联系国协定,以上三个国家的企业产品和行为只要符合欧盟标准,就可以无限制地在任何一个欧盟成员国自由交易。同样,欧盟的货物和服务也将更优惠、更简便地在这三国销售。

2014年9月16日,欧盟和乌克兰同时正式批准了欧、乌联系国协定;2014年7月2日和11月2日摩尔多瓦和欧盟先后正式批准欧、摩托联系国协定;2014年7月18日,格鲁吉亚议会正式批准格、欧联系国协定,预计欧盟将于2014年底批准欧、格联系国协定。

从2014年9月1日起,欧、格联系国协定贸易部分《深入全面的自贸协定》已临时性生效。协定仅为临时性生效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欧盟成员国议会和欧洲议会尚未正式批准该协定。

从2014年11月1日起,欧、乌联系国协定部分重要内容生效。出于乌克兰和平进程的整体考虑,欧、乌《深入全面的自贸协定》将推迟至2016年生效。为便于乌出口能以优惠条件进入欧盟市场,在欧、乌联系国协定中关于贸易部分的规定生效之前,欧盟将在2015年底以前,继续单方面给予乌克兰贸易优惠待遇。

欧盟与乌克兰等三国联系国协定的生效,将进一步增强双方的政治联系和经济融合。更为重要的是,这为欧盟“东扩”打下基础。

二、中欧关系的主要特点

2014年,中欧关系稳定发展,高层访问频繁,共同利益增多,合作领域扩展,经贸关系持续发展,中欧关系进入快车道。同时,欧盟对中国发展的疑虑和担心增多,贸易摩擦增不断。纵观全年,2013年中欧关系呈现如下主要特点。

(一)中欧高层互相访频繁

2014年是中国外交的欧洲年。新春伊始,习近平主席出访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和欧盟总部,这是中欧建交以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欧盟总部,充分显示了新形势下中国对欧盟、对欧洲的高度重视。随后李克强总理三度访问欧洲,先后访问了英国、希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国,举行了第二次中英总理年度会晤、主持了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和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中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平均每个季度访欧一次,实属罕见。与此同时,保加利亚、匈牙利、丹麦、葡萄牙、意大利、德国、罗马尼亚、西班牙、捷克和爱尔兰等10多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先后访华。如此频繁的高层互访,显示了中欧关系的高水平和热络程度。通过高层互访,一是宣介了中国。习主席和李总理访欧期间,不仅进行高层会晤,而且还进行公开演讲,在当地报刊上发表文章,从不同层面和角度阐释中国的文明观、世界观以及和平发展的主张,让欧洲人以客观、历史、多维的眼光,感知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二是规划中欧关系的发展蓝图。中国和欧盟首次发表《关于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本着平等互信、相互尊重的原则,深化中欧关系,全面落实《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共同打造维护世界和平的伙伴、世界经济增长的伙伴、相互改革借鉴的伙伴和世界多样性的文明伙伴关系。与此同时,中法发表《中法关系中长期规划》,中德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英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联合声明》。上述文件全方位体现了中国与欧盟和欧盟成员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为新时期中欧关系的发展绘制了蓝图、构建了框架。三是推动了中欧经贸投资的发展。年初,习主席出访欧洲时,中国与荷兰、法国、德国和比利时等四国签署了180多份合作协议,总金额达780亿美元,其中法国70多份协议,金额约500亿美元。李总理6月访问英国和希腊时,与英、希分别达成325亿美元和46亿美元的协议。李总理9月访欧时,中德共签署了50项左右的商业和政府间协议,达成181亿美元的双边贸易与相互投资和技术合作协定。中意双方企业间签署的10余项合作协议金额超过100亿美元。欧洲国家领导人访华时,也签署了不少合作协议,西班牙首相访华时,中西签署了总值达40亿美元的14项商业协议,德国总理访华时,中德双方签署了10来个合作协议。这不仅体现了中欧合作优势互补的特点,而且还反映了中欧经济合作向更有质量、更加深入的方向迈进。

(二)中欧经贸投资持续发展

经贸投资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的基石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欧关系不断前进的重要动力。2014年,尽管欧洲经济持续低迷,供需疲软,但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欧经贸投资状况持续好转。

