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外交与战略 > 正文
赵灵敏:中日关系的结构性矛盾
发表时间:2014-08-21 15:55 来源:国际网
从长远看,中日关系根本改善非常困难,这不仅是因为历史和领土问题,更因为双方存在着一系列结构性矛盾:首先,中国的实力没有强到可以彻底压倒日本、让其臣服的地步。在很多方面,日本对中国仍然有较大的优势。其次美国目前处于战略收缩期使日本获得了成为“普通国家”的良机。现在中日关系是中国同一个现实的日本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同一个中国所期待的、理想的日本之间的关系。仇恨和谩骂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中国要让日本心悦诚服,首先要从切切实实研究日本开始。

自2012年9月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中日关系陷入了1972年正常化后的新低点。外交上的唇枪舌战加上军事上的剑拔弩张,让人时时有擦枪走火的担心。

不过,中日关系最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迹象。7月13日,日本《每日新闻》刊登了自民党副总裁高村正彦和日本著名外交史学者五百旗头真的对谈。高村透露,他在5月访华期间曾向中方表示,只要中日关系能够改善,首相安倍晋三在任期间不会再参拜靖国神社。而据《日本经济新闻》8月4日的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7月底访华的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北京举行了秘密会谈,对改善对日关系表示了意愿。中日两国可能在11月北京召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之际实现首脑会谈,目前正在商讨相关条件。8月9日,中国外长王毅和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在缅甸参加东盟(亚细安)会议期间,举行了两年来的首次会谈。

此前,安倍晋三多次表达了与习近平举行首脑会谈的意愿,并强调不设任何前提条件,相互敞开胸怀推进对话。但中方认为,见与不见只是形式,日方不应将对话停留在口头上,而应切实正视历史和现实,拿出诚意和实际行动来,“非诚勿扰”。从双方对此次外长会谈的反应来看,中方低调、谨慎,只是表示应日方要求进行“非正式接触”;日方则表现积极,日本舆论更憧憬这是中方调整对日强硬路线之始。8月15日二战结束纪念日,安倍晋三没有参拜靖国神社,只是以自民党总裁的身份献上祭祀费,实际上是局部接受了北京的要求。

这样看来,尽管中方目前并不太热心中日首脑会谈,但毕竟离APEC会议还有三个月,在这期间一旦日本满足了中方的条件——安倍明确表示不参拜靖国神社,和日本承认钓鱼岛存在领土争端——不排除双方届时进行首脑会谈的可能性。

但从长远看,中日关系的根本改善非常困难,这不仅是因为历史问题和领土问题,更因为双方关系存在着一系列结构性矛盾:

首先是中日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在安倍首次出任首相的2006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是2兆6801.4亿美元,日本是4兆3625.8亿美元,中国仅为日本的一半多;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时中国的GDP是5兆9847.1亿美元,日本是5兆4885.5亿美元;到了2013年,中国的GDP已经飙升到9兆0386.6亿美元,日本则是5兆9973.2亿美元,短短七年间,中日的经济实力对比出现了逆转。虽然不能就此得出结论,说中国经济在质量上已经全面超过了日本,但GDP数量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心理指标。

中国实力还不够让日本服气

从历史上看,日本是一个有强烈“傍大款”心态的国家,20世纪先后和英国、德国和美国的结盟,都是和当时世界上它认为最强大的力量在一起。自甲午战争战胜中国以来的100多年间,中日之间的力量对比一直是有利于日本的,小国日本能多次战胜和羞辱历史上的学习对象中国,让日本在面对中国时一直有强烈的优越感。1972年两国关系正常化后,日本在经济上对中国的帮助,以及两国在社会发展上的巨大差距,都强化了这种优越感。但以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为标志,日本100多年第一次需要面对一个实力可能强于自己的中国,这对日本朝野上下都是一个措手不及的新鲜体验。与此同时,中国的实力又没有强到可以彻底压倒日本、让其臣服的地步;在很多方面,日本对中国仍然有较大的优势。这样一种胶着的状态,使得日本认为自己还是有和中国一争高下的本钱。除非有一天中国拥有美国那样,在各个领域遥遥领先的全面优势,否则很难得到日本发自内心的认可和顺从。

从中国的角度看,尽管日本近代以来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而且一直拒绝反省和道歉,但自1949年以来,美国和苏联先后是中国的最大敌人,中日矛盾还不明显。到了2000年之后,中美寻找到了新的战略平衡点,成了“利益相关者”,尽管奥巴马推行“亚洲再平衡”战略,但中美关系的基本面到目前为止没有改变;苏联则早已解体,俄罗斯沦为二三流国家,不再有能力对中国构成根本性威胁。而此时,小泉和安倍对靖国神社进行了多次官式参拜,中日矛盾开始上升。领土争端,历史旧恨,加上中国在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上升过程中积累的自信,都使得中国不再对日本的挑衅委曲求全。互不服气、各不相让之下,中日关系就很容易陷入僵局。

其次,美国实力的下降使得日本获得了成为“普通国家”的良机。二战后日本为美国所占领,不允许拥有军队,经济一片凋敝。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改变了日本的命运,为了将占领日本的8万美军调到朝鲜战场,麦克阿瑟命令日本组建了警察预备队,后改名为自卫队;为了给朝鲜战场上的联合国军提供给养,美国在3年间向日本采购了10亿美元的物资,使得日本被战争破坏的工业能力,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增长。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战犯和前政界、财界大人物被撤销了处分并被委以重任。可以说,朝鲜战争的“特需”改变了日本战后的命运。

目前,日本又处于一个类似的历史性时刻。伊拉克、阿富汗两个烂摊子、“阿拉伯之春”、“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的肆虐,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吞并,都说明美国目前处于战略收缩期,对世界事务的掌控能力已经大不如前。这样一来,美国越来越需要盟国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减轻其负担。在东亚,为了维持对中国的压力,就出现了美国放松对日本的控制、将部分对抗任务外包给日本的情况。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对日本近来的一系列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的举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原因。就拿解禁集体自卫权来说,美国政府之前一再强调解禁集体自卫权是“日本自己决定的事情”,但今年4月国防部长哈格尔在访日时,明确对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表示“欢迎”。像1950年代一样,日本紧紧抓住了这一机会,集体自卫权的解禁和奥巴马对《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的承诺,就是日本的重大收获。未来,在美国的默许下,日本在“普通国家”的道路会走得更远。

因此,即便中日在9月举行了首脑会谈,中日关系的未来仍然会很不平坦。对中国来说,即便安倍满足了中国的条件、到北京见了习近平,中日关系实现了表面的缓和,也千万不要产生日本对中国服软的幻觉。事实上要做到这一点,中国的路还很长。中日关系是中国同一个现实的日本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同一个中国所期待的、理想的日本之间的关系。仇恨和谩骂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从心理学上看,这恰恰是对对方无能为力的表现。80多年前,戴季陶在《日本论》中有一番振聋发聩的话:“我劝中国人,从今以后,要切切实实的下一个研究日本的工夫。……要晓得他的过去如何,方才晓得他的现在是从哪里来的。晓得他现在的真相,方才能够推测他将来的趋向是怎样的。”中国要让日本心悦诚服,得先从这一点做起。

(作者是中国资深媒体人,文章转自联合早报)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