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观点探索 > 正文
胡波:南海战略需要更清晰、更开放和更细腻
发表时间:2014-08-18 16:10 来源:国际网
中国需要一个更清晰、更开放和更细腻的南海战略。更清晰,即中国需要清晰可行的顶层设计,以促进国内外形成正确的认知或预期。更开放,即中国需要有大国的气度,敞开大门与各方谈问题谈合作。更细腻,即中国还需要强化外交操作层面的沟通交往技巧,以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舒适度。

8月5日至10日,东盟系列外长会议在缅甸内比都召开。据悉,与会的美菲代表将提出“暂停开发南中国海争议地区”的倡议,大致内容可能包括:遵守已达成的协议,不占领无认居住的岛屿,暂停填海作业等。香港媒体转述中国一名外交官的话说:这一建议“非常不现实”。尽管美菲提出这样的倡议极具虚伪性,但就客观效果而言已对中国造成了较大的舆论压力。中国如何更清晰、更具说服力地阐述自己的南海政策?已然成为紧迫课题。

冷战结束以来,出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国长期在南海问题上保持着战略忍耐和政策克制。然而,自2009年以来,南海争端急剧发酵,南海外大陆架、割缆、黄岩岛、中建南等纷争与对峙事件持续不断。迫于形势所逼,中国不得不开始强势维权。

中国随即展示出的强大实力和坚强决心大出相关国家意料,几番较量下来,形势已然大变。南海力量对比的巨大变化,迫使菲律宾、越南等国努力寻求区域外势力的支持和国际司法机构的介入。美国为推动其“亚太再平衡”战略,逐步放弃了所谓的“不选边”和“不持立场”,以外交和国际法为主要手段高调介入南海问题,日本等部分非争端方也纷纷合纵连横,加入批评指责中国的“统一战线”。

目前的形势对于中国而言是喜忧参半:一方面,中国在南海的“控局”能力得到了急剧增强,遭遇武力挑衅和干预的可能性大大下降,美菲等国之所以主张“冻结”南海争端也是迫于中国快速增长的实力,希望以此限制中国的优势;另一方面,中国在外交和国际法法理方面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复杂挑战,承受着愈来愈大的国际压力。鉴此,中国需要一个更清晰、更开放和更细腻的南海战略。

更清晰,即中国需要清晰可行的顶层设计,以促进国内外形成正确的认知或预期。中国军事实力和经济开发能力较弱的时候,维持模糊的政策的负面效果尚不明显。今天,中国各种力量都在飞跃发展,迫切需要清晰的战略,以对内统一政策认识、整合手段资源;对外稳定他方行为预期,减少外界误读误判。中国南海政策的目标是什么?将如何使用自己的力量去追求这些目标?中国对于争端的立场和依据是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待系统的阐述和厘清。例如,可以出台南海政策白皮书或战略文件,通过各类双边对话机制、东盟框架内的多边平台以及其他国际舞台,系统而持续地宣示自己的主张。

更开放,即中国需要有大国的气度,敞开大门与各方谈问题谈合作。首先,有必要将南海岛礁及海域划界争端与航行自由、地区安全等非争端事务区分开来。然后区别对待两类事务:在非争端事务上,中国可在任何时间地点与任何国家或组织进行磋商,在成立相关国际机制方面可更积极。中国还可更广泛地参与在南海的各类军事演习,主动与相关方在执法、护航、灾害救援等方面进行合作,并做出更大贡献。在争端事务上,在坚决反对南海争端多边化与国际化的同时,欢迎一切理性的对话和沟通。无论是对于南海各方行为准则,还是美越等国提议的各类“冻结”提议,中国都可以与相关方展开谈判或沟通。当然,对于一些国家的挑衅滋事或“麦克风外交”,则应坚决予以谴责和反制;对于越菲等国日渐急躁的姿态,也有必要构建强有力的威慑,设置一定的“红线”,以逼迫它们回到谈判桌上来。

更细腻,即中国还需要强化外交操作层面的沟通交往技巧,以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舒适度。中国快速崛起必然会给周边国家带来压力,它们担心中国、过度解读中国的“强硬”都是国际关系一般规律的体现,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维权行为表达关切也是正常现象。这种弱者的心理亟须得到中国决策者及部门的理解和高度重视,不可一味视为无理取闹和胡搅蛮缠,即便对于观点相左和立场相悖的言论,也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可轻易就发雷霆之怒,随意贴上“敌友”标签。中国既要加强对外表达的效率和有效性,清晰向外展示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也要认真而耐心倾听各方的观点和诉求,真正读懂对方言辞背后的含义和玄机。多一些深度的沟通与交流,少一些无谓的批评与指责。

(作者为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副研究员,文章转自《国际先驱导报》)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