首先,中欧贸易额创新高。据中国海关总署2014年12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头11个月,中欧贸易总额达5574.58亿美元,同比增长10.1%。其中,中国出口额为3363.09亿美元,同比增长9.9%,进口额为2211.49亿美元,同比增长10.3%。德国是欧盟成员国中与中国贸易关系最密切的国家,双边贸易额约占中欧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2014年头11个月,中德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8%。2014年中英贸易关系发展强劲,头11个月双边贸易额达73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6.6%,其中出口同比增长13.3%,进口同比增长25.2%,为中欧贸易的发展作出了贡献。2014年头11个月,中俄贸易总额同比增长6.9%,中美增长6.4%,中日仅增加0.4%。可见中欧贸易关系发展势头良好。

其次,中国企业对欧投资增长迅速。据中国商务部2014年11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10月,欧盟28国对华实际投资53.8亿美元,同比下降16.2%。同期,中国对欧盟的实际投资同比增长192.6%。需要指出的是,以前是中国渴望欧洲的投资,现在是欧洲渴望中国的投资,中国企业对欧洲的投资一浪高过一浪。截止2013年底。中国在英国的投资存量达323亿美元,超过英国在华投资180亿的水平。仅2014年第一季度,吉利集团并购了英国一家电动汽车公司,江苏三胞集团以4.8亿英镑并购福来莎百货连锁89%股权,上海绿地集团一个月内先后投资伦敦两个房地产项目,共计12亿英镑。据统计,2014年头4个月,中国企业对英投资并购份额逾50亿美元,超过2013年全年水平。在意大利,2014年6月,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以21亿欧元价格收购了意存贷款公司旗下的能源网公司35%的股权。据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br)和英国品诚梅森(Pinsent Masons)律师事务所发布的一份报告,到2015年,预计中国投资英国总额将达1050亿英镑。随着2016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年过度期过后欧洲相应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以及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加快,相信中欧经贸投资关系将有新的发展。

(三)中欧人文交流活跃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当今世界,人文交流已成为对外关系的重要基础,是国与国关系发展中极为重要的桥梁和渠道,对消除认识差异、增进互信和友谊、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4年,中欧人文交流活跃,进入一个斩新的阶段。

首先,9月举行的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二次会议成果丰硕,中欧共同推出了教育、文化、青年等合作的后续行动计划。该计划包括:中方为中欧留学生提供3万个奖学金名额,欧方承诺为7000名中欧留学生提供资助;双方加强在新《玛丽·居里行动计划》框架下的合作;进一步提升文化政策的对话水平,强化文化和创意产业领域的交流和合作;继续支持中欧各级各地青年组织在“伊拉斯谟+”青年行动和“中欧青年友好伙伴项目”框架下发展友好伙伴关系。

第二,中法、中德宣布建立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9月18日,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启动仪式暨首次会议已在巴黎举行。双方就人文交往原则和目标达成重要共识,签署了《联合宣言》,并达成众多具体成果。双方同意通过切实努力,将人文交流打造成为中法关系继战略,财金对话之后的第三支柱。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现正在积极望筹备中。英国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欧盟成员国,今年4月举行了第二次会议,中英有关部门签署了合拍影片协议、深化教育伙伴关系框架协议、艺术和创意产业职业发展和青年交流谅解备忘录等多项合作文件。

第三,妇女交流是中欧人文交流的新亮点。中欧妇女交流是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中国和欧盟18亿人口一半的妇女的智慧、才华和贡献,是推动中欧性别平等事业和中欧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将为中欧关系持续、深入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把妇女交流纳入中欧人文交流机制,是2014年中欧人文交流的新亮点,是中欧妇女交流的新起点。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二次会议商定,中欧将加强高层女性领导者对话,定期就包括妇女经济赋权、妇女参政等具体领域开展讨论,共同分享政策经验。

纵观2013年,中欧关系高速发展的同时,双边关系仍有一些制约的因素:一是欧洲经常利用“人权”问题对我“敲打”,个别国家还在香港问题上说三道四,对我内政指手划脚。二是随着中国的发展强大,欧盟对中国的疑虑和担心增多,时而泛起“中国威胁论”。三是欧洲不太愿意将高新技术转让给我国,对我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贸易纠纷不断。

展望2015年,在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欧盟将与美国和俄罗斯一起逐步化解乌克兰危机,改善欧洲的地缘政治,将继续推动治理改革,深化欧盟一体化建设,争取早日摆脱经济低迷状态。中欧关系将保持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发展、合作、共赢将是中欧关系的主旋律。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